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些精通中医的皇帝们

​在我国古代帝王中,有不少与中医药结缘的,这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远古时期:神农、皇帝

“三皇”之一神农,为普济众生,曾翻山越岭寻找草药,最后掌握了多种药性,成为“本草学”的奠基人。

“五帝”之一黄帝,热心医药,他曾经与臣子岐伯、伯高等研讨医药。《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东汉:汉献帝

皇帝和中医这是两个地位相差悬殊的职业,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是不可能把这个两个职业联系起来,但是在东汉末年有一个人就经历了这个两个职业,他就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

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的斗争,把董卓这匹恶狼招进了洛阳,刘协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大转变,成为皇帝,也开启自己长达三十二年的傀儡生涯。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曹丕没有那么大的耐心,直接逼迫刘协演了一出禅让的好戏,至此刘协结束了自己皇帝生涯,被封为山阳公(山阳在今河南焦作),在山阳,刘协又开启了自己人生新的篇章。

从皇帝到山阳公,刘协倍感世态炎凉,人生如梦,超凡脱俗,大彻大悟,从此放下帝王之尊,利用在皇宫中学过的医术,和皇后曹节一起医治百姓,悬壶济世,与民同忧同乐。他从云台山上挖下来的中草药从不收费,扎针、艾灸、拔罐、刮痧也是免费的。他在山阳深受百姓爱戴,民众敬之如父母,再也不是那个需要看人脸色的傀儡皇帝,他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现在焦作民间仍对老中医十分尊重,还流传着“ 中药不还价,针灸不要钱”规矩。

南北朝、五代:萧纲、孟昶

南北朝时简文帝(梁)萧纲,对医学精通,曾撰写《劝医论》,提示为医者要敢于吃苦,才能作良医。

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无治国之策却富有文学才华,而且兼通医药。在他的倡导下,翰林学士韩保升挂衔兼职对《新修本草》校正增删,著成《重广英公本草》,对后世影响颇大,蜀亡降宋后,他被封为秦国公,每遇群臣有病,他都亲自动手诊治。

宋朝:大多数皇帝

宋朝是中医学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与该朝皇帝都崇拜医学有关。

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得病,十分痛苦。太祖去探望他并亲自为他灼艾治病。赵光义感到很疼痛,叫了出来。太祖于是将热艾往自己身上灼烧,的确很痛,这样做可以分担弟弟的痛苦,赵光义十分感动。由此还形成一个成语“灼艾分痛”。

就医术而言,宋太宗赵光义更胜一筹,史料中并无他给人看病开药,或者运用针灸疗法的记载,因为他专攻的是经方学--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药方。在他即皇帝位之前,赵光义就收集了“名方千余首”,而且都是灵验可靠之方。宋太宗即位后,非常重视医学,下诏命王怀隐等人编著出大型方书《太平圣惠方》。

宋真宗赵恒在位25年,他受到了太宗的直接教导,也有一定的医术。当时龙图阁大学士杜镐突得重病,宋真宗亲自“调药饮之”,说明了他对药物调制的熟悉程度。《宋史》记载:大臣王旦患病,他曾“御手调药,并以薯蓣粥为赐”,以调养身体,以利康复。

宋仁宗赵祯自己也专研方剂,他在古方“甘桔汤”中,加了荆芥、防风、连翘三味药,通治咽喉口舌诸病。

宋徽宗赵佶亲自主编了《圣济总录》一书,书中展现了他不同一般的医学水平,此书理法方药皆备,是我国唯一一部由帝王本人执笔编撰的医著。

清朝:康熙、乾隆

清代康熙皇帝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位开明君主、杰出政治家,而且对中医很感兴趣,他重视医药保健,熟悉养生之道。据记载,《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身患疥疮两个多月,卧床不起,康熙知道后,亲赐“六味地黄汤”,曹寅遵旨服药,疾病很快便痊愈了。同时,康熙嘱咐曹寅戒欲,赐方“土茯苓代茶饮”。土茯苓具有利湿、解毒、祛风的功效。两方同用,可谓标本兼顾,这足以表明康熙皇帝对医药的熟悉程度。

查遍我国的二十五史,前后有230多个皇帝,短命的多,长寿的少。乾隆皇帝是清朝第6代君主,在位60年,活了89岁,是历代皇帝中寿命长者。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4朝,享受了七代同堂的天伦之乐。

  乾隆皇帝为什么能独享高龄呢?原来他有一套养生的秘诀。他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出了养生四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其中“十常”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掸,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运,肢常伸,肛常提。

  “四勿”就是: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这“十常四勿”完全符合保健养身的道理。别的不说,单言酒色二字。乾隆尊为天子,富有天下,美酒盈仓,佳丽满宫。在此环境中,居然能做到不恋酒、不迷色,实属难能可贵。

  乾隆自幼习骑射,曾在避暑山庄几次皇家射箭比赛中大显身手。当上皇帝后,更以骑射为乐。直到他80岁高龄时还去行围狩猎。骑马射箭,活动量很大,无疑是一种锻炼身体的好办法。

  乾隆喜好旅游,“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他一生中,曾六次下江南,三次上五台山。不少名山大川、古刹佛界都留下他的足迹。旅游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治养心情,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措施。

  乾隆好读书,善诗文。据说他一生作文1300多篇,写诗4万余首(自然,其中许多是由他的臣下草拟的)。乾隆喜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其字圆润遒丽,很有功底。每到一处,必要御笔垂青。西湖十景就是由他亲手题的碑。这些爱好对乾隆健脑、强身、养性,是大有裨益的。

  乾隆的起居饮食很有规律。他大约6时起床,洗漱后用早膳。上午处理政务,和大臣们议事,午后游览休息。晚饭后看书习字,作文赋诗,然后就寝。他的膳食以新鲜蔬菜为主,少吃肉类,并且从不过饱。乾隆从不抽烟,但喜饮茶。他对饮用水十分讲究,以西山泉水作为御用水。

  乾隆也注意进补,但适时适当,而不乱补。所用“松龄酒”、“龟龄集”之类,主要由补脾肾、益气血为主的中草药制成。这也是符合医学道理的。补肾可以滋先天,补脾可以壮后天,肾气强盛,脾胃健运,气血充盈,身体自然强壮。

  由于乾隆养生有法,因此他一生身体健壮,年近90还神智清醒,活动自如。有时还以太上皇的身份过问朝政。真不愧是一个健康的寿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