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疾病的病因,都一起打包放送啦!
讲述/文稿统筹:孙洁
文稿整理/视频/编辑:亦徳
大家好,今天要讲的几个条文呢,我觉得都不是特别好懂。
我们先看第一条,就是这个《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的这一段。
原文
《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暴厥而聋,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不从内,外中风之病,故瘦留著也,蹠跛,寒风湿之病也。黄帝曰:黄疸、暴痛、癫疾、厥狂,久逆之所以生也。五藏不平,六府闭塞之所生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这一段呢,我们看着就觉得它很眼熟。
因为很多我们比较熟悉的词汇,比方说高梁之疾啊、五藏不平、六府闭塞啊等等,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词语。
但实际上这段条文呢,不好懂,需要解释的词语也比较多。
第一个要解释的词语就是消瘅。
消瘅
什么叫做消瘅?
消瘅是《内经》里的病名。
我们知道《内经》里有一类病,叫瘅。
瘅病里面就有很多瘅,消瘅、谷瘅等等。这个“瘅”主要是指热的意思。
所以吴崑说:
“消瘅,消中而热,善饮善食也。”
就我们现在医学上来说,只要是看到这个症状,就会想到是糖尿病。
实际上在大量的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文献里面,也都经常会引用这个《内经》里关于消瘅的论述。
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消瘅跟糖尿病当然是不一样的,因为是两个理论系统嘛。
更要注意的是,消瘅跟消渴也是不一样的,这个在很多注家都特别有提出,说消瘅跟消渴它是不一样的。
那么,作为消瘅来说,它强调的是什么啊?瘅,瘅是热的意思,对吧,是以消为特征的瘅,是一种热病,所以它的核心是一种热病。
而对于消渴来说呢,它的核心是什么?它的核心是消而且渴,消就是消谷,渴就是口渴,所以它的核心就是消和渴。
单就这两个概念来说,他就倾向出有这种不同来了。
肥贵人
“肥贵人”呢,这里有一个校勘,它不是“肥贵人”,前面漏了一个字,应该是“甘肥贵人”。
“甘肥贵人”这个概念我们后面还会再讲,大抵就是吃的比较好、吃的比较精细的贵人。
偏枯
“偏枯”是什么意思呢?“偏枯”就是半身不随。
这个“随”不是我写错了,我们现在这个“遂”是犯罪未遂的“遂”是吧,“遂”是成功的意思。
半身不遂的意思就是他不能成功的听我的指令,半边身子活动不利或者是不能动,叫半身不遂。
那这个半身不随呢,其实意思是一样的,就是他不能随我心意而动,这样一个状态。意思是一样的,是半边身子的活动不利。
仆击
“仆击”呢,也叫击仆,就是指猝然摔倒的这样一种病。
这种病呢,大多数我们过去都认为是中于风邪,所以把它理解为猝然仆倒的中风病。
痿厥
痿和厥其实是两个病。
我们有《痿论篇》,还有《厥论篇》,对吧。
“痿”呢,当然就是痿废不用的意思。
“厥”的含义在《内经》里就非常的丰富了,但是在这里的话,这个“厥”主要还是指四肢厥逆。
我们知道“厥”这个字它的含义非常丰富,至少来说,我们熟悉的就有三个。
第一个,“厥”可以指气机的逆乱;
第二个,可以指四肢的逆冷,或者说四肢的发冷;
第三个,指的是突然昏仆不知人,比方说痰厥,突然倒在地上,啥都不知道了,这是一种厥。
那么这三种厥,应该说在《内经》里面都有涉及,但是到了《伤寒杂病论》呢,它的意义范围就缩小很多了。
在《伤寒杂病论》里面,基本上它就指的是“四肢厥冷”这一种含义了。“气满发逆”,满就是上面充满;发逆,气机上逆,所以它实际上是气机壅逆的喘息病。
隔塞闭绝
隔塞呢,指的是饮食不进这样的一类疾病。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噎膈这一类的疾病。
而闭绝呢,指的是二便秘结。
所以你看,噎膈闭绝就是上面不能吃,下面不能出,对吧。那么很明显这是一个气机不相交通的一个疾病了,所以它后面讲上下不通。
瘦留著
“瘦留著”这里也是有个校勘。“瘦留著”的意思不好理解,但实际上我们根据《甲乙经》,还是把它校成“留瘦著”,就是一直就这么瘦的意思。
蹠跛
“蹠”,这个字读“zhi(第二声)”。“蹠跛”,蹠和跛是一个意思,蹠就是跛的意思,所以蹠跛这个病指的就是跛。这是一个同义复词,蹠者,跛也,两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
那么这段条文实际上是解释了一系列疾病的病因病机。
一
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
