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若/唐明渡

游人唐明古渡高山观取景

让我们以阅读的方式相遇相知

唐明渡

阿  若

01

唐明古渡

找到这个曾经的古渡口,似乎与寻找“安史之乱”中的唐明皇入蜀路线一样曲折。

古渡口叫“唐明渡”。这个名字多多少少可以让不知道这个地方的人产生一些联想。是的,它与那个曾经强盛而又衰落的皇帝有关。《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记载:“唐明渡在四川资中县东十里,相传唐明皇幸蜀憩此,故名。”唐明皇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一个创建开元盛世的帝王。自从马嵬兵变,他的意志就消沉下来,在多条可以去向的路线中,他选择了具有逃跑或者避难色彩的路线——入蜀。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战略转移不同,唐玄宗入蜀——叫不是为了反攻的退却。政治上的失败,军事上的崩溃,爱妃的惨死,让他已经没有力量担负起帝国的重任了。入蜀成为他的必然选择,唐明渡也随之成为一个历史的印记。

02

唐明渡“双塔锁江”

天不明朗,淫雨霏霏中,我和宴明兄开车前往。从大道拐到一条乡村小公路上,顺着一条河南行,约有三、四里地,路边有一个白色的砖塔,叫“三元塔”,传说与清代一个本地状元有关。塔呈四方形,四角攒尖顶,共七层,面河置门。我们入内沿中心柱回旋而上,每层均可四周眺望。攀至顶层,举目远眺,视野骤然大开,云山苍茫,一条河逶迤西来。这条与沈从文故乡同名的沱江河,优雅地把这个县城一分为二,仿如上帝初期造人的男女,各自顾盼生辉,演绎着生活。登上至高点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看景,我们大致确认了唐明渡的方位。

03

古城资中大东街“建春门”城楼

乡村公路少有标志,岔路又多。盲目地摸索,走错了好多次,开着开着就没有路了,只得掉头重新再找。一次,开车一头闯进一家农户的院子。见女主人正在院旁的地里劳作,下车问询,亦不知其所以然。院坝边有一棵柿子树,枝上挂满了青涩而略微泛黄的柿子。个体较大,与大人拳头不相上下,皮厚肉多,不像常见那种红灯笼似的小柿子。循我目光所及,女主人热情地叫我摘两个柿子。凝神端详之际,我却突然想到了荔枝,想起了爱吃荔枝的杨贵妃。想起了杨贵妃丰腴的肌肤,想起了站在她身后那个曾经励精图治业已颓废的唐明皇——他壮硕的身子与思想逐渐虚空。

04

《资州直隶州志》中的唐明渡图

这里是一片沙场,早已没有当年古渡的印迹。两座高高的沙堆耸立在两侧,像唐代宫殿惯有的那种门阙。场中有卡车来往装运沙子。我们的车从中间轧压过的沙路上穿 过去,径直到了河边。沿堤岸徐行二百余米,到了一处荒滩。荒滩比其他堤岸伸出数十米,兀自临水。野草蓬生,乱石堆岸。河水奔腾西来,流经此处水面骤然开阔而呈回旋之势,流速平缓而不汹涌,不乏是个好渡口的选择之地。面水而立,胸襟大开,有腾挪江河入怀之气魄。下游不远处有淘沙的船正在作业,一些沙子和石头分别在传输带上往来。一条小船慢慢悠悠地从河中心驶向附近的岸边,接上一个工人到沙船上去劳作。他们没有心思理会唐明皇是否来过此处。他们带来一些噪音,却也在唤醒沉睡的沙粒,就像唤醒沉睡的历史和沉睡的灵魂。诗人大多不喜欢下游,流水不羁,汤汤而去,只给一个绝情的背影,再雄浑的气势,再壮观的浪滔,只一句话就够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英雄都随时间的河流去了,逝者如斯!

