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应用案例故事——诸葛亮陇上割麦
今天开始咱们说说孙子兵法的第二篇,作战篇。在作战篇中,主要强调了所有作战用兵的基本要素: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因此,在作战中要重视钱粮物资保障,要尽量避免长时间的消耗战,和长途运输装备和物资。要善于取得敌国的资源,为己所用,包括但不限于钱粮,还有人员,装备,把缴获的资源及时补充到己方的阵营,并妥善的应用,尽快形成战斗力,孙子认为这是好的办法,也是取胜之道。为将者一定要知道长期的,旷日持久的战事,会消耗本国的政治,经济资源,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提出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保障策略。古代战争长时间的长距离的运输,损耗是非常巨大,提出了在敌国开展战争补充,既能给自己低成本的物资补充,也同时消耗敌人的作战资本。孙子兵法本篇最后提出:兵贵胜不贵久。这些道理,作为掌握人民生死,国家安危存亡的人,就是将帅们,掌握国家战争资源的人,一定要了解,重视,谨慎从事。
打仗,打的是钱粮,拿破仑就曾经说过,战争的第一要素是钱,第二要素还是钱,第三依然是钱。而历史上很多战例,一方本来局面占优,最后却因为钱粮不济,功败垂成。所以,孙子兵法在作战篇中提出来因粮于敌,以战养战的战略思想。
这里咱们说一个三国演义里的故事,诸葛亮陇上割麦。这是历史演义的而故事,正史到没有记载,不过,倒也不妨碍咱们用这个故事来加深一下对作战篇要义的理解。
诸葛亮带领十万蜀汉军队四出祁山去攻伐曹魏,曹魏的司马懿闻讯也带着大军前来,双方在祁山对峙上了。诸葛亮看到曹魏方面早有防范,就对众将们,兵圣孙子有言:重地则掠。就是说到了敌人的腹地,要掠夺敌人的资源来补充自己。现在,我军的粮草迟迟未到,恐怕是要有些接济不上。我想,这陇上的麦子就要成熟了,我们要密派一支人马去把陇上的麦子都收割了。
诸葛亮派了三万人马,带着镰刀,驮绳等物由姜维,魏延带领,直奔上邽(音圭),就是现在甘肃天水。留下王平等守住祁山大营。司马懿叫战蜀军,蜀军却紧闭大营不出战,他心中疑惑,这时探马来报,说蜀军有一支部队前往上邽城去了。司马懿意识到,不好,诸葛亮这是要去抢收陇上的麦子啊。赶紧带着部队去追。
诸葛亮的大军到达上邽城,守城的魏将费曜出兵应战,蜀汉姜维和魏延在交战中大败费曜。而诸葛亮立即安排三万军士把熟麦全数收割,并运往卤城区晾晒。司马懿怎么能轻易就认输呢,就带着人马与副手郭淮前去偷袭卤城,打算把麦子再夺回来。诸葛亮早防着这一手呢,他安排姜维,魏延,马忠,马岱四将各带2000精锐埋伏在东西两厢的麦田中。等司马懿带着军队刚到,顿时,伏兵四起,诸葛亮带着军队从城里杀出,司马懿猝不及防大败而归。
连吃两次败仗的司马懿长记性了,凭险而守,跟蜀汉的诸葛亮大军打起消耗战了。而诸葛亮虽然一心想速战速决,可是求之不得,一段时间后,抢来的麦子也眼看要消耗光了,诸葛亮也只能选择撤退了。一看蜀汉撤军,曹魏的名将张郃率军追击,他看蜀汉缺粮撤退,就判断敌人一定是归心似箭,他这一路紧追不舍,却也少了谨慎和警惕,追到剑阁木门,地势陡峭,蜀汉利用地形地势,在这留一只伏兵,万箭齐发,三国名将张郃以及手下的部将全被射杀。
这是三国演义的一段故事,是根据历史进行艺术加工和创作,表达的是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不是历史。不过这个故事,结合孙子兵法的作战篇来看,能给我们一些启示的。故事中诸葛亮就实施了“重地则掠”的战争策略,虽然战略上没有实现目的,但通过这个战术动作,在曹魏地盘抢了粮,延缓了自己断粮的风险,并在后来的撤退中平安到达本土,顺手的一个埋伏还斩了曹魏一员名将,在战术上看,曹魏的司马懿是丢分。凡事有两面,我们学习这个故事中诸葛亮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机处理问题的长处,也要思考为什么如此神机妙算的人,却几次带领军队伐魏都是失败的呢?
