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义

文:张宇奇 聂传安
许多孩子在小学都是成绩优秀者。但是进了一中,突然发现身边的高手太多,自己不知不觉“泯然众人”,于是有所失落。
暂时的失落不可怕,及时的振作才可贵。
一班张宇奇的文章《我的意义》深深阐释了这一点。

“一米八八,下一个。”(开头从这里开切,很不错)
体育课跳远测试的成绩钻进我的耳朵。对于这个不好的成绩,我的内心已没有了什么起伏。(立定跳远,一个大小伙子,这个成绩,的确不怎么样)
开学至今,一直没什么突出表现的我,慢慢相信并接受了这么一个现实:我是一个平庸的人。(前段事实,这段为结论。很多小学时感觉比较优秀的孩子上了初中都有这般感受)
秋风萧瑟,给我的身体裹上了外衣,也给我的心披上了一层薄雾:我没那么容易接受外界的温暖和善良,经常会有妒忌的想法。(由不好的感受,产生不良的心理。语言很凝练。这是文章的“起”。)

上完体育课,紧接着就是学生大会,我怀着应付的态度去了。当我缓缓地坐下来,听到现场嘈杂的声音后,已然有些不耐烦。(因不如意而产生的沮丧在继续加重。这是文章的“承”)
我如坐针毡,内心十分紊乱。此时,一个温柔的声音闯进我的世界,我猛地抬起头,寻找声音的主人。(这是文章的“转”)
原来是校领导在讲话,与以往不同的是,那位女老师,好像全身都散发着光芒:端庄的姿态;细腻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她并没有提及学业,像一位仁爱的母亲一般!所以,我听得格外认真。(原来,领导的讲话对孩子的影响有如此之大!)
她告诉了我的意义。(不仅是她告诉了,更是你听懂了!)

回到班里后,我依然沉浸在她的演讲中。老聂开始了组织调换座位的工作,班里的同学按部就班地走动,不一会儿,班里就安静了下来。(这是文章的“二转”)
“现在开始师徒相认,徒弟先站起来。”为了更好地学习,老聂还分配了“师徒”。听到这句话,我毫不犹豫地起身,这时,我的同学让我坐下。(这个场面有点戏剧性)

“什么,我是老师?别开玩笑了!就我这成绩……”我忐忑地坐下,听从发落。令我没想到的是,老聂环视一圈,居然满意的笑了。(对,你就是同桌的师父!)
他赋予了我的意义!(不是他赋予你的意义,而是你自己证明了自己的意义)
这一刻,我是学生,却又成了“老师”,我是一中人,也是中国人!(文章顿时升华!让生命瞬间升值。这是文章的“合”)
我,也有意义。(点题,强调主题)

不怕别人优秀,不怕高手如云。在这样一个平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亮点,你也许不经意中成为别人的“师父”。
于是,“我”的意义在于别人的认可,在于自己价值的实现。
宇奇此文结构巧妙,起承转合分明。跑步不好,表现平庸,此为起;学生大会,情绪低落,此为承。如果文章延续这个情感下去,文章必定显得非常“平”。
可贵的是,宇奇“转”了;不仅“转”了,而且是进行了“两转”!

改变他的低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美丽、仁爱的校领导的讲话,这让他产生心灵上的触动;一个是老师竟让他成为别人的师父,这让他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内外的唤醒,让他终于知道自己并不平庸!
于是文章就来到了最后的“合”:“我,也有意义”!
中学阶段,“起承转合”之法是写作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此法能让文章摇曳生姿、波折起伏,引人入胜。
宇奇文章足以说明之。
温馨提示: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的优秀作品,希望您看后能:
1、点下面左下角的“分享”;
2、点下面右下角的“在看”。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