05

《资州直隶州志》里的“古渡春波”

其时,这里为成都与重庆之间的水上交通要道中的一个重要渡口,是西上成都或东下重庆的必经之地。不远处的岩坡上有一小镇,镇上设旅栈、饭馆、茶园、酒肆,码头因此而异常繁热闹华。避难蜀中,途经此地的唐玄宗,看到岸边风景如画,便想在此休憩一下。唐玄宗或许就是在这里上的岸。刚开始,他还兴致勃勃地观赏着美景,及至望着滔滔远去的河水,他心中才陡然升起一股悲凉。他想起了马嵬驿,他想起了被缢死的杨贵妃。五十年后,白居易把这一幕写进了那首脍炙人口的《长恨歌》: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如此青秀的蜀地风景,也阻止不了唐玄宗对杨贵妃时时刻刻地思念。一个小小的马嵬驿,竟然成了一个重大的历史分界点。唐玄宗不仅在此痛失爱妃,更是他与太子李亨南下北上的抉择处。不夸张地说,它是两个皇帝政治命运的分水岭。一丈红绫让一个显赫的女人香消玉殒——一个女人能阻挡一个王朝的没落颓败,一块石头能阻挡江水的大势东流?历史转弯的地方,多多少少会有失公允,特别是对那些有争议和抛头露面的女性。臧否一个人的是非功过,一件事的成败好坏,或许有其偶然性,但其背后终究存在诸多复杂的原因。只是当时,激情愤懑的军士顾不得那么多了,恐慌惊惧的唐玄宗顾不得那么多了,秉笔撰写的史官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有人猜想,“马嵬兵变”会不会是一场精心地设计?后来的情势,大家都知道了。北上灵武不久的太子李亨在大臣的拥戴下即位登基,遥尊玄宗为“太上皇”。在唐朝这艘深受重创的战船上,舵手易主。当了近二十年太子的李亨终于树起了自己的旗帜。而唐玄宗则被动地上了一条小船,风雨飘摇余生。眼前再好的景致,怎掩盖得了他脸上落寞苦闷的悲情。

06

传说中的罗汉洞

玄宗神色黯然,在近臣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地上了船。船不大,有些摇摇晃晃。可惜,它载的已经不是江山社稷,载的是一船离恨向江洲——载动的是愁,载不动的是许多愁。玄宗的身子有些臃肿,那是盛唐的背影……

唐明渡可以普渡众生,能普渡心中有劫的唐明皇么。

唐玄宗只是在这里作了一个短暂的停留,还好,它没有隐逸在历史的烟尘中。这里的百姓永远地记住了他,这个渡口打上了他永久的烙印。

07

张大千1956年绘的“古渡春波”

一千二百年后,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据此绘了一幅画,叫“古渡春波”。先生是当地人,熟悉古渡。青少年时期或许经常来此游玩,凭吊与追思。画中古渡荒旷,三、二只小船摆渡河间,有一种苍茫之色。有气象,但似乎少了一些意境。先生来时,尚有古渡小舟。我来的时候,只有风行水上,雨织斜帘。

两顶蓝色的大伞立在野草丛生的岸边,伞下伸出几支钓杆,若有若无的鱼线在风中雨中晃悠,是在钓鱼,还是在钩沉往事?两个中年男子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他们的神情自然比当年的唐玄宗欢欣。因为他们有所期待。淅淅沥沥的小雨已经打湿了我的衣服。我知道,这远比不上当年在此站立的唐玄宗内心的寒潮——尽管当时或许是丽日晴天。我站在岸上睃巡,唐朝那艘船早已不见了。雨与河水亲密地聊着天,不理会我的孤独与寂寥。

08

南岸的仓颉塔

水中倒映着一座白塔,它是南岸的仓颉塔。青山、绿水、倒影,深有禅意。北岸的三元塔,距离唐明渡稍远一些。两塔踞峰鼎立,成瞭望对称之势。双塔锁江,颇具中国传统建筑与诗歌的美感。唐玄宗来这里的时候,还没有塔。它们是后来清代新修建的。有没有塔又如何,它们能观照这位太上皇当时的内心?

塔无语,水东流,我默默转身离开,给唐明渡一个清瘦的背影。

09

北岸的三元塔

作者简介

阿若,本名张向前,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散文学会理事,“河南散文”微信公众号主编、《西南作家》杂志编委。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等发表各类作品数百篇。个人作品被收入《2012全国散文精选》、《2013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等各种年度散文。主编《中国散文选粹》一书,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著有长篇小说《难以忘却的空战》,新闻作品集《鞍马尘》,出版个人散文集《屐痕处处》、《秋水长天》,多次获国家及省市文学奖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