这一共有几个病啊?有六个病。如果把痿和厥分别作两个病的话,有六个病。
这六个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它都是由甘肥贵人吃的东西太好,高粱之疾。
高粱这个“高”的话,通我们现在开膏方这个“膏”。膏就是好吃的、肥美的东西。
那么梁呢,也是好吃的东西。所以高粱之疾就是一些好吃的、厚味的东西。
这些东西什么样的人吃的多呢?贵人才能吃得多。
我们知道过去的话,实际上不用上溯太远,直到我们父辈这一代,仍然是处于饥饿的环境里,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到很好的东西。
那能吃到好东西的人就是什么?那已经是贵人了,甘肥贵人这一类。
他们这些贵人吃了很多好东西,然后又不太乐意动,活动量肯定是小,这样的话他就容易生湿生热。
也是《内经》里的原文:
“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
对吧。那么这些肥甘厚味吃进去以后,就会内生湿热阻滞气机,就会出现“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这些疾病。
至于说湿热是怎么引起这些疾病的。如果我们知道这些疾病的意思,应该说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以消瘅为例:消瘅,就是以消为特征的瘅,就是热病,对不对?
那么甘肥厚味进去以后会有什么后果?生湿热。
生了湿热以后,中阻以后,不就是一种热病么,一种内伤的热病么。
以此类推,我们都能够得以解释。
二
隔绝闭塞、上下不通。
隔绝是什么?噎膈病,吃不进去。
上下不通是什么?二便秘结,下面出不来。
这很明显这是气机上下不相顺接的疾病。
为什么气机不相顺接呢?他说这是“暴忧之病也”。为什么暴忧之病就会出现“隔绝闭塞,上下不通”这种气机上下不相顺接的疾病呢?
这是因为悲则气消,暴忧使气机弱而不能行。那么气机弱而不能行以后呢?它就容易郁结。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临床上看到那些比较迁延、或者说比较郁结的这样一些病人,他们有个共同点,他很少有身体非常壮实的。
用我们老百姓的话就是相对会柔弱或者是阴柔一点,他容易得这些病的原因。
因为他气消而弱,弱而不行,它容易停留在这个地方走不动,所以他容易隔绝闭塞上下不通。
那么这个也反映什么?就是情志疾病是可以引起隔绝闭塞,引起象噎膈啊,或者是上下不通的这种便秘、二便不通啊,等等一些脾胃或者是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可以暴忧以后,悲忧伤肺,土生金,金伤则盗母气,所以易为土病。
但这样就绕远了,还是从气机的角度上解释会直接一些。
三
暴厥而聋,偏塞闭不通
这一类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这个“薄”就是压迫的意思。
“内气暴薄”,什么样的内气才容易暴薄啊?首先它应该是个偏阳性的,它一定是要阳热的、上逆的,它才能产生这样的一个效果,对不对?
那么它就能够引起或者是暴厥、或者是聋、或者是半身的不通,“偏塞闭不通”。
大家想想我们有没有类似的条文来说这个病呢?其实是有的,对不对。
比方说怒则气上,对不对,这不就是内气暴薄引起的暴厥吗,对不对?
还有两阳相并,还有气血瘀积于上,也都是类似的。
四
故瘦留著
那么“故瘦留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人啊,形销骨立,非常瘦。
那这个病是怎么得的呢?这个病是由于内热薄着而引起的。
内热薄着从哪里来的呢?这个热从哪里来呢?他说不从内,这个热不是内生的,他是外来的。
外来的什么邪气呢?外中风之病也。
这个中风实际上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广义的所有的邪气,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就是中风邪。
不管是中风邪也好,或者是其他的什么邪气也好,它如果说留着于人体不去,就会郁而化热。郁热会灼伤津液,消烁筋骨,最后就导致这个人比较瘦、肌肉大消这种感觉。
五
蹠跛,寒风湿之病也。
那么我们讲风、寒、湿三邪杂至,合而为痹,对吧。
那么看到这三个邪气,然后说它能够引起这个跛行,应该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吧。
因为风寒湿三邪阻滞了经络,经脉为之不通而为痹阻,最后就可能出现跛行的表现。
六
黄疸、暴痛、癫疾、厥狂
那么这四个病的特点是什么?气机的上逆。
癫疾、厥狂、暴痛由气机上逆而引起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那么黄疸为什么会由气机上逆而引起的呢?
