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之声||《夜幕下的周庄》(节选)作者:邹安超 画家:郭正军 朗诵:罗兰

↑点击上方"罗兰之声"订阅

画家郭正军先生作品

夜幕下的周庄(节选)

作者:邹安超    画家:郭正军

配乐:冰儿    朗诵:罗兰

当周庄从喧嚣到零碎的杂乱再到静谧之时,夜也悄悄来临。夜下的周庄,被墨黑的汁液慢慢浸透,轮廓便不再那么清晰,有些迷蒙而妖娆。
        也许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正是夜刻意给周庄描摹的一幅水墨韵染。与夜幕同时登台亮相的,就是那些发出晕黄灯光的各式夜灯,它们倚着不同的仿古灯罩,变幻出不同的光影,也热情地向路人展示着各自的风骚。
        晃动的水波,游行的夜船,依稀的人影,在流水的潺潺声里,悠然,随性。微风轻拂下的柳枝,摇曳着河道分明的古镇情韵。树影下闲适的几把竹椅,当街摆着,或沿河而置,或依岸而放,有时还不甘寂寞地拥着一张简陋的八仙桌,桌上不规则的几个盖碗,茶水或满或溢间热气慢悠悠向上蒸腾,旁坐悠然喝茶人,聊些不相干的闲话,或许,如此这般消磨,一天的紧张和劳累才能慢慢散发。
        夜下的周庄,河道依旧是永不落幕的主角。交叉纵横的河道里,在夜色呼应下,一只只小船慢慢摇出了码头,穿着腊染布衣的船娘在夜幕中,扭动着腰肢,晃荡着船撸,轻轻重重地哼着江南的昆曲,迎来送往地穿行。慢慢地,众多的船只目标向着同一个地方,骤然间聚集在了一起,静静地停泊在光影斑驳的水纹之上。
        一场盛大的夜宴即将开始。盛宴的起始,便是人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存在了900年,一切,都是与水有关的话题。所以,故事的开演,是灯光、舞台布景、三维动漫等所组成的元素在“小桥、流水、人家”的夜幕中徐徐呈现和延展。
        伴着悠悠荡荡的水声流出的,是澄湖、白蚬江、淀山湖、南湖,她们如母亲般把周庄拥戴,滋养着周庄的生灵与万物。又因水的丰沛和交集,流淌出南北市河、后港河、油车漾河、中市河,她们如亲姊妹一样,在周庄的小桥、流水、乌篷船的怀抱里,沉淀出吴侬软语的渔歌,于是,因水而生的周庄人,遵循着“靠水吃水”的古训,便演绎出以“渔歌、渔妇、渔灯、渔作”为魂魄的“水韵周庄”。因了渔,水乡人便有了丰硕的物质和财富,有了丰富的想象与创造,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水乡及文化。进而因人的聚集,有了街景,有了故事的延续等等。
        盛宴有个很朴素很接地气的名字,就叫《四季周庄》。四季的不同,演绎出周庄人一年的生活情趣和喜怒哀乐。春天的油菜花开了,开在被河堤相隔的河流间;夏天开始捕鱼了,渔网挂在网格般的田埂上;秋天的稻穗熟了,收获的欢笑回荡在水声潺潺的陪伴里;冬天雪花来了,雪白的花儿慢慢坠落,仙境般的雪景铺在澄净而幽蓝的湖泊周围……那些打鱼人、织网人、摇船人,白天伴着太阳的升起,走向不同河道去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到了夜晚,无论白日的劳作如何辛苦劳累,他们定会齐刷刷地奔向这里。或歌或舞,或伴或跳,把他们祖祖辈辈生生不息的水乡生活表演得丰富又缭绕,美丽又多彩,这就是中国第一部呈现江南原生态文化的水乡实景演出。演出的方式,以特有的水乡表现手法,再现出中国第一水乡“周庄”的文化特质和迷人情韵。
         “水韵周庄”在“渔人”的劳作中展现,把这个周庄独具特色的情愫最先表达,其次才有春的《雨巷》、夏的《采藕》、秋的《丰收》、冬的《过年》,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周庄就在这样的更迭中走来了。走得从容,走得坦荡,走得豪迈,走得动人,走出了江南,走出了国界,走进了世界各种肤色人们的心里,走向了世界水乡文化的前沿。
        我深爱的周庄,喜欢你夜幕下的迷人风采。

朗诵

罗兰:语言艺术教育及研究人,大型活动策划人。获语言类“国际优秀导师”奖。

作者

邹安超:重庆市作协会员,大足区作协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散文百家》《散文选刊》《青海湖》《太湖文学》《当代人》《重庆文学》《中国文化报》《重庆日报》《重庆晚报》《西部开发报》《扬子晚报》等百余家报刊,作品入选《中国精短美文精选》《中学生每日一读精选本》《大型旅游文化文丛》等多种读本和选本;多篇文章被设计成中学生阅读理解试题和鉴赏范文;出版散文集两部。

画家

郭正军:重庆渝北人,1997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系。中国新东方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会员、重庆书画社画家、重庆市美术协会会员、重庆川东书画交流中心常务理事。

往  期  精  彩

《红色中国》作者:施迎合《致敬,最红最美的旗》作者:峭岩

《秋风吹过祖国》作者:简云斌

罗兰之声用声音传播真善美!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罗兰之声 原始ID: gh_239d57d45a85

夜听罗兰 原始ID: gh_de9fbeae4c9f

罗兰之声荔枝FM1264639

邮箱:1946163792  @qq.com

第 579 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