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本能系统论(下) 郭生白

2012-05-12

复禾健康医生组

  2009-06-20 20:36

  论系统效应

  “系统效应”是中医本能临床中出现的一种医学现象。这个现象往昔不曾有人注意过,因此也没人提到它,但这种现象在本能临床医疗中是个非常神奇的东西。因此我们要记下来,姑且命名为“系统效应”。  什么是“系统效应”呢?我举个实例来说:在临床上我们看到糖尿病患者,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冠状动脉栓塞、心肌缺血、心绞痛、早捕、房颤、下肢麻木、风湿性关节炎、口腔溃疡不愈、间歇性跛行、眼底出血、玻璃体混浊、肾多发性囊肿、脂肪肝、内外痔等等并发症。每天用胰岛素,症状不缓解,血糖高低不稳定。这类的病例进入“自主性调节”治疗,服“生化汤”三四月后,胰岛素停用,血糖、血脂、血压正常。继续用“生化汤”,糖尿病及其所有并发性疾病都消失了。我们只用了一个“生化汤”,每天吃,没有变更方剂和药物。我们并没有着意用其他药物去治疗并发症,但是我们看到这些并发症都没有了。这个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当前医学领域内,治糖尿病的药物对糖尿病是“降糖”,另外用“对症药”去治疗并发症。我们在本文中不谈这样对症选药的效果如何,只谈这种思维形式,血糖高则降血糖、血压高则降血压、心率慢则快起来,心绞痛、早搏、房颤……等等并发症都是一对一的对抗用药去治。本能临床体系的思维形式与“对症用药”截然不同。糖尿病用一剂“生化汤”,是利导自主性运动系统自己去调节自身的分泌运动、代谢运动。分泌与代谢这两个系统是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生存关系,是共枯共荣的关系。他们的功能都是受自主性运动系统制约的。它们在共生性(共同生存)运动的制约下,会自己调节自身的活动程序。分泌、代谢功能逐渐恢复,又是免疫系统功能逐渐提升的条件。结果,分泌、代谢、免疫三个系统中的症状完全消失了。  一剂“生化汤”利导自主性调节,使分泌、代谢、免疫三个功能系统恢复了生态活动,葡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生化程序也恢复了生态平衡,分泌系统与代谢系统的正常活动带来免疫功能的提升。因为葡萄糖、脂肪与蛋白质三类物质的生化是同一个程序。一旦紊乱,三个一同紊乱;一旦恢复,三个同时恢复。所以,糖尿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血脂浓度增高而发生血管系统的病变,蛋白代谢紊乱、合成低落又出现免疫系统疾病,而且因组织器官缺血而又出现许多因缺血而发生的疾患。  我们不必列举那些复杂的症状。我们只要认识到这些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相依赖又相制约的生理关系即可明白:为什么在本能临床医疗体系中会出现“系统效应”。对于这种现象,我们看到原发病与并发症的关系,是因为二者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共生关系”。我们同时明白,原发病治愈,并发性疾患同时痊愈,也是因为它们在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共生关系”。这便是“本能论”中的共生共荣共患关系,即共生性本能。  在人体包块物病变,如息肉、囊肿、脂肪瘤、肌瘤、腺体瘤等疾病的本能临床医疗体系中,用“自主排异汤”同样产生“系统效应”。  这些包块物,无论生长在身体的哪个器官、组织,不论同时有几种,也不论数量有多少,只需一剂“自主排异汤”,服到数月后即逐渐缩小到零,痊愈。这是中医本能临床医学中独有的效应;这是我在浙江大学校医院与首都师范大学校医院五年临床观察到的现象。这种现象怎样去理解呢?如果你不放弃线性思维形式,不放弃对抗性治疗理念,那是绝对不会理解中医这个疗效的。这个现象为什么也称“系统效应”呢?这是个什么系统呢?  我们的身体中,各个器官,各个组织,甚至每个细胞间,都需要营养物质供应,也需要把代谢废物带走,这个运来运去的交换通路,当然是循环系统。这些废物带到哪里去呢?带到全身的腺体中去。如胃、肠腺、泌尿、汗腺、唾液腺、扁桃腺、乳腺、泪腺、耳腺,凡是有孔窍便有腺体,凡是腺体便有分泌,凡是分泌便有排泄异物的功能,凡是异物必然要排出体外。  这循环系统、分泌系统、代谢系统组成一个排异系统。这个排异系统通畅无阻,每时每刻都会把生命过程中的废物通过循环、分泌、代谢,从大便、小便、排汗等代谢通路排出体外,保障身体的物质新旧交换平衡。如果这个系统发生了障碍,废物不能及时清除出体外,堆积在身体的障碍区间,便形成包块物。由于废物质的不同,形成的肿物也不同。这便是我对临床中所见的息肉、囊肿、脂肪瘤、肌瘤、腺体瘤形成的原因所作的思考。  这些包块物的来路如果确实如我思考的,那么我也可以疏通这个排异系统,把肿物排出去。我们对宇宙间的事物,知道了来路,便知道去路。知道事物的去路,也便知道来路。我组织了调节分泌与代谢系统、通畅循环系统的方剂——“自主排异汤”。其临床结果,正如所想象的,肿物被排出体外,出现了“系统效应”。  临床中清楚地见到,息肉、囊肿、肌瘤、脂肪瘤、腺体瘤,不分部位,不分数量,都被排出体外。在这些肿物的消化、分解、排除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现象,如老人斑、灰指甲、急慢性肠炎、慢性胃炎、慢性咽炎、慢性鼻炎、口腔溃疡病等无意识治疗的疾病也痊愈了。这同样是个“系统效应”。这些现象都是从临床中一例、十例、百例……看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凡是存在的,都是有理的。我用“系统效应”记下来,留待进一步研究其微观世界中的变化。  一个学医的朋友看了《本能论》、《论系统效应》之后说:“真是笑话!全世界的医学家都在研究这三大疾病,至今没有治愈的方法,你怎么一下子全治愈了呢?简直是撒谎。医学不是凭想象编出来的故事,而是从动物实验再到人体实验而来的科学成果,你这是幻想故事,不是科学!”  我对这位朋友不能不作个回答:全世界医学家的努力是值得尊敬的,不论成不成功。别人做,没做到,我为什么就不能做到呢? 中国有一个中医,中医这个体系与世界其他医类不同,中国有中国的文化,中医有中医的思维。中国是用五行思维来理解生命,是用无限整合来研究生命,是在生命过程中认识生命,是在生命本能中治疗疾病,是用自然造化合成的物质作为药物,这一切,没有一点是与现代世界医学相同的。中国医生是走自己的路!当然也有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不同,当然目的地也是不能相同的。还有一个研究方法不同,这个问题关系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了。  中医起源于中华民族的农耕社会,中药是医学家自己尝出来的----“神农尝百草而兴医药”。中药与饮食文化是同时发生的,中医药没有先用老鼠、猴子吃过以后,再用人体实验的必要。中医是在几千年用药的经验中,对疾病用药,并在临床过程中逐渐完善一个个方剂,直到完美。  如果谁把中医贬低为“经验医学”,只能说明这个人太无知了。中国医人早在三千年前对生命的认识,已经是超现代的了。“阴阳合德”、“阴涵阳附”、“阴阳互根”,是中华医学关于生理、病理、方药、治疗的最本质的内涵。  今天的“生命本能论”,就是中医本质内涵一个小小的诠释。中医今天治疗这三大疾病及发生的“系统效应”,就是中医在自己的路上走来的足迹。没有用老鼠、猴子来试验,把病治愈了,“系统效应”发生了,这只能说明中华文化的伟大。中医难道不是中国第一大发明吗?  什么是科学?没有药源性、医源性疾病,使人类走向健康的医学不是科学吗?