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学《伤寒杂病论》里面的时候,讲茵陈蒿汤,他讲这个黄疸的时候他怎么说的?
“但头汗出,剂颈而还”
他有这样一个症状。
为什么“但头汗出,剂颈而还”呢?只有脖子以上出汗呢?气机是往上走的还是往下走的?
那必然是气机是上逆了。
除了阳热的上逆而不降以外,它还表现表现为什么?汗是怎么出来的?阳加之阴谓之汗,对不对。
所以他这个地方出汗,其他地方不出汗,要么是津液都跑到这儿来了,要么就是阳气都跑到这儿来了,对吧,总之就是二者必居其一,那一定是一种异常的分布。
如果是有阳热的话,火性炎上啊,那么它当然可以阳热都往上,最后出现“但头汗出”。
那么大家想想,如果是虚阳的话它可不可能?虚阳它是不是也可以啊,对吧。
那么阴虚的阳热可不可以呢?那就也有可能。
所以“但头汗出”也有其他的一些可能性,但不管怎么说,都是一种阳气逆上的表现,不管你是虚也好、实也好,都是“久逆之所生也”。
七
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
这个实际上强调的是一个脏和腑之间的关系。
我觉得对于临床的启发是非常大的。
中医临床辨证,讲病位的话多半是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而脏腑经络的核心就是五脏。
我们不管是任何一个病,最后定位是不是都可以定到五脏系统那边去。
所以不管任何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疾病,我们都可以认为他是五脏的某一脏的功能失常引起的。
而五脏不平不就是功能失常吗,它都有可能跟六腑有关系,可能是六腑闭塞之所生也。
六腑是干什么的?传化物而不藏的。所以它的特点就是要以通为顺。
所以当六腑的功能出现异常的时候,它的主要表现就是什么?就是闭塞不通,对吧。
那么如果六腑闭塞不通,五脏的功能就会随之而发生影响,那么也就会随之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
所以“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这句话,实际上对我们临床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比方说,前段时间我们在微信讨论过的那个案例,腋下出汗案,还记得吗?
一个病人,浑身上下哪儿都不出汗,就是左边的腋下出汗,瞬间就可以接一杯,汗量是非常大的。
病人当然是痛苦不堪。最后辨证是心经热盛。用的是什么方呢?用的是导赤散。
我们知道导赤散它不是纯粹清心火的,对不对,它是心火移热于小肠,对不对?
那这个病机实际上是不是也就是“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的一个佐证啊。
这种类似的佐证还非常多。
比如说我记得以前的时候,曾经我们有学脑血管的同学、神经内科的同学说“哎呀,最近我发现一个秘技”。
什么秘技呢?就说“只要是这种急性中风的患者,不管你脑出血也好,还是脑梗塞也好,还是怎么样也好,我发觉所有的验方里面都是以通为主的,只要之闭证都是通。”
当然脱证不能通,对吧,脱证我们要回阳救逆。
都是通,用什么通呢?
用生大黄通,甚至看着有的报道说纯粹就用单独的一味生大黄,就能起到比较好的疗效。
那这个是不是事也是“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啊。
所以这样的例子能够举不胜举。
拿我们男科来说,我刚搞男科的时候,我们非常强调一个现象,就是说下三路都是一体的。
这个好理解吧,因为肾主生殖,同时肾主水、肾司二便,对不对。
所以,那么一个病人过来,他说“医生我性欲减退,然后我阳痿”,同时他还又有可能会抱怨什么?抱怨“我同时还有尿频尿急,或者小便清长,或者夜尿增多,或者其他的一些排尿症状。”
那对于一个中医人来说,看到这样的一个症候群出现,我们会觉得怎么样?天经地义嘛,对吧。不管你是虚还是实,都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当时的话,整体的这个西医男科学或者说现代医学这一块,他们是不赞同,或者说是不认为二者之间具有必然联系的。
那么,后来事实是怎么样的呢?
