杜甫一首久别重逢的诗,年少不懂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 2024-06-15 18:36:31 诗词◆ ◆ ◆今天的我们,东奔西走已经是常态了。我们因为求学、工作、婚姻等各种原因,离开家乡,离开熟悉的生活,投身新的社会环境,结交新的朋友。自己呢,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个新的人。曾经情投意和的发小,曾经形影不离的闺蜜,都慢慢地被我们封存在记忆深处,如果有幸重逢就会发现,眼前的这个人与我们记忆中的那个人几乎就像是两个人,那此刻的自己和当年的自己又该有多大的差距呢?抚今追昔,真是悲欣交集啊!咱们现在搞同学会不是常有这样的感慨么。杜甫的这首《赠卫八处士》讲得正是这种情形。杜甫这首久别重逢的诗,平实自然,少年时读,只觉欢乐,中年后再读泪流满面。《赠卫八处士》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唐隶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自洛阳经潼关回华州,拜访了住在奉先的卫八处士,两人把酒言欢 ,说着别离后的事情,感情真挚,言语温暖。卫八处士的名字,我们无从得知,只知道他排行第八,没有做过官。杜甫此诗贵在一个“真”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天上参商二星一东一西,此升彼落,永远不能相见;人生会面之难,经常就像参商二星一样。这开头,就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诗篇,明明是相见,却从不见写起。人生离别不易相见,就像那天上的参商二星一样,一出一没,永不相见。今天是什么好日子啊,我与你相会在这温暖的烛光下。少年的时光总是过去得那么快,转眼你我就已经白发苍苍。说起以前的那些朋友,一半的人都已经成为泉下之鬼,我的心里真是感伤凄凉。没想到我们别离20个春秋后,我还依然能登上你家的厅堂。我们分别的时候,你还没有成婚,如今,你的儿女都已成行了。儿女们彬彬有礼地问候父亲的朋友,亲切地询问我:您从哪里来呀?我的回答还没有完,卫八就赶走了儿女,让他们去准备酒菜。冒着夜雨剪来了春韭,呈上新煮的黄梁米饭给我品尝。卫八感慨我们的相见实在是太难了,他举杯而饮,一连喝了十杯酒。喝了十几杯还没有醉意,不是酒量好,而是你对老友的深厚情意。明天分别之后,我们又相隔千山万水,人生“别易聚难”真的让人愁绪满肠。《赠卫八处士》贵在一个“真”字,他平实自然,如家常话般娓娓道来。《十八家诗钞》:张云:此等诗纯任自然,纯是清气往来……固极精妙也。见到好友,共烛光,引儿女相见,自然亲昵。春韭菜、黄梁饭,更是让人如在自己家般平实自然。特别是老友催着儿女去准备饭菜,自己陪着杜甫闲坐,我们能想象主客会面情景:你们别围着杜叔叔了,快去准备饭菜,让我和杜叔叔好好聊一聊。多么平实,多么自然,而这也是一曲动乱年代的珍贵相聚。乾元二年,是安史之乱的第三年,国家动荡,诗人流离,在旅途中,杜甫寻访故人。在长别二十年后,经历了沧桑巨变的情况下,杜甫见到了少年时的朋友,诗里,处处充斥着相聚时的不易、别离后的沧海桑田。正如一首歌中唱道:时间都去哪儿?人到中年,最易感受的就时间的流逝和别离,曾经的好友、儿时的闺蜜,在时光的流逝中,已经不知在何方,只有记忆中还留存着曾经的模样。如果一朝再会儿时的朋友,我们定会如杜甫般感慨世事沧桑。少年时读这首诗,我们为杜甫与朋友的相遇而欣喜,更喜欢“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恬淡风味。当我走到中年时,脸上早布满了生活的风尘,父母老去,亲朋离散,如果遇到少年时的友人,此时的我,该以沉默,还是以眼泪。如果此时真遇到多年前的好友,不如和杜甫一般,把酒言欢。人生,别易逢难,珍惜相聚的时光,才不会留遗憾。就像丰子恺所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赞 (0) 相关推荐 杜甫与朋友久别重逢,酒足饭饱写下一首诗,中年人读后不禁落泪 2020-10-30 08:47 华人号:历史 唐诗堪称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座不朽丰碑,令人高山仰止,仿佛唯有宋词能与之争辉.李白和杜甫两位顶级诗人,犹如两个武林高手,他们以笔为剑,在诗坛上占据无人能够撼 ... 杜甫的诗,滋味很长很长,适合在阴天,或是在深夜,一个人静下来,一句一句地慢慢咀嚼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 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 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 问我来何 ... 一诗丨唐·杜甫《赠卫八处士》: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一天一首古诗词 107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赠卫八处士 [唐]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 ... 每日一诗:07|赠卫八处士 每日背诵默写一首唐诗 07|赠卫八处士 唐·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惜别君未婚,儿女忽成 ... 张爱玲书单,成为高情商女生,年少不懂张爱玲,再读已是泪满面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 作为名门之后,骨子里的气质自然是贵不可言.一身的傲骨恐那腊梅也无法与其相比.自幼张 ... 年少不懂孟浩然,再读懂时已惘然 他一生未仕,身在江湖山林之间,却心系官场起伏. 他家喻户晓,就连三岁小童也能嘟着小嘴,背出那首朗朗上口的<春晓>. 他是孟浩然,一位与王维并称的山水田园诗人.世人只看到他在山水之间怡然自得 ... 年少不知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 静听古诗词 公众号 欢迎您 进入听诗词页面 忽然 · 懂了 少年不识愁滋味 面对浩如烟海的诗词 只爱读那些辞藻华丽的句子 而有些初看不够抢眼的篇目 则被我们搁置一旁 岁月轮转,而今识尽愁滋味 在某 ... 年少不懂孔乙己,再读已是书中人,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孔乙己? 前言: 科举制度自隋唐开辟以来,一直成为朝廷招贤纳士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而这种制度到了19世纪末期,便似乎已经行不通了.此时的清政府已经腐败不堪,众多底层知识分子为了出人头地,还是在封建教育中苦苦挣扎 ... 年少不懂鲁迅,再懂已是局中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对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 读过鲁迅一系列针砭时弊的文章, 他犀利的文笔,以笔为枪扫射一切不平的勇气和魄力,让他更像是一个无所畏惧的圣斗士. 陈西滢说他是有绍兴师爷的 ... 年少不懂灭绝,再读《倚天》她已不再讨厌 文/迈克尔乔峰 列位看官,大家上午好,在下迈克尔乔峰这厢有礼了,闲话不多说,我们略过前戏,直奔主题吧! 今天的话题依然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金庸先生的小说我们都是熟悉的了,"飞雪连天射白鹿, ... 当年不懂句中意,再读已是句中人 诗词文学课堂 这里有惊艳千年的唐诗宋词,经久不衰的名家散文,触动心灵的美文故事,一场文学盛宴在此与您邂逅! 公众号 年少时读诗句,对于有些诗词,觉得很美,有些诗词,觉得不明白写的是什么.当我们长大后, ... 《红楼梦》:初读不懂《好了歌》,再读已是曲中人,满是人间辛酸 《红楼梦》:初读不懂《好了歌》,再读已是曲中人,满是人间辛酸 少时不知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年少懵懂,只知诗美,不解其意,囫囵吞枣,一通乱背.然而,当岁月轮转,青丝成白发,才恍然惊觉-- 年少时那些耳熟能详的诗词,竟有着催人泪下的力量.小时候学过的诗词,长大后才读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