  治“未病”的思考 郭生白

  2009-06-20 20:44

  (一)中医有“良医治未病”的说法  什么是“未病”呢?“未病”与无病不是同一个概念。无病是没有病;“未病”则是已经存在发病的各种条件,只是尚未发生典型的症状表现而已。我这里用实例来说明“未病”是一种什么情况。  比如冠心病在“未病”时的状况。冠心病是因血脂浓度增高,脂肪微粒黏附、沉积在血管壁,使微循环受阻而血压升高,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是形成冠心病的根本原因。高血压、高血脂在冠心病没发生时便存在了。治疗高血脂、高血压,便是治冠心病的“未病”。  肿瘤发生于排异本能系统功能障碍。当排异功能出现障碍、肿瘤尚未形成时,加以合理治疗,排异本能系统通畅了,体内废物排出体外,肿瘤形成的原因消失,肿瘤不能发生了。这是治肿瘤的“未病”。  糖尿病发生于分泌障碍。当分泌发生障碍、糖尿病未发生时,治分泌障碍,是治糖尿病的“未病”。  可见,所谓“治未病”,就是治在未病之时,正所谓“明者见于未萌,智者避于无形”。当大病将要发生而尚未发生之时,让它消失在未萌的阶段。这是医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的一大智慧。  这里讲个故事。魏文侯有病请扁鹊医治,魏文侯问扁鹊:“听说先生兄弟三人皆精通医道,不知伯仲间谁最高明?”扁鹊说:“大哥最高,二哥次之,臣最差。”魏文侯说:“为什么先生名闻天下,而兄长不名于世呢?”扁鹊说:“大哥治未病,二哥治已病,臣治病入膏肓者。所以臣技虽不如兄,而名播也。”中医自古崇尚治未病,而今而后永远是治未病第一,所以说“大医治未病”。  治已病和治未病是有区别的。  治已病,有理可据,有法可依,有方剂,有药物,历代传承,只要辨证无错误,依法用药得当,病必愈,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治未病则不然,没有现成的理法、现成的方药,比如肿瘤、冠心病、脑血管梗塞、糖尿病,无论你治哪个病的“未病”,都必须知道这个病是怎样形成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知道其发生之前与发生之后的整个过程,才能知道如何去切断病源,使病消失在未发生之时。  这治未病的理、法、方、药,在中医的传承中是没见到过的内容。而且在入世的医家之中,即使在历代的医家之中,也不知道那哪位先生是治未病的。当然,我不知道是谁,并不意味着没有。我相信,一定有。扁鹊的长兄不就是吗!也许历代都有,不闻其名而已。  吴仪副总理说了“中医治未病”之后,曾几何时,治未病的机构纷纷出现,这是可喜的一种生气。我写完《本能论》,写到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肿瘤三大疾病的治疗,及其出现的系统效应时,便开始思考全民健康计划。  在这篇文字中,有一个重要部分:切断亚健康,防止三大疾病的发生。从小病做起,从未病做起。这便是一个治未病的计划。  (二)实施“治未病”的思考  1、“治未病”的意义  中医在社会的冷遇中,吴仪副总理提出“治未病”,是对中医发扬自身本质优势的召唤。中医治未病,无疑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提升自身的科学认知水平,争取生存、发展的空间与声望。因此,我提出我的思考,请师友同道们审正。  当今之世,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疾病是糖尿病、高血压与肿瘤,这三大疾病的并发性疾病,可以数之半百以上,都是内源性功能性疾病,同时也都是现代医学所不能治愈的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防止这三大疾病的发生,也就防止了50%以上的慢性功能性疾病的发生。这是个不可估量的对社会与人类的贡献!我们没有理由再迟疑不动。中医的复兴,社会的和谐,都在其中。我的师友同道们,携起手来共创中医的辉煌吧!  从数十年的临床中,看得清清楚楚:高血压、糖尿病、肿瘤三大疾病可以是突然发现的,但绝对没有突然发生的。这三大疾病发生之前都有一段较长的“亚健康”过程。亚健康为什么会发生糖尿病、高血压、肿瘤,以及那么多的慢性疾病呢?而亚健康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亚健康是个什么病,又怎么治愈呢?这四问是“未病先治”的关键。解决了这四个问题,便解决了中医治未病的理论问题。以下,我们依次讨论。  2、“亚健康”是个什么病?  “亚健康”这个表述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医生发现的一个症状群,但检测任何生理指标都是正常的,不认识是什么病,无奈之下采用“亚健康”来表述。然而,这个“亚健康”在中医临床医学中,早在两千年前已被认识,且得到有效治疗。  从“亚健康”症状看:脉象弦细,舌上无津而苔薄白,咽干,口苦,胸胁懑,神疲体倦,头昏目眩,自汗盗汗或汗不出,皮肤干燥,食欲不振而喜呕,面有晦色,大便或干或溏,失眠嗜睡,心烦或忧虑,或畏寒或低热,易感染,或阳萎或阴冷,月经不调,心悸或下肢水肿……但各项检测均没有病理指标。  中医对这个病的认识是“三焦气机调节失常”。从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学看,分泌、代谢、免疫三个系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  舌上白苔无津,是唾液分泌失常,稀薄唾液分泌减少,而粘稠唾液分泌增多,粘稠唾液富含粘蛋白,附于舌上形成白苔。  口苦,是胆汁代谢障碍,肝组织合成的胆汁入胆囊贮存,代谢不利而溢于肝循环,胆汁进入大循环,到舌循环而口苦。  胸胁懑,是呼吸肌活动幅度降低。  神疲体倦,是营养代谢过程中能量不足。  头昏目眩,是脑组织供血相对减低而缺氧。  食欲差,喜呕,是胃肠蠕动降低,分泌、消化、代谢功能下降。  失眠、嗜睡,是脑组织供血相对不足而出现的两极表现。  心悸水肿,是水的代谢障碍。  自汗盗汗、畏寒或低热,都是体温调节系统失常。  以上所有症状表现,并不能尽括“三焦气机失调”的症状,但足以证明这些症状是发生于分泌、代谢、免疫调节三个系统之中。由于都是功能性的失常,因而现代的检测手段的定量标准是无能为力的。这些症状从中医的辨证观看,都发生于三焦气机失调。  3、三焦气机是什么呢?  先说三焦是什么。中医说:“三焦为相火之用”。什么是“相火”?中医说:“命门为相火之原,天地之始。”  命门、三焦连起来说。命门在两肾中间,第十四椎处,这个部位为什么叫命门呢?因为,人在母腹中孕育时,胎盘在子宫内与母体相接,胎盘中胎儿的两肾中间有一条管带连接胎盘,母血通过胎盘、脐带连接儿脐,脐内一带连接命门;命门生有一管连接肝门,儿肾有一管接命门,形成胎儿与母亲的循环通路。母血通过胎盘经脐带输入胎儿命门,再由命门入肝循环,经肝脏的生化加工,营养物入大循环,供胎儿发育。其固体废物由肠腺分泌到结肠贮存;其液体废物经儿肾泌出还于命门,再经脐管入胎盘由母亲代谢于体外。命门这个部位是生命的开始,是生命物质的进出门户,故称命门——生命之门。  “相火”是什么呢?中医把人的生命动力称为“火”,因为“火”很像生命的动力。“火”是运动的东西,当它运动的时候,你看得见“火”,感觉得到“火”;它不运动的时候,你便看不见,感不到。  当生命存在时,你看得见、感得到这个生命的运动。这个生命不运动了,你就感觉不到生命存在了。正是出于这个属性相似,所以中医把生命动力称为“火”。  中医又有“君火”、“相火”之不同称谓。“君火”指先天的生命动力。当生命进入“阴阳互根”过程中,由于阴物质产生的动力,也就是后天由营养物产生的动能,则称为“相火”。命门是生命的开始,是能量物质进入的门户,也是生命动力发生的源泉,所以说“命门为相火之原,天地之始”。  中医又说:“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之元气,主升降出入,游行于天地之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诸气,号中清之腑,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  三焦是什么呢?三焦是命门相火的功用。三焦把命门相火的功用分布到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小天地,三焦则把命门相火这个生命自主性运动能,升降出入游行到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三焦总领五脏、六腑(各器官组织)、营卫(基础代谢)、经络(血液网络)、内外、上下、左右的功能。  三焦之所以被称为中清的腑,因为三焦是功用的系统,没有具体形质。