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皇帝的养生方法
□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史泠歌
摘 要 宋朝皇帝长寿与注重养生有重要关系。他们不仅关注医药发展,学习医药知识,酷爱读书,擅长书法、绘画等艺术,热爱骑射等运动,还常用哭泣疏导不良情绪,宋朝皇帝的养生观念使宋朝成为历史上除清朝外,皇帝平均寿命最长的王朝。
关键词 宋代皇帝 养生 方法
健康长寿向来是古代帝王们的不懈追求。从秦始皇的入海寻仙山,到汉唐皇帝的冶炼金丹、服寒食散等,为了养生长寿,帝王们用尽了心机。历史发展到了宋代,不仅经济、文化发展到古代中国的最高峰,而且赵宋皇帝们的平均寿命达到了48岁,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除清朝以外皇帝寿命最长的王朝。[1]240宋代皇帝们的寿命较长与其懂得养生之道、有独特的养生方法有密切关系。
一、懂医知药 关注养生
有宋一朝,自太祖始,就重视医药学。开宝六年,政府组织编撰《重订神农本草》,太祖亲自作序,刊刻颁行。[2]300太祖以后的皇帝不仅刊刻医方、本草,自身亦很留意医药。如宋太宗在登基前,就非常留心医术:“太宗在藩邸,暇日多留意医术,藏名方千余首,皆尝有验者。”[3]13507因为太宗“暇日多留意医术”,故即位后,下诏令翰林医官院收集“家传经验方”,编撰成《太平圣惠方》,在全国发行[3]13580。在位时间很短的英宗,亦关注医方学发展,“御书齿药方”[4]2。徽宗不仅下诏禁止用毒性大的砒霜等合药[5]6520,且向全国征集药方,“凡药之治病彰彰有声者,悉索其方”,亲书于上清宝箓宫之前的仁济亭上[6]105。
宋代皇帝们懂医知药不仅体现为收集药方、刊刻医药书籍、建立医学校,对治疗学亦知之甚多。如“太宗尝病极,帝(太祖)往视之,亲为灼艾,太宗觉痛;帝亦取艾自灸。”[3]50太祖亲为太宗“灼艾”,体现了手足情深,同时也知太祖是懂得艾灸之道的。真宗对宠臣亦是关怀备至,如“王旦疾甚,真宗遣内侍问问者日或三四,帝手自和药,并薯预粥赐之”[3]9551。有恢复之志的神宗医学造诣更深。如王安石为相时,“日奏事殿中,忽觉偏头痛不可忍,遽奏上,请归治疾。裕陵(神宗)令且在中书偃卧,已而小黄门持一小金杯药少许赐之,云:'左痛即灌右鼻,右即反之;左右俱痛并灌之。’即时痛愈。”[7]144神宗指导王安石交叉灌药治疗偏头痛,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即便是宋宁宗,对用药也很有见地,他服药时“每命上医止进一药,戒以不用分作三四帖。盖医家初无的见,以众药尝试人之疾,宁王知其然”[8]94。
从北宋到南宋,大臣生病时,除派遣太医诊治,皇帝们更是多次赏赐名药珍剂,表示重视之情。大臣生病都很重视,宋朝皇帝们对自身养生更是关注。如太宗就注意借鉴时人的长寿经验,端拱初年,诏访天下高年,曾召见九十余岁的前青州录事参军麻希梦,“访以养生之理”[9]28。同时,太宗也有自己的养生之说,就是生活有规律。他曾对宰相说:“朕每日所为有常度,辰巳间视事,既罢,即看书,深夜乃寝,五鼓而起,盛暑永昼未尝卧,至于饮食,亦不过差,行之已久,甚觉得力。”[2]588真宗在进行天书闹剧时,也不忘养生,曾将赵自化撰写的养生著作《四时养颐录》改名为《调膳摄生图》,“仍为制序颁行”[10]1196。在为《四时养颐录》改名时,真宗读过该书是毋庸置疑的。
高宗非常关注自身健康,在绍兴六年九月庚辰对赵鼎说:“朕于医药尝所留意,每退朝后,即令医者诊脉,才有亏处,便当治之。正如治天下国家,不敢以小害而不速去也。”[11]439-440高宗认为服药应把握时机,病愈即停药,同时他反对“烹炼金石”,即反对炼丹养生。他认为:“药所以攻疾,疾良已则当却药,或在烹炼金石饵之,徒耗真气,非养生之道,岂唯治身,虽国亦然。”[11]344如此精心调养,寿命达到81岁,自然非难事。若不是后来庸医误治,其寿命可能会超过乾隆。
二、读书修身 艺术养性