这第四次伐魏,为什么出现了粮草短缺的问题呢,三国演义是都护李严在粮草筹集工作不力,担心误期治罪,就谎报军情,说孙吴要趁丞相出兵祁山之机,他们要出兵偷袭,请诸葛亮早做防备。而诸葛亮接到信,就相信了,随即全线撤退。这说明,诸葛亮用人失当,管后勤的主官是最关键要紧的位子,汉高祖刘邦有萧何管理后勤辎重,可是诸葛亮却没有这样的人,一方面是他用人失察,还有一方面是蜀汉人才青黄不接,诸葛亮事必亲躬,造成了手下人员没有得到历练的机会,只是会执行,却没有独当一面的人才。第三,在实施因粮于敌,仅仅在战术的策略上实施,孙子兵法在作战篇所指出的在敌占区通过有效的管制,全面的使用敌人的本地资源,这不仅仅是粮,也是一切可以装备敌人,削弱自己的物资,同时,还要组织起敌占区的人员为我所用。毛主席领导的我党为什么能由弱变强,很重要的就是加强组织建设,不仅仅是自己的军队,还要重视建立根据地,建立基层政权,比如抗战时极度重视在敌占区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抗敌基层政权,这就不是简单的因粮于敌 ,而是通过建立根据地,建立基层政权,全面的利用一切资源武装自己,削弱敌人,继续自己的力量,待时而动。
诸葛亮六次北伐,蜀汉本来占有天府之国,却因不断的战争,民力得不到休息,人口减少,耕地无人耕种的境地。成都的武侯祠正殿,有一副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孙子兵法在作战篇的指导思想不仅对战争有指导意义,对企业经营也是一样的有指导意义。比如,很多公司是根据业务方向的拓展开辟分公司,或者开发不同地域,为扩大业务而在各地开设分公司,如果设施,人才,甚至资金都来源于项目或当地,并能在很快的创造业务收入,而总部只是在开办初期提供运营的支援,技术服务,在运营稳定后更多就是技术服务和业务指导与监督。其实这就是“以战养战,因粮于敌”的一种应用。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管理一个零售业务的时候,发现政府部门要根据新的制度规范,履行一些法定流程才能购买。就安排一个同事去负责这个事情,也陆续有些成果,我们的公司成了最早进入政府采购系统的专业公司,后来根据业务发展又调了一个年轻的同事负责这事,他很积极,最重要的是他提出不能带着“零售心态”去做项目,零售是一天一单,基本知道拿多少钱奖励,而且公司品牌大,是客人找店家,而做项目就是要从陌生拜访开始,给客户做各种应用方案,有的时间跨度很长。我记得,有几次跟我汇报他调研成果,各级政府通过政府采购流程要完成的规模可预计的是多大,省本级的规模前一年度是多少,未来我们的品类是怎么一个预期,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根据业务的增长预期,成立了单独的一个项目组,从一个人变几个人,后来成立一个分公司 ,一年的运营收入几千万。到现在那个部门创造的销售记录,无论是单笔最大销售金额,或者单品销售台数,在省本级这个类目中,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应该说,建立分公司,沿着什么思路进行发展,孙子兵法的作战篇是给我很多启示的。我记得当时特别坚定的要在内部挖掘人,培养人,发现细分领域的业务就交给以他为中心来建设团队,尽量减少外面空降来一个人当头头,为此,也在政府采购业务风风火火的时候,顶住过压力,坚决拒绝摘桃子的,确保优秀的人有晋升机会,而不是让所谓亲缘关系的人来摘桃子。得,有些跑题了。
孙子兵法作战篇精髓就是以战养战 ,这个策略可以是战略层面的制度建设和安排,也可以是战术层面的应用,需要不断的揣摩,研讨。到这里这期故事就说到这里吧。
学习古人智慧,精彩自己人生 ,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