上焦主宰纳入,如饮食呼吸;中焦主宰生化,如分泌代谢、生化过程;下焦主宰排出,如大小便、排汗以及外分泌腺的泌出等。  三焦气机是人体各器官、组织自主性运动的调节控制系统。各器官、组织的功能活动,在生命系统中动态程序的协调均势平衡的主宰者,就是三焦气机。  4、“亚健康”——三焦气机失调是怎样发生的?  我们不妨相约俗成一回,也称三焦气机失调为“亚健康”。亚健康是从哪里来的?我在六十年的临床中观察到,最大的致病原因是传染病错误治疗的结果。比如流行性感冒,发热体温达40度左右,头疼,身疼,无汗而喘。正确的治法是因势利导,通过发汗把致病物排出体外,则身和神清而愈。如果不知排异的趋势而强行用冷水、酒精、冰袋或激素退热、止疼,则压制了排异反应,不能排出病毒,从而必会发生后遗症。后遗症中最普遍的,正是亚健康——三焦气机失调。  一切外源性疾病,如流感、普通感冒、急性肺炎、麻疹、猩红热、脑炎、非典、肠炎、痢疾……全是急性传染病。如果违悖它的自然规律——排异法则,那么误治的结果必然导致病情逆转和后遗症,造成亚健康。  亚健康的另一个原因,是长期心情抑郁、忧伤、愤怒,也会造成三焦气机失调。另外,长期服用化学药物,也会造成气机失调。  5、三焦气机失调为什么是大病发生之源?  三焦气机失调,或说亚健康,其本身并没有太大的痛苦与生命威胁。它的可怕之处在于,一切大病发生大都是由它而开始。我们说治未病,最重要的就是拒绝亚健康,切断大病发生之源。  为什么说糖尿病、高血压、肿瘤三大疾病都发生于亚健康?这个说法是我在临床中发现的。国内国外的根据都没有,由我负责。  糖尿病是胰岛组织分泌失调,导致葡萄糖利用率降低而血中糖浓度增高。在代谢过程中,因脂肪、葡萄糖、蛋白质三者之间的分解、合成、转化、利用、贮存的生化程序紊乱而发生了高脂肪血,蛋白质合成减少。这样又因血中脂肪在血管黏附、沉积造成脂肪性血管硬化,发生了大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微血管病等等。蛋白的降低又引发了免疫性疾病,影响所及,植物神经病、周围神经病都会发生。  这只是一个生化程序,可以发生的大病我们也只提到了三种,而实际有三个系统的病。我们习惯把它们的系统症状叫并发症。但凡是并发症,也都可以单独发生。如果我们一个一个地数,至少可以近百。  肿瘤——包括息肉、囊肿、肌瘤、脂肪瘤、腺体瘤……都发生于三焦气机失调。在三焦自主运行的调控系统中,由循环系统、分泌系统、代谢系统组成的排异系统,是将人体组织中异己物排出体外的功能系统,这个排异系统功能运动一旦发生障碍,身体组织中的代谢废物堆积形成包块肿物,便是肿瘤。由于堆积物质不同,形成不同质的肿瘤。  三焦气机对营卫、经络、生化、代谢的升降,对出入、上下、内外、运动的调控一旦紊乱,轻则失调,进一步发展则发生大病。所以,三焦气机失调是三个大病发生的基础原因,当然也是治未病的最主要内容。  (三)、治未病的临床二要  1.善治传染病,拒绝亚健康;2.治愈亚健康,切断大病发生之源,治愈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  这些病能治愈吗?这些问题是天天遇到的,这里不能不提它。“不能治愈”、“终身服药”等等,那是昨天,是西方,不是今天的中医。认为西方一切都比中国强的朋友,总想消灭中医的同胞,我不在乎你们说什么,我要一心做我的事。我今天讲的是治未病。  治未病必须按人体生命自然规律来行为,不可违悖。因为误治传染病会发生后遗症——亚健康,所以医生必须善于利用人体生命排异本能,“因势利导”来治疗传染病。这就需要学习《伤寒论》与《温病学》,以及《本能论》。学习的具体内容在这里从略。医生只要善治传染病,不留亚健康后遗症,则亚健康人数便大为减少。这是未病源头发生之前作为,不许大病源头发生。  已经发生了亚健康,我们可以治愈。医生所在的社区,可以经过体检,查出亚健康,实施治疗,为亚健康者切断大病发生的源头。这是消灭未病发生源头的行为,把大病化解在萌芽之前。  以上两条是治未病的主要内容。实施这两条,要培养善治传染病,要善治三焦气机失调,要善治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功能性疾病的大医。  (四)亟需培养大医  治未病者为大医。必须善治传染病,善治三焦气机失调病,又必须善治各种大病,非此不足称大医。  中医自古没有大医的传承内容,但代代有大医。中医如何成为大医呢?当今之世有没有大医呢?…… 这些问题其实不用回答便可以知道。扁鹊说大哥是治未病的,所以不名于世,而今天的大医尤其不能名于世。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大医在民间,没在高阁。  今天不同于往昔,高血压、糖尿病、肿瘤三大疾病的患者已经超过两亿人,亚健康者超过九亿人,而且还在逐年递增!  媒体不断报道医学的成就、科学的成就,但就是没有关于这三大病中任何一个痊愈的报道。是真没有痊愈的,还是有也不报呢?实际上是有也不报,因为不是西医治愈的。而不是西医治愈的,就是不科学;不科学的东西,就是骗人;骗人的东西,当然不能报道。这就是现实的“逻辑”!  可是,为什么中医治愈的病例就是不科学的,就不能报道呢?显然,这与我们的“科学发展观”是不和谐的,与“自主创新”的号召尤其不和谐。不过,我知道媒体也有难处。  今天我提出,要培养大医!而且多多益善!  (五)如何培养大医  有大医,请出来;没大医,培养大医。怎样培养大医?公办、民办、民办公助都可以,必须有政策。办学校、办培训班、挂靠大学都可以,经费自酬。编写大医实用学习材料,经过临床培养、临床实习,经过实践考核,准予执业。严格监控实际能力,服务于社区。  大医实用教材:  1、《伤寒论与温病学的本能诠释本》(在编写中);  2、《本能论》;  3、《伤寒论六经辨证与本能论》;  4、《温病条辨三焦辨证与本能论》;  5、《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及肿瘤的临床治疗》;  6、《论系统现象与系统效应》;  7、《亚健康的辨证与临床治疗》。  经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之后,再经过20个典型病例的分析,完全可以掌握实际临床的技能。  附件:亚健康的临床辨证与治疗  1、亚健康的脉象  亚健康的脉象:弦细。  弦细,是桡动脉在医生手指下的意象。脉管像琴弦、弓弦一样紧张而体态较细,按在指下有琴弦或弓弦的感觉。这个意象,是血管拘急的状貌,表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血管舒缩调节中的不和谐。血管常处于紧张状态,这表明交感与副交感的调节失常。这种脉象中所表现出的症状,也存在交感与副交感调节失常。  2、亚健康的舌象  亚健康的舌象:苔薄白少津,或白厚粘滑无津。  这两种舌苔,都表现了分泌失调。正常舌象颜色红淡,苔少津液多。舌苔是粘稠唾液分泌多、稀薄唾液分泌少而形成的。粘稠唾液中含有蛋白,附着在舌面形成舌苔。白厚而粘的舌苔,除分泌失调外,其消化系统中(特别是结肠中)有害物未能排除。  3、亚健康的症状  亚健康的症状如上面所述,症状很多,而且出现在全身内外各个部位,极容易造成误诊。  在亚健康的所有症状中,有些主要症状是必然出现的。只要有这些主要症状之一,便可诊断为亚健康,不必所有症状皆有,我们称这些主要症状为“必然症”。其他症状或有或无,或多或少,都不重要,都不妨碍我们对亚健康的认识。这些次要症状,我们称作“或然症”。  亚健康的必然症状是:脉弦细,舌苔薄白少津,或苔白粘厚少津,口苦咽干,神疲体倦,胸胁苦懑,食欲差,呕感,恶寒低热,头晕目眩,心情烦恼。除有脉象、舌象外,以上十种症状中只要有一症便属于亚健康。凡亚健康患者,用“生化汤”主治。  亚健康的或然症是:心悸,下肢水肿,大便秘结或有便稀,失眠或嗜睡,自汗盗汗,月经不正常,性欲冷淡,对生活厌倦,渴欲饮水,皮肤干燥粗糙,不出汗,易感染…… 这类或然症有多少,有没有,都不妨碍“亚健康”的诊断与用药。  4、亚健康的治疗  亚健康这个病,中医认为是三焦气机失调,是分泌系统、代谢系统、免疫系统自主性调节系统的功能紊乱。由于是功能性病变,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尚不能从物质的量化中取得病理数据;又因为是三个系统的功能性障碍,所以症状的表现很复杂。尽管三个系统的症状都会出现,但最能代表分泌、代谢、免疫三个系统的症状只要有一、二个,便可定性为亚健康。  从亚健康的脉象、舌象中,我们知道其植物神经的相对平衡失去了调节功能,舌上苔与津液已经表明分泌失调,加之看到这个人没精神,有疲劳感,表明其代谢系统的能量供应不足,这样,我们就可以诊断为亚健康了。  亚健康的病机就,是自主性运动调节失常。调节三焦气机,使分泌、代谢系统的生化程序恢复生态活动,就能痊愈。“生化汤”是主治三焦气机失调(亚健康)的唯一方剂。  生化汤方:(药物组成与方解从略)

