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李鱓作品欣赏
松石紫藤图
242.2x120.3cm 上海博物馆藏
扬州八怪之李鱓作品精赏
李鱓(1686-1756),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康熙五十年中举, 康熙五十三年召为内廷供奉,其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遭忌离职。乾隆三年出任山东滕县知县,颇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罢官。后居扬州,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中,李鱓成名最早,而且是八怪中唯一曾供职于康熙身边的画家。他入宫后曾奉旨随蒋廷锡学工笔设色花卉,罢官回到扬州之后又转学著名画家高其佩放纵一路的画风,流寓扬州期间,又学石涛豪爽放纵的新颖技法,终于融会诸家,形成自家风格。因此李鱓的笔下既有明代浙派花鸟画的传统根底,又受到清代宫廷工笔花鸟和民间豪放花鸟画风的影响。他的作品既讲求造形构图,又讲求色墨的有机融合,这种绘画风格被后来的海派画家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人继承,可以说,李觯堪称中国绘画史上起着承先启后作用的画家。
蔷薇芭蕉图轴
229.5x52cm 杭州博物馆藏
画面左侧一丛芭蕉拔地而起,高舒垂荫。如盖的绿荫下几株蔷薇略隐还现,露出粉白微红的笑靥。整幅画于恬静中蕴趣味,大笔中见精巧,体现李鱓集取优长的绘画风格。配合右上率意的题款:“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映绿芭蕉。懊道人。”给人以释然物外的精神享受。
蔷薇图轴
118x46.5cm 扬州博物馆藏
此件《蔷薇图》是李鱓46岁时所作,枝干穿插交错,叶片双勾,花朵以没骨设色与勾花设色并用。是其小写意画风的代表作,与后期纵横驰骋的画风迥异。左下题七言绝句一首“棘手何妨刺在枝,娇魂冷蕊堕青丝。为渠两种春风艳,写到残霞月上时。雍正九年七月,秋已将中,暑犹未退,习静禅林,客散瀹茗写此。复堂李鱓”。
土墙蝶花图
115x59.5cm 南京博物院藏
《土墙蝶花图》以较大篇幅描写春季江南雨后的农家实景:衰敝的土墙在春雨过后饱含水分,露出砖石,墙头一片蝴蝶花竞相开放,满园春色齐集墙头,如一片紫云掩映。因画家取仰视角度,故盛开的蝴蝶花十分醒目,视平线也因此降低,致使墙边丛生的春草,与地平线上的云情雨意连成一体。因此,不但构图迥异前人,颇具实境直感,而且极尽笔酣墨饱,兴会淋漓之致。
萱石图
74X60cm 旅顺博物馆藏
《萱石图》以萱草为题材,描绘卧石与萱草相生相伴的情景。萱草是画家惯常表现的吉祥植物,古人认为萱草可以忘忧,因此又称其为“忘忧草”;又认为孕妇佩带萱草可以生男孩,因此又称萱草为“宜男”。图中作者自题诗点明了画意:“墨沉淋漓映袖寒,滥图赤棘傍阑干。凭君悬向闲庭馆,解却眉尖仔细看”。
桃花柳燕图
51.9x125cm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桃花柳燕图》作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四月,李鱓56岁。画家以写意的笔致描绘桃红、柳绿、燕嬉之景,生动地表现了春天和生命的气息,画面充满暖意。画幅右边近下部,柳树枝干往上方挺升,其上旁生枝条,以浅绿设色表现初发的柳叶,墨笔筒细而劲健。整个枝干形态奠定了画面格局。柳树後可见一株桃树枝干自右至左斜出,分上中下三个方向。桃树枝干以褐色设色,与墨色的柳树枝干相映成趣,其上并以粉红、银白、淡绿设色表现桃花花办与花叶,同样笔墨不繁却栩栩如生。在此美景中,作者添了四只暖春早燕:其一于高枝上向下俯视,情状蠢蠢欲动;其一站立在横枝上,神态安详;其一停于中部枝头顶端;其一低飞于桃红柳绿问。画面明朗活泼,笔墨工致。
松石紫藤图
242.2x120.3cm 上海博物馆藏
《松石紫藤图》中苍松高大挺拔,耸立天地之间,枝干虬劲盘旋。紫藤碎玉珠花,盘绕垂挂枝头。松下一丛牡丹,国色天姿,明艳动人。此画工整细致,设色雅致,为作者初师蒋廷锡时的作品,虽没有他后期豪放宕逸的风格,但自有清雅秀润的韵味。
