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斌:我的小学老师 2024-07-31 12:11:32 我的小学老师 岁月就是一把剪刀,将过往的日子剪成许多碎片,零零星星地存储在记忆里,挥之不去。小学的学习生活于我过去四十年多了,用近半个世纪来形容或许能感觉到时间跨度之大。能张口就说出名字的小学老师留存在记忆里的仅剩三四人而已。 朱鹤龄 朱鹤龄老师是我小学一二年级的班主任。那时的学校还是用我们吴氏祠堂改的。诈输大队、檀山大队、五星大队这三个相邻大队组成了诈输公社。公社办有初中、高中,均与我们小学一起在吴氏祠堂上课。小学是各大队有各自的,有的偏远些的自然村是小学几个年级合成一个复合班,五星大队的卢湾村就是。诈输大队的解巷、张巷、诈输岗适龄小学生在解巷小学,而徐巷自然村四个生产队的则是在他们村里徐氏祠堂上一二年级。还清晰记得是曾祖母带着我去学校报名上学的。吴氏祠堂是在解巷七队东边,坐北朝南。一进祠堂大门是个天井,左右各有一个厢房。厢房朝天井开着一排窗,房门是朝着第一进大厅开的。低年级的老师办公室在进门右手厢房。当时是在厢房门外放了一张桌子作为新生报名点。我们这届是由朱鹤龄老师负责新生报名的。曾祖母递上户口本后,朱老师仔细看了我的出生年月并简单核实了一下,认为没有达到新生入学的条件,还差一两个月,怕赶不上其他同学的学习。一看不能上学,曾祖母有点着急了。连忙跟朱老师说:'我们家孩(xia)子聪明呢。会做算学、也认得字。’朱老师让我数了数,又出了两道算学题目让我做了。可能是觉得还行,起身进办公室与人商量了下,同意入学了。此刻再看朱老师中等个头,虽没曾祖母这个小脚老太高,头发也有点花白,看上去和曾祖母一样慈祥、和蔼可亲。说到我的识字大概与家庭有关。当时的诈输大队没有什么工业,有个果树队是农业之外的副业。果树队是从九个农业生产队抽调人员组成。在一个名叫小山的丘陵岗坡的土山种植了大片桃树,桃树结桃怕虫咬,每个桃子均会用纸套套住。纸套是用旧报纸裁剪成合适大小进行糊边,做成类似信封样的纸套。每年冬天果树队的队员都要完成一定数量的纸套。因祖母在果树队,每到冬天农闲全家人得在家糊纸套。在这算是闲暇的时光里,父母和祖父会教我识字和一些简单的算术。我们的启蒙教育相对于村里同龄的孩子可能早一点。生产队里曾有人挑唆,不让我们上学。理由是我父母都初中毕业,我们这一代就不要再上学了。当然这也是因为家庭成分的原因。二年级时学校开'批林批孔’大会,我代表班上发言。又有不少人跳出来反对,认为不该由我上台发言,理由还是家庭成分不好。我不知道朱老师是顶着多少压力让我上台发言的。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是替朱老师回家拿她的老花眼镜。那天朱老师不知怎么忘了带上老花眼镜了,想让同学帮跑个腿,去她家拿一下。说她家老头退休在家呢。大家积极响应、踊跃举手。我因不太认识路,是和小虎两人一起去的。因为家庭成分,住一个门洞里的曾叔祖也喊我们“小地主”(在村里,比我们家田多的成分也就中农。祖父有点学问不和人),父母举债在老街的外围砌了三间两厢瓦房,带着我们与家庭分开过。小虎是邻村张巷的,住得离我家不远,俩人是要好的同学。朱老师家在镇江西南十里长山北麓的小华山,属于蒋乔公社,离我们学校大概有七八里路程。我和小虎一路有说有笑、连走带跑,很快帮朱老师取回了眼镜。大概在我们升三年级的时候朱老师退休了。 吴秀荣 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吴氏祠堂被拆了,在原址改建新的解巷小学和初中。解巷是吴氏祠堂所在地。几个生产队的人都是姓吴。是南宋抗金名将吴璘→吴挺与吴曦一支的后裔。解巷小学的校名一直沿用到上个世纪末学校大合并。解巷小学的教学质量一直不错。诈输公社撤并到了蒋乔公社,在蒋乔公社里诈输的教学质量也是名列前茅的。很多人考出去上学,留外地或者城里。本地生源不足,学校被合并了。闲置的学校后来被卖了,再后来也被征地拆迁了。学校教学质量好大概也得益于一批知青老师。吴秀荣老师就是其中之一。不同于后来下放的知青有集体宿舍。她们被分住在社员家里。因为教我们大概还兼着班主任,需要对学生进行家访。到我家的时候是曾祖母在家。当时我家在老街外围,有点偏僻,是由曾祖母过来帮着照看门的。因为是按人口分口粮,我则是跟祖父母一起吃饭。家访的内容已记不得了。倒是曾祖母的问话一直没忘。她问吴老师“多大了?”回说:“二十七了。”再问:有小孩子了吗?回说:没结婚呢。再问:谈对象了吗?吴老师被问得脸红,我们小孩则开心的笑了,仿佛知道老师的什么秘密似的。那时找个农村的就得一辈子扎根农村。人在农村找城市的估计也不是那么容易。后来吴老师上调回镇江城里了。再后来听说进了镇江大市口的中百二店。长大了的我曾去大市口中百二店远远地看过她,终没有上前去叫一声“老师”。 吴 广 小时候学过司马迁的《陈涉世家》,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对陈胜、吴广名字有很深印象。当吴广老师来教我们的时候,别有一番滋味。吴广老师算清瘦型的,是学校里老师中最不苟言笑的一位。