  中医对亚健康的预防

  2009-06-21 16:58

  中医对亚健康的预防

  亚健康是指非病非健康的中间状态,主要表现为活力、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免疫力降低,出现身倦乏力,易感冒,食欲不振,头痛、失眠、焦虑,记忆力下降,人际关系不协调等。由于亚健康的症状不典型,或表现错综复杂,一般没有病理体征,实验室辅助检查未发现异常,故该现象还没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往往只简单地认为与工作疲劳有关,很少作系统的防治,但长期的亚健康状态未得到纠正,则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

  中医认为亚健康状态是由于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情志不畅,劳逸过度等因素导致脏腑气血阴阳暂时失去相对平衡,但尚未发展为疾病的中间状态。中医学历来十分重视发病前的预防工作,它不仅确立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疾病发生、流行的原则及措施,这与近代学者提出的亚健康的理念不谋而合。中医学的未病先防,不是被动消极地对治病邪气的防避,而是主动积极地对机体正气的保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把预防寓于养生之中。未病先防的方法很多,有针对人体正气的,如饮食调养、情志调摄、运动锻炼、婚育卫生等;有针对邪气的,如顺应四时、隔离避毒、针药防邪等。现结合亚健康的原因、表现,对中医的防治亚健康的措施作出小结。

  1顺应四时

  在众多的防病养生法中,中医学从人与自然这个整体出发,把顺应四时放在诸法之首。因为在漫长的生活岁月中,人类已经形成了与四时气候相应的生理节律。如果打乱或破坏这些生理节律,就会削弱或损坏人体的正气,给病邪的侵入创造条件。自然界的气候存在着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的周期性变化。随着四季寒暑的变迁,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津液也有相应的盛衰改变,即使在一日之中,人体的阴阳之气也有类似四时的变化。故应根据四时气候特点,调适人体的起居动静。《内经》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张景岳指出“人应以春温之气养肝,以夏热之气养心,以长夏之气养脾,以秋凉之气养肺,以冬寒之气养肾”。《摄生消息论》谓“春日融和,当眺目园林亭阁,以畅生气,不可兀坐,以生抑郁……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棉衣;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冰、冷粥……秋间不宜吐并发汗,冬三月,宜服山药酒一二杯,以迎阳气”。除了四时的摄养,还应重视晨昏的调护。为了资助阳气的发生,清晨宜多去户外活动,吐故纳新,导引肢体,舒展筋骨,流通气血,旺盛生机。傍晚日落,阳气开始潜藏,卫外能力减弱,要注意防寒保暖,减少活动,按时入睡。同时应利用气候因素,进行身体锻炼,如日光浴、空气浴,及耐寒锻炼。

