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人为善与人善——《论语》悟读【172】
与人为善,愿将独乐同众乐;
律己以严,常把自心比他心。
《论语》第七篇第二十八章:
【原文】
互乡(地名)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译文】
互乡的人很难和他们谈论道,乡里有一位年轻人拜见了孔子,学生们很困惑。孔子对他们说:“我们要赞同别人进步的地方,不赞同他退步的地方,还有什么比这重要的呢?别人能够修正自我要求进步,我们要赞同他修正自我的一面,而不能保持着对他们过去的看法。”
【悟德】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
忧以终身乐以终身。
对联出自曾国藩故居,道出了儒家的人生观,以善为人,知足则乐。此联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意即,人有善,则取以益我;我有善,则与以益人。一取一与,善端无穷,善源不竭。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孔子与人为善的处事态度和宽容精神,对有进取之心的人加以鼓励,而不拘泥于别人过去的过失。
有些地方,比如互乡,风气所至,人很难沟通,与之言善,无益甚至有害。然而孔子却见了那里的一个少年。孔子尝讲,与不可讲的人讲话,那是失言,这就不免令弟子们困惑。
孔子的思想是,当一个人向善时,理应帮助,而不应究其过往。这是孔子的胸怀,也是他的仁爱。
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有积极善良的一面,只要他能够修身求道,就可以进步。
与人打交道,要欣赏和学习别人向上的一面,不可固执于他人的错误。所谓“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
要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人,不可存偏私于心,以成见待人,必会疏远他人,也会疏远自己。
所谓教诲之道,与其进,不与其退。这也彰显了夫子对人性持乐观态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