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选型进入僵持阶段,直到 IBM 的出现

ERP:本文泛指财务供应链等后台系统。

ERP选型为什么会陷入僵持阶段,主要就是没有一个最好的出现,如果只是听售前讲PPT,大家都感觉差不多,不管是SAP、甲骨文、用友、金蝶,在售前阶段,真的很难感受到谁有特别的优势或者劣势。

他们各自的优势,他们自己会讲;他们各自的劣势,竞争对手会讲,所以越选越觉得,各有优劣,越来越纠结。

还好有一天,IBM出现了。

我们约的下午3点,2点50的时候,我在前台接到了A顾问,没有拉杆箱,穿着偏休闲。

当时我其实有点惊讶,因为他跟其他的顾问团队风格迥异。

X1第一次就来了六个人,六个西装笔挺的大帅哥拉着拉杆箱出现在前台,搞得我措手不及,我还以为第一次沟通只会来一个人,所以没有预定会议室。

X2第一次来了五个人,也是西装笔挺,拉着拉杆箱,整体偏年轻。

还有其他的SAP和甲骨文的伙伴,也差不多是这样的造型,都是拉着拉杆箱,清一色的商务风。

每次通知选型小组其他人来参加这种沟通会,想要全部到齐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因为他们都是公司的中高层,本身就非常的忙,只要他们不想来,就能有一万个理由请假,但是我一通知说IBM来了,他们居然全部到齐。

然后我们就开始交流,A顾问大概就问了我们五六个问题,他基本上就已经知道我们的业务是什么情况,接下来,我们都不用说话,听他讲就行,而且他还讲得非常专业,因为他会用我们行业的语言来跟我们沟通,比如说一件代发之类的专业名词。

如果是其他厂商的顾问过来,都喜欢排一个特别长的调研计划,要跟各个业务部门沟通,问了很久之后,还要回去消化,然后才能跟我们正式交流。差一点的顾问,甚至也根本消化不了,讲了半天其实也并不知道我们到底是在2B还是在2C,各个事业部之间有什么关联,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做业务。有的顾问来之前会去研究我们对外披露的财报,可是总是理解有偏差,还是要跟我们反复确认才能准确理解。毕竟跨境电商的业务还是挺复杂的,以前老师总说制造业的账是最难做的,我觉得是因为他没有接触过跨境电商。

当A顾问帮我们规划说我们需要用某个软件的某个模块的时候,我们有个领导说:“我们已经自己开发了。”如果是其他的顾问,就会说:“哦,那你们自己开发了也是可以的。”但是A顾问说:“嗯,自己开发的公司我也遇到过,但是自己开发会遇到XX问题,解决起来会有XX麻烦。”

大家都非常惊讶为什么他可以这么专业,然后就忍不住问为什么。原来,A顾问以前在我们类似的企业干过,然后自己又创业开过一家跨境电商的公司,虽然规模很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难怪会对我们的业务这么熟悉。

然后,A顾问又跟我们介绍了IBM的组织架构,他们的顾问是先按照产品线划分,比如先划分为SAP和甲骨文,然后再按照行业进行划分,专注于某个行业,当然也就容易精深。

相比其他的厂商,一般都是先按照区域划分,然后再按照高中低的级别来划分,顾问是在某个区域里面全行业的做项目,当然也就没有在某个行业里面可以沉淀行业知识的土壤,最终就培养出了“样样懂,行行温”的顾问,比如说我

当然也不是说按照行业来培养顾问的路径是万分正确的,还要看公司的战略是什么,对于本来就是做通用软件的公司,也没有必要按照行业来划分顾问,反而会让成本增加,顾问也容易因为某一行业的没落而面临转型,抗风险性不好。

记得之前我在乙方的时候,经常有同事会纠结,如果顾问要成为专家,那么顾问学东西到底应该先深后广还是先广后深?其实答案很明显,只是本身的条件不允许,为了稳定人心,领导当然会说我们要先广后深,不过也不能完全怪环境,环境很重要,自身更重要。

还有一个让我觉得他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就是A顾问问了我们目前选型的状态之后,他还会站在我们的角度帮我们做选型的分析,让我们觉得很贴心,也有其他的厂商顾问也会这样做,但是他们是站在他们自己的角度来帮我们分析,这样的表达方式会让我觉得急功近利。

以上就是IBM售前顾问带给我的高级感。

总结一下,高级感需要的不是技巧,是实力。

人多、着装、PPT,都属于技巧范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