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章《独异于人》悟读述杂【20】

01

原文

唯(顺从)之与阿(阿斥),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大道之没有尽头)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盛宴),如春登台。我独泊(淡泊)兮,其未兆(征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余),而我独若遗(缺)。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道)。

02

诗解

众人昭昭我独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
老庄大美贵不言,
独异他人著英贤。

03

悟读

才高自觉风云阔,
低调才是境界高。

本章是老子的思想独白,对甘守无为进行了深刻剖析。

老子在开篇就提出:顺从和反对有多大的距离呢?善良和邪恶能有多大的距离呢?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人们往往偏爱美好,厌恶丑陋。受这一想法驱使,总是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得之则欣喜,失之则愤怒。得道之人心中无美丑之别,顺应自然,不刻意追求,无所谓得失,便少了痛苦和烦恼。当众人沉浸在春天般的美景、享用着美宴时,老子却独守寂寞,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如婴孩般无欲无求。

众人因外物而乐,一旦外物消失,快乐便不复存。得道之人明白外物转瞬即逝,故需内心淡泊恬静,这正是得道之人与众人的最大不同。

众人凡事都好争个输赢,比个高下,不知强为知,不懂强作懂。老子对众人的行为没有作任何批判,他只是通过众人的贪婪来反衬自己的淡泊名利。他追求“沌沌”、“昏昏”、“闷闷”的思想境界,智者之修为也。

本章想告诉大家: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外不亏天理,内不负良心。不思分外之物,不想过份之欲,以免生出无端之恼。

人有千算,天有一算。天算一人之德,德有则福至。

欲海无涯人作舟,
追名逐利随波流。
如琢如磨独异人,
寂寞一生不悲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