  2调理饮食

  中医养生学的调理饮食,包括避免饮食失调和饮食疗法两方面。饮食失调包括饥饱失常、饮食偏嗜和饮食不洁等方面。饮食卫生包括饮水卫生和食品卫生两方面。现在人们经常饮用桶装纯净水、蒸馏水等,需注意保障水源、饮水机不受污染。讲究食品卫生,一是提倡熟食,禁食生鱼、野味等含寄生虫卵等多秽毒之物。二是禁食污染不洁或腐败变质的食物,包括过食含防腐剂或由激素催熟的食品。饥饱失常是指饮食过饥或过饱,过饥则饮食摄入量不足,气血化源匮乏,久之则精气虚少为病。相反,过饱或暴饮暴食,则容易损伤脾胃,饮食停滞,酿生痰饮、积聚等证。饮食偏嗜是指偏嗜五味和偏嗜肥甘厚味。饮食五味可以资养脏腑气血,若偏食某味过久,又会造成脏气偏盛,破坏脏腑之间的平衡,过食酸伤肝,过食苦伤心,过食甘伤脾,过食辛伤肺,过食咸伤肾,应特别注意不偏嗜咸味,这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偏嗜肥甘厚味对人体的危害更大,且可以化热壅满,酿生浊毒,现代临床上常见的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多与过食肥甘厚味有关。饮食还应注意定时定量,调适寒温,才能保养脾胃。其次,通过合理的饮食疗法,亦能达到治病强身抗衰老的目的。亚健康的人群通常有腹胀不舒、食欲不振的表现,可食用莲药鸡金粥(莲子、淮山、鸡内金与梗米同煮)、腐竹白果粥等;心肝两虚,心烦不眠者,可食用酸枣仁粥(酸枣仁、熟地与梗米同煮)、柏子仁炖猪心等;心脾两虚,心悸健忘者,可用元肉汤;忧思过度,心中烦乱者,予小麦、大枣煮粥;肝阳上亢,头晕头胀痛,有高血压倾向者,予菊花绿茶饮、菊楂决明饮;血虚肠燥者,予菠菜猪肝汤、当归苁蓉猪血羹;精神倦怠,纳少便溏者,予白果乌鸡汤(白果、莲子、苡仁、扁豆与乌鸡煮汤)、参芪薏苡粥;气血亏虚,腰酸足软,头晕失眠者,予淮山枸杞炖猪脑、枸杞五味茶(杞子、五味子、元肉泡茶);免疫力低下者可选用玉屏风散、参苓白术散、龟肉炖虫草等。

  3调和情志

  情志,泛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多种情绪变化。中医认为情志变化是脏腑生理活动的一种反映,与五脏的关系最为密切。和调的情志能够条达脏气,促进其功能活动,若七情异常,超越了生理调节范围,就会引起脏腑、气血的功能紊乱。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工作家庭压力加重,为了生存不得不周旋于多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为了利益疲于算计,人们往往陷于过度的忧、思、恼、怒,使人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预防七情致病,前人已总结出:“笑一笑,十年少,恼一恼,老一老”。首先要陶冶性情,培养乐观性格,善于自我解脱。《中国养生说辑览》提出“凡遇不如意事,试取其更甚者譬之,心地自然清凉”,在经过退步思量还不能减轻烦恼时,一要以“理”制情,二要以“耐”养性。当怒不可遏之时,亦应当及时发泄和吐露,以免郁遏闷变生它疾。思虑过度多使心神过耗而不复,脾气留中而不行,产生头昏、心悸、失眠、多梦、纳呆、腹胀等症。节思的方法,主要是讲究用脑科学,如采取以运动调济心神和脑力,控制劳力用脑时间等方法来进行调节。其次,要以理制思,切实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思虑。对于心理亚健康,还可以用心理疗法,中医心理疗法常用的有:(1)说理开导法:针对患者病态心理之要结,有的放矢,晓之以情,说理开导。(2)以情胜情法:根据五行生克规律所限定,用一种情志去纠正相应的情志所产生的疾病,即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3)以常平之法:即现代心理学所指的“系统脱敏疗法”。(4)移情却病法:例如音乐疗法,春秋时代的管仲就提出以诗止怒,以乐去忧。

  4调适劳逸

  亚健康主要表现为躯体慢性疲劳,近年来,中年知识分子体质普遍下降,主要原因是长期工作,疲劳过度,若不能及时缓解疲劳,积劳成疾,进一步恶化,可导致过劳死。中医认为:生病起于过用。劳和逸太过,均能损伤脏腑精气,削弱机体的抗病能力。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如劳动用力太过,可伤及肺脾之气,出现气短乏力、喘息汗出等症。久行久立可伤及肝肾之气,出现筋痿、骨弱等症。心神过度劳倦,主要伤耗心、脾、肾、脑之气,导致心悸、失眠、纳闷、眩晕等症。但若长期过度安逸,则使气血郁滞,脏腑组织失养,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导致肺脾之气耗伤,出现气短乏力,纳呆食少,倦怠等症。故要合理安排劳逸时间,有充足睡眠时间,严格把握劳动强度。忙碌者要学会忙里偷闲,张弛有度,不要为物役,为名累,为情牵,要能屈能伸,使自己忙而不累,忙中有闲。闲得无聊的人则需要确立好人生目标,付出勤奋和努力不断充实自己。

  5运动保健

  中医学特别注重运动在强健脾胃中的积极作用。如华佗指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说明运动不仅能锻炼肌肉、四肢,还能增强脾胃的健运功能,促进脾胃对饮食物的纳运、吸收和输布,从而保证充足的气血化源。我国传统的健身术丰富多彩,如“五禽戏”、“天竺国按摩法”、“八段锦法”、“易筋经”、“太极拳”等,这些健身术在锻炼中既有肢体的运动,又有意气的配合,以意领气,以静御动,形神兼养,所以锻炼的效果较好。

  6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在局部通经络,行气血,濡筋骨,通过气血、经络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并且推拿疗法有其独特的优越性:舒运安全、简便易学、免受针药之苦。亚健康主要表现为肢体的疲倦乏力,而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四肢,因此脾胃健运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保障。推拿法对脾胃功能和气血循环具有良好恢复作用,推拿对脾胃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加强胃腑功能,调畅气机而实现的。临床常用摩腹来促进胃的通降功能,用一指禅推、揉、按脾俞、胃俞、足三里,或用擦法在背部督脉及脾胃区域治疗,以促进脾胃及全身气血的运行。亚健康状态应属虚实夹杂之证,虚指人体心脾气虚或肺肾阴虚,实则包括肝火、气滞、食滞、痰湿。推拿治疗亦遵循中医“虚则补之,实者泻之”的基本法则,即攻补兼施,常以和法、舒法为主,配合通法、补法、泻法。如安神定志法、清肺宽胸法、舒肝理气法、清胃健脾法、摩腹运气法。对于偏于气虚者,可配合使用三伏天灸、火罐等疗法。

