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梅 | 高冬笙(三)
第二天早上,冬笙清早就起来吃了点儿饭,骑上自行车就进了商都县城。他也不知道该上点儿啥货,转来转去冬笙发现香菜挺便宜。才两毛钱一斤,一斤能称一大堆。于是他就买了十斤香菜。剩下的钱买了些波菜、黄瓜和水萝卜。那会儿咱们商都种的麦子都交公粮了,只留下一小部分过年过节或来客人时,才吃点儿白面。人们几乎是天天三顿饭都吃莜面。那会儿人们穷也没啥沾水,大都是酸咸菜冷腌汤。他上的这几样菜正是吃莜面的绝配。
上完货冬笙赶紧就蹬着自行车往回返,他们村离商都县城好几十里路了。半路上他累了,就停在路边歇会儿。冬笙坐在地上把每一斤香菜分成九捆,计划好卖二毛钱一捆。他捆好了香菜又继续出发,等他返回到郝二举梁村时已经是中午了。到了下午冬笙就先把他买回来的香菜拿出来在村里试卖。结果还卖得挺好的,不大会儿就卖完了。这次做买卖还挺顺利,他数了数一共卖了十八元,除去两块钱的本钱,十斤香菜挣了十六块钱。冬笙是非常高兴啊!
但是令冬笙感到不解的是:同村有个女人出来买了一把香菜,,不一会儿她男人出来又买了一把子。他好意提醒男人说:“刚才我姨姨已经买了一把了”那男人笑着说:“我知道,再买点儿也没关系”。还有的人家女人刚买完又让孩子再出来买一把。好多人家都这样。一开始冬笙还没反应过来,可他走在回家的半道上才明白过来:村里的乡亲们都知道他家的情况,看见他可怜才买好几回了。人家根本不需要那么多香菜,那是照顾他了。
多么善良的乡亲们啊!想到这儿,冬笙己经泪流满面了,他边走边擦眼泪。等回到了家,冬笙的眼晴还红红的。他大大以为儿子在外面卖香菜受气了,问他咋回事儿?他就把村里卖香菜的事告诉了父母,他大大也感动地流下了泪水,感叹道:“世界还是好人多啊”!
第一次做买卖的成功,给了冬笙极大的信心和鼓励。而且他还发现卖这点儿不起眼的东西还挺挣钱的。于是,为了生活、为了上学。冬笙瘦弱的身影,每天起早贪黑地奔走在商都县城和高勿素乡的各个村庄街头。他从商都县城进回了各种蔬菜和水果,再用自行车驮着再沿村去换破烂儿。
那几年的破烂儿就是塑料鞋底子、废铁、麻绳头子还有骨头。那会儿的人们都穷,手头根本沒钱儿,想买东西就得拿破烂换了。收上破烂后,冬笙再驮上破烂去商都县城卖掉变成现钱。再拿上钱去进货,然后拿货再去换破烂。
整个暑假,冬笙就这样里外捣腾。那年他才十六虚岁,人家同龄的孩子无忧无虑地上学,放学后再给家里拨点儿猪草,剩下的时间就是玩儿。可他得每天忙忙碌碌地做买卖,给自己挣学费。不过付出就有回报,冬笙也挣了不少钱。除了攒够自已的一个假期的学费,还给家里补贴些生活开销,家人也能吃上点儿卖相不好的蔬菜和水果。等到高中开学时他就高高兴兴,心里踏踏实实地去商都三中念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