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岩茶需要标准?喝不懂水仙、肉桂、大红袍,不过是没找对参照物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记得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的一个场景,在一群长相平庸的女子中,秋香的婉约知性美一览无遗。
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对比和参照很重要。
牡丹虽好,终须绿叶扶持;绘画的巧妙技法是烘云托月;习茶亦是如此,选对参照物很重要。
想起从前,福州一个开茶庄的朋友约我喝茶,我刚好很久没见他了,便兴冲冲过去了。
他拿了一泡果香肉桂请我喝,山场一般,工艺不错,火功中等,汤色金黄,以果香为主,桂皮香为辅。
喝完这泡茶,我对他说,“基于你的定价,这款果香肉桂作为口粮茶很值得。”
他听完摇摇头,“对于懂茶的人,他们大脑里自带参照物,评价岩茶相对中肯,而很多似懂非懂的喝茶人,参照物有变化,他们便懵圈了。”
确实如此,我们初学岩茶审评时,需要配备一款标准样作为参照,其余需要审评的茶样要根据这标准样来打分。
但是,在日常喝茶时,我们无法时刻拿出标准样来参照,经验丰富的喝茶人可以从大脑中检索可参照的茶样,而那些缺乏经验或者自负武断之人常常因为参照物变化,影响其对岩茶的判断,以致闹出笑话。
《2》
当时,茶过三巡,朋友跟我聊起一件事。
之前有个茶客路过朋友茶庄,顺道走进来喝茶。
朋友就泡了这款果香肉桂给他喝,结果他看了一眼汤色,呡了一小口,摇摇头说,“这款肉桂没法喝,火太轻了。”
他之前在另一处茶店喝了一款高火茶,汤色红浓,汤感挺顺滑,他觉得不错,又听闻那家茶店老板介绍说,武夷岩茶当以这火功为佳。
以高火茶为参照,自然觉着这款果香肉桂火轻了。
接着他拿了一泡名为“大岩肉桂”的茶,是前面那家茶店老板相赠,他还没喝过,示意我朋友冲泡来一起尝尝。
却不想,这泡“大岩肉桂”是轻火茶,汤色浅黄,香气轻飘。
许是那茶庄老板请他喝了高火茶,想让他试试轻火茶。
朋友见状,悄悄又开了同一款果香肉桂给他喝,他刚喝第一口,就直夸这泡肉桂火功足,香气正,是好茶。
朋友无奈地摇摇头,两泡一模一样的茶,前后间隔不到15分钟,给他的感觉居然判若云泥。
参照物从最先的高火茶,转变成轻火茶,同一款茶喝出了截然不同的感觉。
朋友告诉他,“你觉得好喝的这款茶就是一早被你嫌弃的那款果香肉桂!”
他觉得不可思议,尴尬之余,许久都说不出话来。
《3》
其实,在岩茶圈里,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太多了,我们早已司空见惯。
此人行为不足为怪,究其原因,还是其对岩茶似懂非懂所致。
在这种似懂非懂的层面,根源便是,喝茶时没有参照物,或者没有在大脑里生成正确有效的参照物。
首先,在没有参照物对比的情况下,他们较难客观地判断一款岩茶。
好比乐感差的人刚学会一首歌时,如果没有人把调起好,他就很容易跑调。
正如前文那位茶友,一开始喝果香肉桂时,因为茶汤颜色没有特别深,入口没有炭火味,再加上滋味感不够强烈,他便觉得此茶火功不高。
经过他拿出来的那款轻火肉桂的衬托,便能明显感觉到果香肉桂火功不低。
所以,在没有参照物时,他们在喝某款岩茶时,会自动带入一些主观印象甚至是偏见误解,生成误判。
比如,在喝到火功轻、汤色浅的茶,他们便觉得焙轻火的茶是因为内质不足,经不起折腾,不是好茶。
比如,他们喝到滋味绵柔、香气内敛的坑涧茶,他们便觉得这茶香气不够浓烈、滋味不够霸气,不是好茶。
再比如,他们喝到木质味的老丛,却觉得比不上青苔味的老丛。
常听喝茶人说,“岩茶是越喝越糊涂。”
为何如此?他们并非初学者,或许正是因为接触了太多岩茶,缺乏归纳总结,不懂得去糟取精。
以致于茶喝得越多,干扰项越多,味蕾记忆越是混沌。
《4》
学喝岩茶,是需要参照物的。
你想要知道一泡肉桂是否纯正,要拿一泡真正的肉桂作为参照对比,如此也有助于你快速捕捉并记住肉桂的品种特征。
过去武夷山茶叶统购统销的时候,由总部下发各级的标准样到各个茶叶收购站,对收购来的茶叶进行对照评级定价。
我有个茶农朋友,他每年会留一些做得好的茶,装在二两罐里,写好制作时间、天气情况、产地、品种、火功等,作为参照样。久而久之,他的二两罐茶样摆满了一个墙面,倒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但是,出门喝茶,我们没法时刻保持“参照物”在线,这就需要我们把正确的参照物留在味蕾记忆里。
我的一个朋友,他从接触岩茶起,就是喝武夷山天心村某户人的茶,一直喝、反复喝,自然而然地生成正岩茶甚至是某个山场的味蕾记忆。
如果让他判断一款岩茶山场的好坏,是否正岩,虽做不到百分百正确,却也偏差不大。
如同童话故事里所说的,只有真正的公主,才会感知到压在厚被子底下的一小颗豌豆。
习茶之始,路子便要行正。选对参照物,至少走不了弯路。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