  中医养生学与防治学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临床经验,实践证明,以中医学理论为依据,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预防亚健康状态,简便经济,便于推广,患者容易接受,且疗效确切,对人体无害。中医疗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盛行于世界各地,特别在防治亚健康方面,将成为一种趋势,并将展现其灿烂的发展前景。

  中医八种亚健康体质及其养生方法

  2009-06-21 17:05

  祖国医学认为,根据临床上的症候表现、脉象、舌苔,主要有以下八种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阳盛本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气郁体质,其具体养生方法如下:

  -1.阴虚体质养生法

  -2.阳虚体质养生法

  -3.气虚体质养生法

  -4.血虚体质养生法

  -5.阳盛体质养生法

  -6.血瘀体质养生法

  -7.痰湿体质养生法

  -8.气郁体质养生法

  1.阴虚体质养生法

  (1)体质特点。

  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口燥咽干、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脉细数、舌红少苔。若患病则上述诸症更加明显,或伴有干咳少痰、潮热盗汗(肺阴虚);或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心阴虚);或腰酸背痛、眩晕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肾阴虚);或胁痛、视物昏花(肝阴虚)。

  (2)养生原则。

  补阴清热,滋养肝肾,阴虚体质者关键在补阴;五脏之中,肝藏血,肾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养肝肾二脏为要。

  (3)养生方法。

  精神调养:此体质之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故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平素在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要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

  环境调摄:此种人形多瘦小,而瘦人多火,常手足心热,口咽干燥,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受,故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避暑。

  饮食调养:应保阴潜阳,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鱼类等清淡食物,对于葱、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

  节制性欲:因为精属阴,阴虚者犬当护阴,而性生活太过可伤精,放应节制性生活。

  药物治疗:肺阴虚者,宜服百合固金汤;心阴虚者,宜服天王补心丸;肾阴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肝阴虚者,宜服一贯煎;其他滋阴生津中药女贞子、山茱萸、旱莲子亦可选用。

  2.阳虚体质养生法

  (1)体质特点。

  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无华、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长、大便时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脉沉乏力、舌淡胖。其人患病则易从寒化、可见畏寒蜷卧、四肢厥冷、或腹中绵绵作痛、喜温喜按;或身面浮肿、小便不利;或腰脊冷痛、下利清谷;或阳痿滑精、宫寒不孕;或胸背彻痛、咳喘心悸;或夜尿频多、小便失禁。

  (2)养生原则。

  祛阳法寒,温补脾肾,因为阳虚者关键在补阳。五脏之中,肾为一身的阳气之根,脾为阳气生化之源,故当着重补之。

  (3)养生方法。

  精神调养:《黄帝内经》中说:“肝气虚则恐”,意思是肝脏功能差的人,容易恐惧,又指出:“心气虚则悲”,这是说心脏功能低下者精神上易出现悲哀的情绪。中医认为,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故而阳气不足者常表现出情绪不佳,易于悲哀,故必须加强精神调养,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去忧悲、防惊恐、和喜怒、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环境调摄:此种体质多形寒肢冷,喜暖怕凉,耐春夏不耐秋冬,故阳虚体质者尤应重环境调摄,提高人体抵抗力。有人指出,若在夏季进行20~30次日光浴,每次15~20分钟所得的紫外线将能使用一年。对于年老及体弱之人,夏季不要在外露宿,不要让电扇直吹,亦不要在树阴下停留过久。

  加强体育锻炼:因为“动则生阳”,春夏秋冬,每天进行1~2次,具体项目因体力而定。

  饮食调养: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根据“春夏养阳”的法则,夏日三伏,每伏可食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

  药物治疗:偏心阳虚者,宜用桂枝加附子汤;偏脾阳虚者,选理中汤;偏肾阳虚者,宜服金匾肾气丸。

  3.气虚体质养生法

  (1)体质特点。

  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且动则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脉虚弱,是其基本特征。若患病则诸症加重,或伴有气短懒言、咳喘无力;或食少腹胀、大便溏泄;或脱肛、子宫脱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惫;或腰膝酸软、小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

  (2)养生原则。

  补气养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肾皆当温补。

  (3)养生方法。

  气功锻炼:肾为元气之根,故气虚宜作养肾功;其功法如下:

  屈时上举:端坐,两腿自然分开,双手屈肘侧举,手指伸直向上,与两耳平。然后,双手上举,以两胁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即复原,可连做十次。本动作对气短、吸气困难者,有缓解作用。

  抛空:端坐,左臂自然屈肘,置于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抛物动作3~5次,然后,右臂放于腿上,左手做抛空动作,与右手动作相同,每日可做五遍。

  荡腿:端坐,两脚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转动身体3次,然后,两脚悬空,前后摆动十余次。本动作可以活动腰、膝,具有益肾强腰的功效。

  摩腰:端坐,宽衣,将腰带松开,双手相搓,以略觉发热为度;再将双手置于腰间,上下搓摩腰部,直到腰部感觉发热为止。搓摩腰部,实际上是对腰部命门穴、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等穴的自我按摩,而这些穴位大多与肾脏有关。待搓至发热之时,可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温肾壮腰之作用。

  “吹”字功:直立,双脚并拢,两手交叉上举过头,然后,弯腰,双手触地,继而下蹲,双手抱膝,心中默念“吹”字音,可连续做十余次,属于“六字诀”中的“吹”字功,常练可固肾气。

  饮食调养: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籼米、莜麦、马铃薯、大枣、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狗肉、青鱼、鲢鱼。若气虚甚,当选用“人参莲肉汤”补养。

  药物养生:平素气虚之人宜常服金匮薯蓣丸。脾气虚,宜选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肺气虚,宜选补肺汤;肾气虚,多服肾气丸。

  4.血虚体质养生法

  (1)体质特点。

  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

  (2)养生方法。

  起居调摄:要谨防“久视伤血”,不可劳心过度。

  饮食调养:可常食桑堪、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均有补血养血的作用。

  药物养生:可常服当归补血汤、四物汤、或归脾汤。若气血两虚,则须气血双补,选八珍汤。十全大补汤或人参养荣汤,亦可改汤为丸长久服用。

  精神修养:血虚的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听一听音乐,欣赏一下戏剧,观赏一场幽默的相声或哑剧,能使精神振奋。

  5.阳盛体质养生法

  (1)体质特点。

  形体壮实,面赤时烦,声高气粗,喜凉怕热,口渴喜冷饮,小便热赤,大便熏臭为其特点。若病则易从阳化热,而见高热,脉洪大,大渴,饮冷等症。

  (2)养生方法。

  精神修养:阳盛之人好动易发怒,故平日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意志锻炼,培养良好的性格,用意识控制自己,遇到可怒之事,用理性克服情感上的冲动。

