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乡关之——放牛

文:聂传安


“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越”,“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说到放牛,这些诗文似乎会不由自主地飘入人的脑际,使人会心一笑,沉浸在那悠闲自得的诗情画意之中。

距离产生美,的确不错。假如让你真的一天到晚去放牛,你才知道,那些诗文仅是一些文人善意的谎言。

我自小在外读书,寒暑假回家,暑假时最大的任务就是放牛。

那时,田早已分到户,牛自然也分到户。放牛并不是一个重活,但是一个捆人的活,一个捆到最后让人精神会崩溃的话——因为牛也需要“三陪”。

早上六点钟不到,父亲就把我们叫醒,分配了各自要干的活,我则有时连脸也不洗,就拖着还未活络的腿往屋后的山岭上去。岭子是一块平地,几家的牛都拴在这里,不远处总能看到堆堆牛粪,发出难闻的气味。

解开自家的牛绳,小心地把绳子盘绕在牛脖子上,并打好活结,然后朝牛身上重重地拍一巴掌,牛就摇着尾巴寻草去了。这岭子上牛多草少,自然不是放牛的佳地,于是就要把牛往山上赶。太阳此时刚刚爬上远处的山脊,映得连绵的山如一堵淡黑的墙。

露水很多,草上的,树叶上的,沾在脸上、胳膊上、腿上,脚上,凉滋滋的。这时睡意早已没有了,却想起陶诗“夕露沾我衣”,觉得陶渊明衣服穿得多了,还是不如我等洒脱得只剩下短裤背心。

早上时间不长,估计早饭好时,就找一个较平坦的地方,把牛拴上。拴牛时一不能离庄稼太近,以防牛受不了诱惑而把绳子挣断;二不能拴在树上,以防牛被缠住。好在山上随处都有放牛人特意钉的木桩,又深又矮,拴牛特别合适。

匆匆扒完早饭,又带着不太情愿的心上山。上午时间较长,可以把牛赶到草较多但较远的地方。近十头牛忽拉拉钻进林子里,于是几个放牛人分工,一两个在山脊,一两个去山脚,将牛夹在其中。林子如果较密,草不易生长,牛在山中就走得快,有时一会儿就见不着踪影。这时,就侧着耳朵,小心地听着,听着那忽拉拉的声音在何处。有时真的听不到了,就捡一颗石头往远处林中一扔,再侧耳去听。再听不到时,就会朝山下喊:“喂,牛呢?”一会儿山下传来声音:“没看到!”这时我们都会有些着急,或抄着近路或钻进林里向最近处的稻田或红薯地跑去。结果往往能发现牛们正在悠闲地扯着秧苗或嚼着红薯苗。我们就会大怒,拾起石头朝牛群就乱砸,也不管砸到牛的什么地方。牛很怕石头,有时即使随手做出扔石头的动作,它们也不由自主地惊恐地偏头躲闪,然后掉头就跑。

平地上放牛自然惬意,有时坐在草皮上,也不管草尖扎得屁股、大腿生痛;有时坐在片石上,凉冰冰的。扯一根青草,在手指上绕几绕,再放到嘴里,嚼,嚼,嚼,然后“噗”地吐出,嘴里满是草香。但平地上一般草不多,所以有时候不得不跟着牛在林子里窜。林子很密,虽然很多地方都被牛踩出路来,但树枝树叶仍不时地向脸上、身上横扫过来,使人不得不举手挡脸。放牛时多半穿上破解放鞋,鞋带拴得紧紧的。凉鞋是不能穿的,一则怕树桩、碎石刺脚,另外,露水、雨水极易使脚在凉鞋里打滑,往往脚不由地一侧,凉鞋就散了架。

其实在林中最可怕的是一种毛毛虫。那虫颜色鲜艳,静静地伏在叶子后,但皮肤一被它沾上,就出奇地疼痛,马上就会长出一个大包。有时那虫兄弟姐妹几个同住一片绿叶,皮肤上也一个不差地长出几个兄弟姐妹般的包,痛得有时让人直蹦。气极之下,我们也会小心地摘下那片树叶,放在地上,用石头狠狠地砸,使得土、石上都是绿汁。好在那种虫喜欢住在我们称之为“皮子树”的叶子上,所以见了那种树,我们就会格外地小心。山上虽也有马蜂,但由于牛成天的横冲直撞,牛道上建巢不易,人一般是碰不到那嗡嗡嗡的家伙的。

十一点半左右,太阳已经很厉害了。这时就要就近找一口池塘,把牛拴在塘埂上的木桩上,让牛中午时就在泳池里度过。牛在水里很兴奋,有时将全身往下一沉,身上的苍蝇就会猛地向上飞起,牛则得意地用鼻子吹着泡泡,咕嘟嘟。那嘴咧得像一个“U”形,露出一排白牙,像是望着人笑。

下午放牛是最令人痛苦的一件事。天气太热,午觉还没有睡醒,整个人都无精打采。有时提着一壶水,有时拎着的条黄瓜,懒洋洋地走到塘埂上,找个阴凉地,让山风吹一吹。这时最可怕的是发现一两条牛不见了。这里不会有人偷牛,但牛有时会自己挣脱绳子跑去偷庄稼。有一次我的牛正中午偷吃了别人几排红薯,我正庆幸无人看见。谁知第二天那人找来了,说就是这头牛吃的。我问为什么?他说他会认牛脚迹。我才想起来他放过几十年的牛,只好不说话。父母骂了我,又向他陪不是。好在红薯藤再生能力非常强,不用几天又可以长起来。

看到画家爱画牧童骑在牛背上,我也曾因为看过那画而渴望去亲近牛。可是后来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牛有性骑与不性骑之分。性骑者当然可以骑,不性骑者,你上去它会把你撂下来。另外在山路上高低不平,人在其上可是俯仰生险。再遇到牛的性起,猛冲下来,那就更危险了。