《松石紫藤图》绘高松挺拔粗壮,松针浓密。有紫籐花紧依缠绕,探伸吐艷,串串簇簇,含蕊露粉。下為牡丹,伴石而长。石喻基石,牡丹代表富贵,图可解為:家族的基础如磬石,富贵长伴,家中长辈(泰山)如青松般挺立,小辈子孙则如紫籐般壮实丰茂环绕在四周。自识『泰山北斗青松干,富贵缠锦籐蔓花。不尽画图称愿意,四时春在吉人家』。此图画石用斧劈皴,或浅或深,石形峻利,硬而多角,更显牡丹的雍容华贵。花朵凝露,绿叶繁茂,托起花朵,互為映衬。画松用战笔顿行,树干似砍斫而成,不做修饰,松针中锋直下,起收爽利。
芭蕉竹石图轴
195×10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的芭蕉竹石、月季杂卉皆为庭园中的景物,也是元明以来文人画家常用的创作题材。在这幅画中,芭蕉以粗笔泼墨挥洒而就,浓淡相间,水墨淋漓,极具气势,但不失规矩,准确地表现出蕉叶的俯仰向背;嫩竹用双钩白描,笔法灵活,工而不匠,与芭蕉对比愈显得秀挺多姿;柱石则粗钩轮廓,皴法老辣,染以赭石,以映衬前景的蕉竹;月季杂卉笔致细腻,设色淡雅,起到了丰富和点醒画面的作用。李鱓试图运用水墨写意与工笔设色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文人优雅闲适的意趣。李鱓的画风曾经历三次大的转变,此图是李鱓49岁时所作,属其写意画风逐渐成熟的代表作品。画中郑板桥的题诗表现出对于李鱓以画供奉内廷的羡慕之情,并认为画中的柱石是为国柱石之意。此时李鱓虽已失宠下野,但并未失去仕途之心,自言“到头不信君恩薄,犹是倾心向太阳”。而其时郑板桥中举人尚未中进士,同样怀着“为官心存君国”、“得志加泽于民”的抱负。此件作品提供了二人早期的思想状况。
松藤图轴
124×62.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李鱓写意画中之精品,图中之松,不见首尾,可见其雄伟。老藤盘绕,枝叶交错,用笔挥洒,用墨酣畅。
雍正八年即1730年,李鱓时年45岁。是年八月,他得到第二次进入宫廷的机会,但他并未因讨统治者欢心而一味摹古,从事工整严谨的绘画,而是以自己的绘画理想放笔写意。十月,他创作了这幅《松藤图》。画面上,苍老的松干上缠绕褚色藤萝,构图讲究,设色淡雅,用笔苍劲,泼墨淋漓,随意点染,却不零乱,很有整体感。尤其擅于用水,画面象刚画完时一样湿润清新。是李鱓写意画的代表作,体现了他以抒发性情为个性的画风。
荷花图轴
125.9x60.9cm 上海博物馆藏
花丛寥落,临水弄影,翻红坠绿,暗合无边秋水。李鱓荷花图轴可谓笔歌墨舞,虽不及徐渭画荷的爽利恣肆,也不及八大山人的沉厚内凝,但碎笔纷披,綫条中锋尖笔着纸,笔高提,上下推拉,左右拨顿,运笔如作草书。画荷叶落墨下笔中锋顿下,破毫左右盘旋,或侧锋提、扫,如灰雾蒸涌,若黑云徘佪。作残叶含茎带露,又湿笔剪花,因其将败,根茎已散,肥叶不胜娇弱,花蕊松散。所以图上画家自题『休拟水盖染汚泥,墨晕翻飞色尽黧。昨夜黑云拖浦漵,草堂尺素雨风凄』。
柳溏双鸭图
此作用笔酣畅淋漓,造型整体夸张,布局大气简洁,柳条下垂飘扬,用笔尤为疏朗酣畅,造型奇特,似龙舞九天。墨之浓淡相宜相辅,以双钩纵笔勾出柳干。双鸭雌雄相呼,共沐春光。柳树用浓墨点苔,白粉点花,极富情趣。画面简洁有序,构图大气豪放,笔势劲健自由,情趣天成,江湖之思,跃然纸素之间。
芭蕉睡鹅图
121x60.5 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芭蕉睡鹅图》画芭蕉、睡鹅,用笔简洁,但构图饱满。虽信手挥洒,但绳墨有则,繁而不乱。以粗笔淡墨渲染的土坡映出羽毛洁白的睡鹅,显得画面分外厚重。白鹅转颈曲身,埋头羽内。酣睡正浓,形象逼真。画上自题:'转颈蕉荫下,苔痕映掌红。比邻不成恼,酣睡自春风。乾隆三年八月将去稷门,写此遣兴,李鱓。'乾隆三年即公元1738年,李鱓时年五十三岁。
指墨画《鹅图》
蕉荫睡鹅图
三鱼图
西风菡萏秋
古柏凌霄图
181×101.5cm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李鱓《古柏凌霄图》绘古柏苍劲挺拔,直冲云霄,旁有拳石相依,红、白小花点缀其间。图中树叶和苔点学习石涛破笔泼墨的画法,酣畅淋漓,笔墨奔放,富有动感。树干与石块的勾勒以书法用笔入画,自由随性,毫无法度束缚。
青莲花
平安有余图
银杏小鸟
蔬果小品
牡丹兰花图
梅兰竹石图
秋光万古图
苍松秋卉图
长年富贵图
花卉集册
花果册
奇石册
摹石田花卉草虫
萱草菊花
芭蕉水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