  体育锻炼: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让多余阳气散发出去。游泳锻炼是首选项目,此外,跑步、武术、球类等,也可根据爱好选择进行。

  饮食调理:忌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姜、葱等,对于牛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温阳食物宜少食用。可多食水果、蔬菜,像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莲藕,可常食之。酒性辛热上行,阳盛之人切戒酗酒。

  药物调养:可以常用菊花、苦丁茶沸水泡服。大便干燥者,用麻子仁丸,或润肠丸;口干舌燥者,用麦门冬汤;心烦易怒者,宜服丹栀逍遥散。

  6.血瘀体质养生法

  (1)体质特点。

  面色晦滞,口唇色暗,眼睚暗黑,肌肤甲错,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或结代。若病则上述特征加重,可有头、胸、胁、少腹或四肢等处刺痛。口唇青紫或有出血倾向、吐血、便黑等,或腹内有症瘕积块,妇女痛经、经闭、崩漏等。

  (2)养生方法。

  运动锻炼: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各种舞蹈。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均可实施,总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以助气血运行为原则。

  饮食调理:可常食桃仁、油菜、慈姑、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山植粥、花生粥亦颇相宜。

  药物养生:可选用活血养血之品,如地黄、丹参、川芎、当归、五加皮、地榆、续断、茺蔚子等。

  精神调养:血瘀体质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营卫流通,有利血瘀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瘀倾向。

  7.痰湿体质养生法

  (1)体质特点。

  形体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懒动、嗜睡、身重如裹、口中粘腻或便溏、脉濡而滑、舌体胖、苔滑腻。若病则胸脘痞闷,咳喘痰多;或食少,恶心呕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头身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或妇女白带过多。

  (2)养生方法。

  环境调摄: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

  饮食调理: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更应多食之,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批杷、白果、大枣、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等。

  运动锻炼:痰湿之体质,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散步、慢跑、球类、游泳、武术、八锦、五禽戏,以及各种舞蹈,均可选择。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之肌肉。气功方面,以动桩功、保健功、长寿功为宜,加强运气功法。

  药物养生:痰湿之生,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故重点在于调补肺脾肾三脏。若因肺失宣降,津失输布,液聚生痰者,当宣肺化痰,方选二陈汤;若因脾不健运,湿聚成痰者,当健脾化痰,方选六居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若肾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者,当温阳化痰,方选金匮肾气丸。

  8.气郁体质养生法

  (1)体质特点。

  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舌淡红,苔白,脉弦。若病则胸胁胀痛或窜痛;或乳房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咽中梗阻,如有异物;或颈项瘿瘤;或胃脘胀痛,泛吐酸水,呃逆哎气;或腹痛肠鸣,大便泄利不爽;或气上冲逆,头痛眩晕,昏仆吐衄。

  (2)养生方法。

  调摄情志:此种人性格内向,神情常处于抑郁状态,根据《内经》“喜胜忧”的原则,应主动寻求快乐,多参加社会活动、集体文娱活动,常看喜剧、滑稽剧、听相声,以及富有鼓励、激励意义的电影、电视,勿看悲剧、苦剧。多听轻快、开朗、激动的音乐,以提高情志。多读积极的、鼓励的、富有乐趣的、展现美好生活前景的书籍,以培养开朗、豁达的意识,在名利上不计较得失,知足常乐。

  多参加体育锻炼及旅游活动:因体育和旅游活动均能运动身体,流通气血,既欣赏了自然美景,调剂了精神,呼吸了新鲜空气,又能沐浴阳光,增强体质。气功方面,以强壮功、保健功、动桩功为宜,着重锻炼呼吐纳功法,以开导郁滞。

  饮食周养:可少量饮酒,以活动血脉,提高情绪。多食一些能行气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荞麦、韭菜、茴香菜、大蒜、火腿、高粱皮、刀豆、香橼等。

  药物养生:常用以香附、乌药、川栋子、小茴香、青皮、郁金等疏肝理气解郁的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如越鞠丸等。若气郁引起血瘀,当配伍活血化瘀药。

  中医治疗亚健康

  2009-06-21 17:11

  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在治疗亚健康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整体治疗和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更具特色。亚健康状态主要是人体的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加上气滞血瘀、痰湿内阻导致气机不利、气血运行失畅。其治疗如下:

  1、痰湿内阻型:神疲力乏、头痛脑胀、胸闷腹胀、消化不良、舌淡苔厚或腻,以乃痰湿内阻,治宜消痰化湿,用二陈汤加平胃散加减;若有心烦失眠、忧郁苦闷,则用温胆汤治疗;若口苦口干、心烦易怒,属痰热内扰,上方加黄连、龙胆草。

  2、气滞血瘀型:临床根据症状轻重,可分肝气郁结和经络瘀阻两亚型。若胸闷心烦、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易于激动,女性见月经失调、经前乳胀、痛经,此为肝气郁结,一般用逍遥散加减。若气郁不解,则气滞血瘀,出现经络瘀阻,临床可见胸闷、胸痛,伴四肢麻木、颈背酸痛、舌质暗红或有瘀点,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上述二方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常可获效。

  3、心脾亏虚型:心烦失眠、记忆力下降,伴心悸胸闷、多梦易醒、偶有心律不齐,伴全身乏力、食少纳呆、面色憔悴。此乃心脾两虚,心神失养,可用归脾汤或天王补心丹辨证治之。

  4、肺气亏虚型:易患感冒,伴鼻塞、流涕、咽喉时痛、喜咳嗽、多痰、体虚力弱、面色苍白。此乃肺气亏虚,卫气不固,治宜益气补肺、固表实卫,可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研细末长期开水煮服,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5、脾虚湿阻型:全身乏力、极易疲倦,伴有厌食、腹胀、嗳气、消化不良、便秘或便稀、舌苔厚浊,此乃脾虚湿阻,可用参茯白术散调服。若湿热内生,舌苔转黄,伴口臭、口腔溃疡,则可加黄连或大黄清利湿热。

  6、肾虚精亏型:临床可见肾阴虚、肾阳虚和阴阳失调三类型。若自觉低烧、手足心烦热、夜间盗汗、头晕腰酸、两膝酸软,耳鸣、失眠多梦、常见劳心、房事过度之人,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若四肢不温、形寒怕冷、性欲下降则为肾阳虚,可用肾气丸加巴戟天、肉桂;若有以上症状伴有面红潮热、有时畏冷恶寒,出现肾精亏损、阴阳失调,则用二仙汤加减,疗效不错。