太阳落山之时,天凉如秋,牛与人的精神也格外兴奋。看着牛的肚子都撑起来,我们知道要回家了。把牛往回赶时,牛或走牛道,或走人道,路上不再对那些闲草感兴趣。假如哪头牛高兴得跑起来,后面的牛都会不由自主地跟着,顿时山上就会卷起一阵黑色旋风,那树条被撞得先是前倾,再忽地后仰,然后来回颤几颤,放才定住。我们也在后面跑着,有时也兴奋地大叫。追到屋后的山岭上,那些牛早已安静下来,有的散着小步,有的已经卧在地上,安详地卷着舌头,慢慢地嚼着,嘴边一圈青色的沫。

把它们拴好,吐一口长气,又叹一口长气。

明天,还是这个故事。

(整理完文字才发现:当老师不就跟放牛差不多么?)

(0)

相关推荐

  •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许伶书古人咏牛诗欣赏

    <敕勒歌>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曹邺<情> 曹邺<情> 东西是长江,南北是官道. 牛 ...

  •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农耕岁月中,牛一直是人们忠诚的伙伴.不同于奔马因豪迈威武而被反复倾慕歌颂,牛往往以其温驯勤勉.沉默敦厚而被信赖,被倚靠.历代诗词中常见对牛的耕作.休憩形象的描绘,比如"老牛粗 ...

  • 老魏带你再赏牛诗

    大年初一,写了篇<老魏带你赏牛诗>,有粉丝叫好. 这两天,看书又读到不少咏牛的诗,索性再来个拾遗补缺. 唐代不少诗人都写下了热情洋溢的咏牛诗. 李涉的<牧童词>:"朝 ...

  • 图说丨快来围观怪石头,你说它像啥?

    摄影/林子 [作者简介]林子,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多年来,在国内外各类各级报刊上发表了500多万字的作品,擅长写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电视剧等.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许圣权:放牛 | 新秀推介

    分田到户后,生产队的耕牛就分配给了农户.那时候,耕牛担负着耕田犁地的重头活,是农户的重资产,闪失不得! 南方的水牛,体格大,胃口深,春耕秋种,负重活.耗体力,又是食草动物,每日都要将牛赶到山野田畔,吃 ...

  • 写好小动物有“门道”!

    伴学名师   麦穗老师:全国小学语文学科名师,20多年一线作文教龄,多年来在语文教学方面做了很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被誉为语文指导的"行家".学生作文的点评" ...

  • 日暮乡关之——剃头

    文:聂传安 那个姓郭的老头走过来,习惯性地弯着腰. 他来到院子中间,把细米筐(指做工精细的竹筐)放在左手边,弯腰从筐里取出已经发黄发黑满是油腻的罩布,抓住两角,使劲地朝空中抖一抖,随口便道:" ...

  • 日暮乡关之:卖菜

    历经辛苦回到老家,看老父还在菜园里忙着,想起逝去的母亲,又想起当年的故事. 花生米粒般大小的火苗轻轻地舞动着身子,黑墙上母亲的影子也跟着微微地晃动.她正弯着腰,把摊在地上的豇豆.韭菜.茄子.辣椒.苦瓜 ...

  • 日暮乡关,依稀流年,最美的风景,不在远方,只在当年

    关于故乡,记忆的回廊里,总悬挂着最生动的画面,晓风晨露,暮色苍茫,田埂上,水塘边,田地里,散落着行走的农夫浣女,悠闲归来的牛马. 炊烟飘过黛瓦,袅于山间:倦鸟披着晚霞,归于旧巢.世上的人家竟是那般繁华 ...

  • 【依依琴行杯散文大赛】绿萍丨日暮乡关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绿萍:原名孙志平,山西省文水县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诗词学会会员.现就职于山西省文水县教育局,中学高级教师,山西省教学能手.曾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若干. 日暮 ...

  • 《探索•发现•徽商》第六集《日暮乡关》

    <探索·发现·徽商>第六集<日暮乡关> 司马狂/文 这个纪录片,从偶尔发现的那一刻开始,我就知道点击率不会很高,因为大多数的人都只是叶公好龙而已,所以对于能坚持每天都看这纪录片 ...

  • 日暮乡关 ——故乡是画是史是戏是谜又是诗

    日暮乡关何处是, 遥望南天愁缱绻. 年年新岁不归人, 我在北国怀故园-- 我爱赏画, 绍兴是一幅赏不完的画. 一泓镜湖,三大名山, 引王.谢大家南迁, 以酒酿成多少美篇. 迤逦浙东唐诗路, 徜徉青山碧 ...

  • 日暮乡关:溃败中的坚守

    我出生的那个叫"六雷"的村子 那天吃早餐的时候,我忽然冒起回老家看一看的念头.这想法像一根火柴扔到一束干草上,把我呼啦啦地点着了.正月初四早上,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与家人一起开始了 ...

  • 心言堂 | 日暮乡关,依稀流年

    炊烟黛瓦,袅袅山间,时光似乎从未老去,青山碧水,一如往昔.世间的繁华,归了风尘,故乡的种种,流年依稀.萦绕在记忆里的,是那无忧无虑的点点滴滴,在田间奔跑,在山间欢笑,晨曦穿了雾,暮色铺了一江.岁月不轻 ...

  • 刘佩学:日暮乡关(外一首)

    [总第078601期] 日暮乡关 作者:刘佩学 青春走丢了 总得有一个交待才行 即便找不回来 总得知道到底去了哪儿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雁过也会留声儿 哪怕哀鸣 所幸一意孤行否则 早就没有心思去 活出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