从太祖开始,就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在劝赵普读书的同时,自己亦是“广阅经史”[12]19。太宗更是“性嗜学”,行军打仗时,也不忘搜集书籍,认真读书,“由是工文业,多艺能”[3]53。真宗在做皇太子时,就曾“命侍讲邢昺说尚书凡八席,《诗》、《礼》、《论语》、《孝经》皆数四。既即位,咸平辛丑至天禧辛酉二十一年之间,虽车辂巡封,遍举旷世阔典,其间讲席岁未尝辍”[13]23。即便是小小年纪就即位的哲宗,也很爱读书,“及侍臣讲读,则反覆问难,无倦色”[2]12360。被称作中兴之主的高宗更是“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3]439。宋代创立的资善堂制度、经筵制度,更从制度上促使皇帝们读书,加深文化修养。
太祖不仅好读书,还“天性悟音律,末年郊飨,觉雅声乐声高,谓乐臣曰:'必圭黍尺度之差。’诏岘平之”[12]45。太宗音乐天赋更是胜过太祖,曾亲制“九弦琴、五弦阮”展示给大臣们[3]9657。风流皇帝徽宗更是琴、棋、书、画,无一不精,称得上是皇帝中出色的艺术家。有其父必有其子,高宗遗传了徽宗的音乐天赋,“自康邸已属意丝桐”,并召见懂音乐的僧辉、僧仙二人,探讨音乐心得。南渡后,欣赏琴师黄振之琴音,“命待诏御前,日给黄金一两”[8]81,可谓重视音乐人才。
太宗书法造诣亦深,尤擅“飞白书”,他练习书法,虽然是“听政之暇,聊以自娱”的活动[2]800,但从其将书法作品送给“善正书行草”的王著观看,“著曰:'未尽善也。’上临学益勤”[12]45的举动,也可看出他对书法的投入。其后的真宗亲撰《太清楼聚书记》、《朝拜诸陵因幸西京记》、《西京内东门弹丸壁记》等[14]8。仁宗常赐近臣飞白书作品,皆可见其书法水平之一斑。多才多艺的徽宗将唐楷进行改造,创造了独具一格的瘦金体,发挥了宋朝皇帝的书法创新精神。其子高宗更是“酷嗜翰墨”[8]71,“妙悟八法,留神古雅。当干戈俶扰之际,访求法书名画,不遗余力。清闲之燕,展玩摹拓不少怠。盖睿好之笃,不惮劳费,故四方争以奉上无虚日。后又于榷场购北方遗失之物,故绍兴内府所藏,不减宣政”[15]93。
下棋也是宋代皇帝的所爱。太宗喜弈棋,且棋艺高超,为此专门设立了棋待诏一职,其中就有善于钻研“新图妙势”的贾玄。[13]39太宗曾作弈棋三势,“使内侍裴愈持以示馆阁学士,莫能晓者。其一曰独飞天鹅势,其二曰对面千里势,其三曰大海取明珠势,皆上所制。上亲指授,诸学士始能晓之,皆叹服神妙。前后待诏等众对弈,多能覆局,为图藏于秘阁。”[16]22
三、擅长骑射、蹴鞠、马球等运动
赵氏家族有骑射天赋。太祖“学骑射,辄出人上”[3]2;其弟太宗亦“少喜马射”,雍熙元年在含芳苑宴射,“控弦发矢,一如十五年前在晋邸时”,而且“筋力诚未觉衰”[2]576。擅长享受生活的徽宗也懂得好身体是享乐的本钱,自幼便喜骑马射箭,其子高宗更是能“挽弓至一石五斗”,强健的身体使他能在女真铁骑的追击下不断逃亡,并偏安于东南。隆兴初年,孝宗锐意恢复,常练习骑射,以适应战争的需要。孝宗“常携带精铁拄杖,在木马上练骑射”[17]14。其“精铁拄杖”很重,需要两个小黄门“力曳乃举”[18]19,孝宗却能轻松自如地携带。蹴鞠也是太宗喜爱的一项运动,如“寄班供奉官张明”出身低微,因为蹴鞠踢得好,才得以跟随太宗[3]9500。史载,太平兴国五年三月戊子,太宗“会亲王、宰相、淮海国王及从臣蹴鞠大明殿”[3]65。徽宗自端王时,就喜欢蹴鞠,球技精湛的高俅也以此博得徽宗宠爱,“由是日见亲信”[19]138。锐意恢复的孝宗在练习骑射的同时,时常召诸将在殿中击打马球,即便是刮风下雨,也张油布幔,照击不误。一次,打马球时间长,马疲劳失控,跑入正殿一侧的“庑间”。庑间房檐低矮易碰头,千钧一发之时,孝宗抓住门楣,徐扶而下,化险为夷。[16]18此事不仅证明了孝宗骑术的高超,还表明因为常常运动,孝宗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
四、善于调养 注重饮食卫生
高宗可谓宋代皇帝中最注意保养的一位了,他“极善将摄”,到了晚年很少饮酒,且多服“疏导药”。[20]为了调理脾胃,增进饮食,名御医王继先还调配药膳,以“方附子、丁香、藿香叶、官桂、木香、人参”为配方的“鲙韲散”给高宗服用,两服即见效。[21]67高宗不仅关注自身的健康,还注意他人的饮食卫生。据《西湖游览志余》载:“高宗在德寿宫,每进膳,必置匙箸两副,食前多品,择取欲食者,以别箸取置一器中,食之必尽,饭则以别匙减而后食。吴后尝问其故,对曰:'不欲以残食与宫人食也。’”[16]13高宗进膳“必置匙箸两副”,说明他注重饮食卫生,防止剩余食物被污染;“不欲以残食与宫人食也”,表现了体恤宫人的君德,也表明了对他人饮食卫生的重视。