后来事实是,前几年就在我们男科界,有个新的热点,就是特别关注下尿路症状和勃起功能之间的关系。
用时髦的话说就是ED与LUTS之间的相关性。
不管是他们的发病机制,还是流行病学的结果,还是治疗方法都具有极大的重合性。
比如说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名药,万艾可,PDE5抑制剂。
在2010年以后,其实当然在零几年就有文章,但是在2010年以后就有大量的铺天盖地的文章,讲什么呢?讲它能够改善LUTS症状(下尿路症状)。
这个不就是“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吗,对不对?
因为你膀胱腑气的不通,或者膀胱腑的功能障碍,导致了可能是它相对应的脏,肾的功能异常,对不对。
那是不是一定是肾虚呢?那倒不一定。
人家可没说是五脏不足,他说的是什么?五脏不平。
既可以是实,也可以是虚。
这样就很容易就可以解释我们临床出现的一些问题。
经常有病人问“医生,我的勃起功能障碍,跟我这个前列腺炎有没有关系呀?”
那我们怎么回答呢?有关系,因为他们一起出现了,对不对。
那具体的临床表现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嘛,一个人既有勃起功能障碍(阳痿)、勃起不好,同时又有尿频、尿急、尿痛,会阴疼痛等等。
那是谁引起谁的呢?有因果性吗?我们一直很纠结,在男科学界一直很纠结。
但是我们要搞中医的话,看到这段话就不纠结了,为什么?
不是谁引起谁,它们是一起的。这些症状都是由六腑闭塞之所生也,然后再引起了五脏不平。
你不能说是因为尿频、尿急、尿痛,最后引起了勃起功能障碍,而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病因:六腑闭塞,然后引起了五脏不平的这样一个病理过程,最后表现出这样一个疾病,对不对?
所以这个如果要举起来的话就是举不胜举。
那么它对我们临床上的论治思想、思路上就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我们已经知道六腑能够代脏受邪,同时看到这句话我们也知道,五脏的病同样可以考虑通过六腑来治疗。
而这个治疗只要是怎么样呢?通,对不对?因为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嘛,对吧。
八
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记得前面我们在讲到天人相应的时候,曾经有讲到过:
如果是脾胃的中焦不利,那么它就不能够斡旋气机;不能斡旋气机以后呢,阳气微弱不能上承,“水注之气”就不能上输于九窍,就不能濡养九窍,就会发生清窍的各种疾病。
当时这个讲稿后来出来以后呢,我们耳鼻喉科的医生就找到我,说最近他们耳鼻喉科范畴内有一个观点,就认为消化系统对于耳鸣耳聋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有一些专家就特别强调说,规律饮食、清淡饮食、调节饮食来治疗耳鸣耳聋,或者是他们用中药的补中益气汤,据说也做了一些临床研究,效果都还不错。
那么他的问题就是,那是不是碰到耳鸣耳聋就可用补中益气汤呢?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补中益气汤呢?
看到这句条文,我们想一想,除了补中益气汤以外,有没有别的可能性呢?
肠胃之所生也,不错,补中益气汤当然可以用。但也是会有虚有实的,对不对?
那么除了我们前面讲的这种气虚不能上承的清窍不利以外,如果是肠胃实滞导致气机上下不相顺接,会不会也出现这种头痛耳鸣啊?是不是也会出现啊?为什么呢?
还是回到我们最基础的理论。为什么清窍能够发挥它正常的功能啊?
因为精微也好,水液也好,这些东西能够通过跟随气机的运行到达清窍,来濡养它,它才能发挥功能。
那任何原因导致了不能够濡养清窍,它就会出现头痛耳鸣,九窍不利。
请注意啊,这里说的是九窍,九窍就不光包括上面,还包括下面(前后二阴),对吧。
所以呢,我们也经常会看到现在有很多研究都谈到说从脾胃中焦来论治九窍之病。
比方说这个勃起功能障碍啊,这也是精窍嘛,也是九窍之一,来论治小便不利啊、癃闭啊等等。
依据在哪里,就在这里:“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所以这段话实际上是阐明了多种疾病的病因病机,也是我们讲到现在为止,第一次接触到真正的说是《内经》里讲到的一个疾病。
未完待续
有问题的朋友可在下方留言
小编会积极联系孙老师为大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