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堂】中医辨治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较为少见。其临床表现主要有: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同时患者可伴有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该病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由于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阶段。
早发型帕金森病定义为发病年龄小于40岁(也有研究以小于50岁为界),属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中青年型帕金森病发病年龄在21岁~40岁,青少年型帕金森病发病年龄在20岁以下。患者多有家族史,主要表现为运动症状、姿势平衡障碍、情绪障碍等。早发型帕金森病较少见,占5%~10%,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病情进展缓慢,易出现运动并发症,晚期丧失工作能力及致残。
特发性震颤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为手部、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运动性震颤。该病的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饮酒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
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均是两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近来有研究发现部分特发性震颤可随着疾病进展,逐渐出现运动迟缓、僵直、静止性震颤等类似帕金森病样症状。与健康人群相比,这类特发性震颤患者未来患帕金森病概率提高了4.27倍。30%特发性震颤患者可表现出静止性震颤,并且这类患者具有广泛的震颤分布、严重的震颤症状、较长的病程等特点。
案例一
患者张某,男性,49岁,电焊工人,于2021年2月6日以进行性头手及肢体震颤15年,嗅觉减退6年为主诉就诊。
发病经过:患者于15年前逐渐出现头部及右手震颤,紧张及劳累后明显,由于未影响工作和生活,未予治疗。近年来,患者症状逐渐加重,除头部及双手震颤外,双下肢也出现震颤,同时嗅觉功能也出现了障碍,伴心烦失眠,视力减退,腰背酸胀疼痛,夜晚小便次数增多,日常生活基本自理,多年来曾多次就诊于多家大型医院,按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病进行治疗,由于服用美多芭及森福罗等药物出现胃肠道不适,便自行停药。此后,患者又在其他中医院进行治疗,服用中药,但疗效一般,病情仍在加重,现已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患者来诊时可见其慢性病容,精神一般,面容呆板,反应迟钝,行走时头部前倾,双上肢摆动幅度减小,双上肢肌张力增高,舌质暗紫,苔白腻,脉弦细。
案例特点:笔者了解病情后发现,该患者年龄为49岁,但患病已有15年余,属帕金森病中晚期,症状初始表现为特发性震颤,研究表明,部分特发性震颤患者会逐渐发展为帕金森病,该患者6年前出现嗅觉减退,已表明疾病进展为帕金森病,其虽服用美多芭等药物,但由于出现胃肠道不适,未在医生指导下停药或换药,其自行停药导致症状加重,加之患者既往20余岁时有大量抽烟及饮酒史,从而导致疾病加速进展。
疗愈经历:笔者认为,颤证病在筋脉,与肝肾密切相关。该患者属帕金森病中晚期,追问病史,自述年轻时有大量饮酒史,嗜食肥甘厚味,致使脾胃渐损,脾胃运化功能损害,导致肝肾气血阴精亏虚,不能濡养筋脉,筋脉失养,导致疾病逐渐加重。加之此年龄阶段肝血不足,肾精失养,五脏亏损,阴不制阳,阳亢风动,故见该病。辨病属颤证,证属肝肾阴虚,虚风内动,采用滋水涵木法,予知柏地黄汤加减。
方药:知母、黄柏、熟地黄、泽泻、牡丹皮、茯苓、酒萸肉、山药、炙甘草、桑螵蛸、盐益智仁、天麻、煅珍珠母、炒僵蚕、钩藤。
方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酒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但熟地黄的用量是酒萸肉与山药两味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再加知母、黄柏清泻相火;加桑螵蛸、盐益智仁固精缩尿,补肾助阳;加天麻、钩藤平肝风、止肢摇;加煅珍珠母重镇安神,平肝潜阳;加炒僵蚕祛风解痉。全方共奏滋补肝肾,明目熄风之功。除中药外,笔者还予以小剂量美多芭同时服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服用上药10剂后,夜尿次数明显较少,守上方再进14剂,症状明显好转。后又根据患者症状,辨证施治,用药2月后症状基本得以控制。
案例二
患者刘某,女性,47岁,中学教师,以肢体震颤、动作迟缓,病情不断加重,伴心烦失眠7年余为主诉就诊。
发病经过:患者7年前出现右手震颤,因没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及工作,未予重视和治疗。近年来,患者不仅右下肢及左侧肢体出现震颤,还逐渐出现行动迟缓、动作缓慢,肢体僵硬,翻身困难,影响穿衣吃饭等,工作已无法胜任。此外,患者还伴有心烦失眠,曾先后就诊于各地多家医院,按帕金森综合征合并焦虑抑郁症治疗,给予度洛西汀、丁螺环酮、阿普唑仑片、右佐匹克隆片等药物,由于疗效不明显便自行停药。近两年来,上述症状出现了进行性加重,伴入睡困难,情绪不稳,急躁易怒,头晕昏沉,二目干涩,耳鸣如蝉,时有面部潮热汗出等,故到笔者所在处寻求治疗。
既往治疗:曾先后在多家医院进行诊疗,予以抗焦虑等药物,但由于症状改善不明显,患者常自行停药,使症状呈进行性加重。
案例特点:该患者发病时为40多岁,属青年型帕金森病,由于合并焦虑抑郁,加之服药不规律,疾病逐渐加重。来诊时可见该患者慢性病容,精神萎靡,面容呆板,双上肢摆动幅度小,双上肢平举可见震颤,肌张力增高,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细。
疗愈经历:笔者认为,肝具有畅达气机、推动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脏腑气机运行等功能,对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功能活动有序进行起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肾乃先天之本,内藏先天之精,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至中年,肝肾渐损,精气渐亏,精气暗耗,肝肾阴虚,阴不制阳,风气内动,发为本病。该患者青年发病,禀赋不足,肾精虚损,加之情志失调,郁怒忧思太过,脏腑气机失于条畅,故见颤证合并焦虑抑郁。治疗当补益肝肾治其本,调达肝郁治其标。
方药:熟地黄、山药、酒萸肉、牡丹皮、泽泻、茯苓、炙甘草、大黄、郁金、香附、制远志、石菖蒲、煅珍珠母、牡蛎、天麻。
该方为六味地黄汤加减,在原方基础上,加知母、黄柏清泻相火;加大黄后下,通利大便,腑实得通,情绪亦会有所改善;再加香附、郁金等疏肝解郁之品,条达情志;加制远志、石菖蒲安神益智、开窍豁痰;加珍珠母、牡蛎重镇安神,改善睡眠;加天麻平息肝风,止颤治摇;加浮小麦除虚热,止汗;加醋鳖甲滋阴潜阳息风。全方以补益肝肾为主,运用“滋水涵木法”滋补肾阴以养肝体,肝肾同治,标本兼治。并在中药的基础上,应用舒肝解郁胶囊、米氮平片疏肝解郁,调畅情志,加用美多芭、森福罗补充多巴胺、激动多巴胺受体,并叮嘱患者要规律服药,切勿自行停药。该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半个月后症状明显好转,后又用药治疗2个月余,目前病情稳定,情绪亦得以改善。 (作者为全国名老中医)
统筹:刘旸
责编: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