脾胃不和的宁宗更是注意饮食卫生,无论去何处,都令两个小黄门背两扇屏风前导,屏风上写着:“少饮酒,怕吐;少食生冷,怕痛”,后宫中有劝其饮酒及食生冷者,便以二屏示之,“故每饮不过三爵”[8]64。宁宗可谓将宋代皇帝的养生发挥到了极致。
五、善于宣泄
哭泣有利于舒缓压力、调节情绪,赵宋皇帝们也深谙此道,动辄哭泣。如太宗得知潜在的政治威胁廷美去世,高兴地“呜咽流涕”[3]8668;神宗和宰臣谈论天下事时,忧虑地“泣然流涕”[2]5069;英宗、神宗和大臣议立皇太子时,愿望达成时“泫然下泪”[2]8436;哲宗、神宗思念先人时,“多追慕感泣”,“涕泗沾裳”[2]8435;北宋灭亡时,钦宗悔恨“用非其人”,更是“涕泪横流”[11]435;忠臣义士舍身为国,擅长表演的高宗“为之泣涕”[22]615,苗刘之变,皇位受到威胁,高宗更是握着韩世忠的手恸哭不已[3]11360;南宋末年的宁宗,为挽留权臣贾似道,“仓皇追遽,匍匐恸哭”[23]。可见,宋代皇帝们的喜怒哀乐都可用哭泣来表达。
影响寿命的因素很多,皇帝作为社会特殊群体,享受了当时优质的医疗资源、营养资源,但却往往不是长寿群体;作为特权阶层,皇帝们不仅很难做到清心寡欲,而且放纵常常成为生活的主旋律,因此健康长寿也就常常远离他们。不过,宋代皇帝与其他朝皇帝相比属于长寿群体,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他们往往都有着广泛的兴趣,喜欢运动,注意养生,甚至放下架子与常人一样用哭泣宣泄情感,这无疑都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自然他们的寿命也就长于那些只知放纵享乐的皇帝。
参考文献
[1]向斯.中国皇帝的寿命[C].杨文.被历史忽略的历史.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
[2]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1992.
[3]脱脱.宋史[M].中华书局,1977.
[4]周密.志雅堂杂钞[M].中华书局,1991.
[5].宋会要辑稿[M].中华书局,1957.
[6]蔡絛.铁围山丛谈[M].中华书局,1987.
[7]张邦基.墨庄漫录[M].中华书局,2002.
[8]叶绍翁.四朝闻见录[M].中华书局,1989.
[9]王辟之.渑水燕谈录[M].中华书局,1981.
[10]王应麟.玉海[M].广陵书社,2003.
[11]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第3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2]文莹.玉壶清话[M].中华书局,1984.
[13]文莹.湘山野录[M].中华书局,1984.
[14]欧阳修.归田录[M].中华书局,1981.
[15]周密.齐东野语[M].中华书局,1983.
[16]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7]潘永因.宋稗类钞[M].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18]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9]王明清.挥麈录[M].上海书局出版社,2001. [20]周必大.文忠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1]陈直.寿亲养老新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2]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M].台北大化书局,1979.
[23]高斯得.耻堂存稿[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作者为河北大学在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