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刊:是心理学考研常考的心理学家的人物生平、重要理论、题目特色、以及考试要点等。
本文:2276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在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发展史上,赫尔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花费了毕生精力,用一整套数学公式对行为、行为习惯、驱力水平、强化效果等作了精细而严密的理论演绎和推论,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理论系统,希望借此使心理学摆脱模糊、玄奥、不可测的旧轨。
克拉克·伦纳德·赫尔(Clark Leonard Hull)于1884年5月出生在纽约阿克伦的一座小乡村。早年家境贫寒,健康状况不佳,但这并未阻止他立志成才。
他先是在密歇根州的一所大学学习采矿工程学,因健康原因而放弃,再因读到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便转往密歇根大学学习心理学。
在此期间,赫尔对实验心理学和逻辑学情有独钟,甚至设计和制造了一台模拟演绎推理的机器。
此后,他被威斯康星大学录取为研究生,并担任约瑟夫.贾斯特罗的研究助理。
(威斯康星大学,图源网络)
1918年,赫尔获得威斯康星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29年,他受聘到耶鲁大学人类关系研究所任心理学教授,并在耶鲁度过了其学术生涯的后半部分。
他在该校任教23年中,培养了不少心理学人才。著名心理学家彭斯、米勒、吉布森等人,均跟随赫尔做过研究。
他在1927年读到在美国出版的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一书后,便立即对学习行为及条件反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他便以巴甫洛夫的条件作用律为基础,着手建立自己的行为理论。
因为他既不满意于格式塔心理学的不确定性,又认为华生的许多具体观点过于武断,结果他发展了一种新行为主义,一种主要从事确立行为的数量法则及其演绎体系的行为主义。
1935年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除了获得APA主席职位,他还于1936年被选入国家科学院,1945年他获得实验心理学家协会授予的沃伦奖章。1952年5月,将从耶鲁大学退休的前几周,赫尔突发心脏病去世。直至生命垂危前不久,他还在为他的行为体系而勤奋地工作。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和不屈不挠是赫尔一生的特点。
赫尔认为,刺激与反应在时间上的接近将加强该刺激引起该反应的可能性。但接近并不是学习的唯一条件,它只是一个必要条件。
学习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强化,没有强化,便没有学习。强化是内驱力降低所必需的。初级强化是内驱力降低的过程,满足这类强化的强化物主要是一些能满足有机体生物需要的物质,如食物、水等。
另外一些中性刺激,本身并不具备降低内驱力的能量,但因为经常与初级强化物紧密相连,因而也获得了强化的效用,这就是次级强化。例如,母亲每次喂奶时总是先将婴儿抱起来,喂奶是初级强化物,怀抱婴儿则成为次级强化物。
赫尔提出的驱力减少理论,代表了驱力理论发展的高峰。该理论认为,驱力分为两种:原始驱力和获得性驱力。原始驱力来自内部刺激,是由内部生物需要所引发的、先天的一种驱力,如睡眠、饥饿、性等;获得性驱力来源于外部刺激,是个体习得的一种驱力,人类的大多数动机如寻求父母赞同、交往需要等都属于获得性驱力,是通过与原始驱力的联结而逐渐形成的。赫尔提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支配的,而不是生物驱力,强调了经验和学习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赫尔提出了一个公式,用以表示行为潜能(P)、驱力(D)、习 惯强度(H)和抑制(I)之间的相互关系:P=D*H-I。
赫尔这套理论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备受推崇,几乎可以看成是行为主义在这一时期的集大成者。尽管最终的结果与初衷相去甚远,但这种尝试和努力本身是值得赞赏和令人鼓舞的,赫尔也因此对心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许多心理学家会集在他的门下,成为他的学生和信徒,以至形成了人们所说的耶鲁学派;他的文章和著作被广泛引证,他关于学习问题,如强化、内驱力等的观点至今仍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他的体系过于庞大、复杂、精细,令人望而生畏。方法过于特殊而且缺少概括性,他的许多普遍的公设和参数往往来自于单一实验情境中的少量动物行为研究,而他又将它们用来概括和说明一般动物行为。
小阔爱们可以在评论区,留下答案哦~
了解每位心理学家,明白他们的理论成就,不仅可以有助于我们考试,还可以解释我们生活中很多看似平常却相驳的问题。大家可以尝试用心理学理论来解释一下自己遇到的问题,久而久之,就一定可以感受到心理学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