  亚健康的中医中药治疗

  2009-06-21 17:15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状态日益重视,同时受生活节奏 加快、空气污染、工作压力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导致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据调查显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比例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亚健康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医疗和社会问题。在亚健康状态的调治方面,中医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就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及调治进行探讨。l 亚健康状态的概念亚健康状态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组临床症状,又称“次健康状态”,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表现出活力和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状态。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N.Berhman首先发现并提出“第三状态”概念。随后,许多国家的学者纷纷提出类似的名称,如:亚健康状态、中间状态、中介状态、亚疾病状态、浅病状态等。“亚健康状态”是我国学者提出的“中国式”名称。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的定义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2 亚健康状态的成因2.l 环境污染 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人和环境 是统一的整体,两者相互影响,环境破坏导致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粉尘、噪音、微波、电幅射、农药污染、各种促生长激素的应用等因素,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正常范围,便成为环境致病因素。2.2 心理因素 目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 奏快,工作压力大,贫富悬殊等导致心理失衡,出现 负性情绪,长期抑郁、低沉等,实验研究表明:长期的负性情绪如低沉、悲哀等,可明显的削弱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和DNA基因的修复功能,促使单癌基因转化,诱使肿瘤的发生,长期的高度紧张和心理压力又可促进交感神经张力增加;长时间的血管痉挛,促使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的发生和发展。2.3 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如经常吸烟、饮酒,过多的进食高脂、高热量食物,夜生活过度,逆生物钟运作,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导致亚健康的发生。2.4 机体生物学因素 亚健康状态的发生与个体的遗传因素及个性特征有关。3 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3.1 躯体方面 身疲力倦、容易疲劳、头痛、头晕、头重、失眠、多梦、耳鸣、健忘、胸闷、气短、胃纳欠佳、腰酸腿软、肌肉酸楚、性欲减退、容颜苍老灰暗无光泽、毛发脱落等。3.2 心理方面 精神萎靡、情绪低落、反应迟钝、抑郁寡欢或急躁易怒、紧张、焦虑、猜忌、恐惧、嫉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心中懊恼、悲观厌世、感情淡漠、孤独空虚、精力不足等。3.3 社会表现 最常见的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差和人际关系不稳定,如工作不适应,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4 中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4.1 病因 中医学认为健康是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亚健康状态则是阴阳气血发生了轻度的偏盛偏衰。何以蓓等”’认为,七情所伤,加之劳倦、饮食生活不节等导致体内阴阳平衡失调、升降失常及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功能紊乱是其主要原因。 4.2 病证 健康人无证无病,亚健康人常有证无病,或有潜证无病,如面色少华,或萎黄,口唇色淡,或黯紫及舌象、脉象变化,但无明显特征性疾病的诊断依据或依据不足。这些人常因抗病力低下,易感染多种疾病;又因这些人抗挫折能力低下,适应社会的能力或社交能力不强,从而对人们工作、学习产生一定影响。4.3 病机 亚健康主要是由于外因七情六淫,内生五邪,或耗伤正气而导致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失调。如饮食不节而致肠胃受伤,或过食油腻,湿热中生,或嗜食生冷,寒湿内停,以致脾失健运,痰饮中生,日久虚弱,中土不足导致脏腑亏损。又如情志不遂而致肝失条达,气郁不畅则致气滞血瘀;或气郁日久而化火,火灼津液为痰,以致痰瘀内阻。4.4 辨证分型 亚健康状态的证候分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脾虚湿困型:身倦乏力,容易疲劳,口淡不渴,四肢困重,气短面白,纳呆,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濡或滑。(2)肝郁脾虚型:心情烦躁,焦虑易怒,或抑郁寡欢,胸闷善太息,胁肋胀痛,乏力,嗳气,腹胀,纳呆,大便不实甚或腹痛泄泻,舌淡苔白,脉弦。(3)心脾两虚型:心悸,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动则气喘,汗出,健忘,失眠多梦,头晕,饮少便溏,面色萎黄,女性可见月经色淡量多,舌质淡嫩苔白,脉细弱。(4)肝肾阴虚型: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失眠,消瘦,咽干口燥,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5)湿热中阻:身重困倦,口苦粘腻,胸闷脘痞,纳呆,口渴不欲饮,尿赤,苔黄腻,脉滑数。(6)脾肾阳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少气懒言,神疲思睡,形寒肢冷,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弱。5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调治中医关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不治已病,治未病”等理论,就是中医调治亚健康的理论基础,中医调治方法可以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5.1 心理疏导 中医认为“形神合一”,神情之伤是形体病变发生的先导。因此,中医非常重视心理的养生保健。认为“百病皆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主张以“恬愉为务”。保持乐观条达的心情,荣辱不惊,使情感波动不过于激烈,保持气血调畅,脏腑功能不受影响。要进行自我修养方面的锻炼,自我提高调控能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淡化和松驰自己的情绪,正视现实,多找乐趣或改变环境,与人交谈等多种方法,正确处理好邻里关系、家庭关系等,家庭和睦对情绪的影响很大。总之,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有四个方面:乐观、宽容、淡泊、善良,目的就是要达到心理平衡。5.2 改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前提是生活起居有规律。凡高寿老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生活规律。使自己的生物钟与大自然周而复始的生息变化规律和谐合拍,中医在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如“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告诉我们人的寿命长短决定于自己是否保护自己,是否遵循自然规律,是否能克制不良的生活方式。因此,要保持身体健康,一定要保证正常的生活规律,保证基本的睡眠和休息,戒烟、限酒避免夜生活过度等。5.3 饮食调养 通过饮食调养可以起到健脾益胃、调和阴阳、补益气血、调养脏腑等作用。遵循“谨和五味”、“饮食有节”的原则,忌饥饱失常、饮食不洁与偏嗜过度。尤其是脾胃虚弱者,更宜节制饮食,注意饮食规律,食量适中,冷热软硬适宜,勿偏嗜五味,勿贪食肥甘、厚腻、生冷、燥热之品。5.4 动干预 坚持运动是调治亚健康状态非常有效的方法,根据个体差异,可选择跑步、游泳、健身、武术、气功等,关键在于坚持,每周2—3次,每次半小时一1小时为宜。现代研究发现:慢跑、走 路、打太极拳等可以使人心情舒畅,消除消极情绪,脱离病态心理,改善微循环,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调节内分泌,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保健作用。5.5 针灸按摩疗法 针灸、按摩是通过刺激经络和输穴,调节脏腑组织功能,泻其有余,补其不足, 以宁心安神、健脾和胃、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为主,辨证取穴,寻找治疗亚健康的有效穴位如:印堂、头维、太阳、风池、大椎、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5.6 药物调治 亚健康状态经过8述方法调节与保健,大部分人可以调整恢复,还有一部分人必须用药物辅助治疗才可以恢复健康。适宜的中药治疗既可以预防亚健康的发生又可以治疗已发生的亚健康状态。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治法:脾虚湿困证选用健脾利湿药,如参苓白术散;肝郁脾虚证选疏肝理气健脾药,如逍遥散加减;心脾两虚宜益气补血、健脾宁心,用归脾丸、天王补心丹;肝肾阴虚宜滋阴清热,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湿热中阻证选清热利湿化痰药,如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等;脾肾阳虚用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