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人把天目盏误会成建盏,你能分得清吗?
我们在某音上经常能看到天目盏的视频,也很很多网友评论说那其实是建盏,导致很多人迷糊:建盏和天目盏是一回事儿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茶友也会存疑,今天我们就揭开这个谜团。
建盏
建盏,是中国原生的说法,顾名思义,建指的是建窑,盏指的是茶盏。
建窑的窑址在今福建省建阳县南池墩、水尾岚、大路 、芦花坪一带,建窑的盛名是在宋代时确立的。
宋代茶盏有五色,黑、青、青白、酱、白,宋代茶色尚白,而饮茶讲究色彩的对比反差,所以黑釉茶盏最受欢迎。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建窑黑釉盏“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蔡襄《茶录》谈到斗茶的茶盏时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预火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意思就是只有建安的最好,其它的都不入流。
北宋诗人苏轼也曾写过“忽惊午盏兔毫斑,打出春瓮鹅儿洒”两句名诗,能看出建盏在当时是有一大批名人粉丝。
宋代建窑烧造的黑釉盏,由于技艺高超,出现了流光溢彩的釉色纹样,时称曜变、兔毫盏、油滴盏、建盏等不同的称呼,由于这些茶盏都是建窑烧制,也可统称为建盏。
天目盏
天目,是源于日本的词汇,中国此前并无此叫法。关于天目盏,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说宋元时期,浙江北部的天目山的很多寺庙都使用一种黑色釉的茶盏,这些茶盏后来被来自于日本的留学僧带回国内,于是在日本被叫做天目盏并逐渐流传开来,并把来自中国的茶盏叫做唐物天目,日本产的叫做和物天目。
而另一种说法认为,天目盏就是建窑烧制的黑釉盏。
总而言之,天目盏与建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又有所区别。
比如,十六世纪初期的《君台观左右帐记》(日本贵族足利将军的朋友们评价其藏品的一本书),把“天目”和“建盏”分别评出等级:
“曜变” 排在首位,认为它是建盏之无上神品,价值万匹绢;
其次是“油滴”,第二重宝,价值五千匹绢;
再其次是普通的建盏,价值三千匹绢;
而天目则没有标明价值。
从这里能够看出,天目与建盏是两种不同的黑釉茶盏。
更早成书的《祇氏园执行日记》(公元 1243 年)中,首次提及的“天目”茶碗,当时只需四百文购入,非常便宜,这里也说明,天目并不是建盏,而是另一种茶盏。
如今在日本,“天目”一词的涵义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凡是黑釉茶碗,统统被称为天目茶盏,既包含来自中国的黑釉建盏,也包含来自朝鲜半岛的茶碗和日本本地的茶碗,而日本的这一分类方法也影响了很多中国大陆和台湾省的一些人。
接下来,我们分下下建盏和天目盏之间的区别。
1、胎质
建盏的胎土用的是福建南平地区的水吉红土,含铁量很高,被称为“铁胎”,用手指轻扣,有清脆之音。
天目盏用的不是“铁胎”,而是普通瓷胎,烧制时更容易控制。
从胎质上比较,建盏质感厚重,露胎处手感粗,而天目盏胎质细腻,釉色变化多样。
2、釉料
建盏的釉料是矿物釉,含铁量也很高,而天目的釉料是化学合成釉,所以,二者把玩时的手感,喝茶时的唇感都有极大区别。
而且建盏采用的是正烧,口沿釉层薄,底部聚釉厚,唇边露锈色,而天目盏唇边圆润。
3、挂釉
建盏只施一次釉,所以难度更大,不易掌握,而天目盏为了追求瑰丽的色彩,往往会上两次或多次釉,技术难度相对小很多。
4、烧制不同
建盏采用的是还原烧技术。
因窑内缺乏氧气,所以烧制时,釉料会发生变化重组,在高温环境下,能还原出特殊的分子结构,形成不同的色相。
而天目盏烧制时大多采用氧化烧。
这种烧制方法更容易控制,而且燃料不会和釉料发生化学作用,只是将釉彩溶解、混合,产生新的颜色,因此能更稳定地烧制完成(也有部分天目盏采用还原烧,但产生的斑纹以及结晶,与还原烧的建盏完全不同,日本、台湾等地烧制的“建盏”已经脱离了建盏的基本特征)。
与天目盏相比,建盏烧制成型更为不易,精品成品率很低,极品更是可遇不可求。
总而言之,天目盏与建盏并不是一个概念,天目盏仅仅是国际通用名称,而建盏则是一个文化载体,是有千年历史积淀的,只属于建窑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