这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他是全家下放到我们村里的,但不是那一种知识青年的下放。据说他曾经在国民党军队做过团长,是不是起义的不清楚了。作为旧军人,他走路和站在讲台上永远是身体笔直。军人的气质融进血液里,长进了骨头。彼时的他已不存在威严了,他是不是属于“地富反坏右”一类我不知道,属于被改造对象是肯定的。只是他曾经戎马不事稼穑,无法从事农事。丢掉马鞭之后执了教鞭。他的板书是一流的,只是讲课严肃,课堂上的气氛并不活跃。他也住老街,在我老屋对门。但房子只是住后面一进,前面一进是生产队的磨坊,进出都要穿过磨坊。他很少出门。夫人白白胖胖的官太太的样子,也不会农活。好在子女渐渐长大了,大女儿已在生产队上工。大女儿出落得很标致,受到我们村里的民兵连长---又红又专的贫下中农的代表的追求。处了对象,会住他家。因住的地方不大,村里传出过一些笑话。尽管是对门,很少看见他与村里人交流。已记不得他是不是到了退休年龄不教书的。后来落实政策,在镇江城里新建的李家大山小区分了房子,全家回城里了。这一回就没有见他再回来过。他和吴秀荣老师虽都姓吴,但不是我们润南吴氏这一支。想来此地也没有什么值得他留恋的人和事。倒是他大女儿因婆家在村里,偶尔看见过几次。再后来城里拆迁,他儿子在我们这买了回迁房住下来了,曾经看到过几次。解巷小学校长记得有个叫鞠荣庆,一个瘦瘦小小的老者,可能不是我们小学时的校长。关于其他老师的人和事已经没有太多印象了。 赞 (0) 相关推荐 知青岁月 无怨无悔知青路 作者/张妙芳 公众号第76期 无怨无悔知青路 张妙芳 我是69届初中毕业生."老三届"大部分下了乡,当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政策有所调整,"69.70.71"这"小 ... 川江记忆——少女之梦(一) 作者:江邦英(丽蓉) --谨以此书纪念父母百年诞辰,并献给长姐八十华诞.祝愿长姐与夫君耄耋牵手至期颐,共享美好生活! 何知礼院士简介:四川高县人,世界著名的矿物学和地质学家.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乌 ... 散文||当民师的日子 当民师的日子 民师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和特定历史的符号.在我的一生中,我当过民师,经历了当民师的辛酸苦辣,也尝过当民师的甘甜. 1978年4月我当兵退伍,1980年参加民办教师招考被录取.从此,我 ... 散文《热血岁月铸丰碑》———我心中的大柳树中学 龙川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甘肃省漳县新寺镇大柳树中学,其实是大柳树小学附设初中部.在村里闲庭信步,走到村东头学校门口,总是情不自禁地朝里凝望, ... 知青岁月 长沟流月去无声 作者/刘春莲 欢迎转载本公众号的作品,转载时 注明转自<唐山知青诗社>.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一个月内未收到本刊发布信息,稿件可自行处理. 公众号第70期 长沟流月去无声 刘春莲 1965年7月,我考入唐山 ... 王学章:代课的日子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代课的日子 作者 | 王学章 原创 | 乡土中原( ... 绵绵追思悼父亲(上) 本文作者:陈旭升 今天是我父亲去世十六周年纪念日.十六年来,我似乎还没有彻底从失去父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每到亡人们的节日前,我经常会在梦中见到我的父亲.开始几次都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我握着父亲的手,后 ... 谢国庆:我在丰宁坝上草原下乡的日子 知青岁月点滴 2020年1月5日,我接到丰宁县政协邀请函后,我们十几位老知青坐上中巴车去参加丰宁文史(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专辑)出书仪式.到达县里后,丰宁县委.县政协领导对我们的到来举行了欢迎仪式,表示热 ... 成才卜子,依然恋你(下) 本文作者:卢丰 成才卜子,依然恋你(上) 成才卜子,从人文历史上说推崇教育.育人为先.大约五十年代初,第一个创办私塾学堂的便是这个村.我从小就听说这个私塾学堂有个姓杜的好老师,现已年逾八十的退休老教师 ... 焦爱民丨在教书育人的日子里 一 能当教师纯属偶然,也是我一生命运的转折.从那时起,我接近了知识,有了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一步步走向成熟.也是从那时起,凭借着自己超出常人十倍的努力,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人生. "文革&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