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孩子能够拒绝零食的诱惑?

今日话题:零食的诱惑
今天中午,一家长在小区业主群里抛出了关于孩子放学后在小卖部购买零食的话题,认为小卖部里的零食,尤其是对那些油炸类的食品估计难有保全保障表示担忧,一石击起了千层浪,引起了众多家长加入热议。你是如何去引导孩子对待零食问题的呢?欢迎文末留言分享。
顾名思义,所谓零食,就是指一日三餐时间点之外的时间里所食用的食品,一般情况下,人的生活中除了一日三餐被称为正餐食物外,其余的一律被称为零食。
其实,不管是大人或小孩,日常生活中适当吃点零食并没有什么不妥,正如家长所担心的,是那些没有食品安全保证的零食,偏偏对大多数小孩子来说,由于自控能力较差,对零食的诱惑是比较难以抗拒的。尤其是父母就爱吃零食的家庭,家里经常备有些零食,受吃零食气氛的影响,孩子对零食也会特别亲近,久而久之,当吃零食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后,家长只能引导孩子,那些零食是孩子可以适当吃点的,一下了要孩子拒绝零食根本做不到,也不切实际。
那么,家长要做的就是明确告诉孩子注意如下几点。
一是哪些零食“儿童不宜”或宜少吃?
腌渍类:营养成分损失严重、添加过多糖、盐等的罐头或蜜饯,如话梅等。常吃会导致孩子营养不良。
“三高”类:高油、高盐、高糖、高食品添加剂的蛋糕、方便面、夹心饼干、爆米花、辣条等,有的蛋糕可能还会有反式脂肪酸。容易影响孩子食欲,甚至会成为“三高”的隐患。
薯类:炸薯条、薯片等高油的食品。常吃可能因能量过剩而肥胖。
如碳酸类饮料,包括可乐、雪碧、汽水等大都糖分多,添加了一些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咖啡因、甜蜜素等,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发育非常不利。可以告诉孩子,碳酸饮料含有的糖分等也易腐蚀牙齿,增加龋齿风险。如果觉得小孩子对大道理不好理解,不妨温柔的、更接地气地提醒孩子,若不想长大后变丑,作为展示个人形象美的门面,就得拥有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齿。
二是哪些渠道零食须谨慎购买?
小品牌的零食、街边小卖部的零食必须少买或不买,“三无”产品(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以及无生产厂家)坚决不买。而大型超市、专卖店的零食则较少有质量问题,比较值得信赖。
三是适当自备零食在家里供孩子享受。
既然孩子想吃些零食,家长不妨利用节假日或其他方便的时间,与孩子一起到大型超市或线上共同商量要购买些什么零食,在家长主导、孩子参与的情况下购买零食,也是不错的亲子互动方式之一,何乐而不为呢!
适时疏堵是必要的。
没有零食的童年不是完整的童年,一味通过强硬手段制止孩子购买零食、不准吃零食,不但行为简单粗暴,想必也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在适当的时间、地点、场景,主动为孩子适当准备些零食,如上学期间允许孩子放少许零食在书包,不至于看到别的同学在吃零食,自己只有嘴馋流口水的份。
对一些学校干脆不允许学生带零食回学校的做法,是从管理者的角度,以最简单的方法达到管理的目的,不可否认,对大多数同学可能是有效的,但对部分同学,只要老师不强制检查书包,那怕随时会被老师发现后面临批评处罚的风险,仍然会偷偷带零食回到学校。
现在很多小学都会在每学期定时举办所谓的“美食节”或“大吃节”,就是通过是公开办“零食节”的方式,提前通知家长,这一天是同学之间相互交换零食的开心日子,释放孩子对零食喜爱的天性,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
不要说孩子,就是一些大人都无法拒绝零食。有些家长认为,不给孩子零花钱,孩子就无法偷偷购买零食了,马上有家长提出,发现有孩子偷大人的钱购买零食,从而说明,这个方法也是不灵的。适时疏堵,正确引导孩子对待零食问题才是根本。
下期话题预告:什么时候应该适当给孩子零花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