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多孔板住房将全拆重建,“细则”有待出台
读懂中国楼市
“2000年以前建成、普遍采用多孔板建材、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住宅小区,开展全拆重建类创建,实现'一次改到位’。”
刚刚过去的周末,这份由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建设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2021年度未来社区创建的通知》,在社会广为流传。
这本来是一份关于2021年度浙江省创建未来社区的文件,但其中关于上述住房将全拆重建的政策更令人关注,引发众多老旧小区业主甚至全社会热议和猜想。
哪些小区要拆?
2000年以前建成、普遍采用多孔板建材、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这三个条件需全部满足,还是满足其中之一就全拆重建?
业主的安置政策如何?
是原址重建还是异地重建?
全拆重建,谁来投资?
01
哪些小区要拆?三个条件需满足几个?
这项政策,既直接关乎成千上万个家庭的重大利益,又将带来浙江省城镇未来的巨大变化。
在杭州,如果仅满足前两个条件——2000年以前建成、多孔板建材,可能至少涉及数万个家庭。
杭州市中心的老旧小区大部分属于这类。朝晖、采荷、翠苑等大型居住区,以及80、90年代各类单位大量的自建房,均属此类。
朝晖小区实景(图片来源网路)
但第3个条件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住宅小区,这一条比较难以界定。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直至90年代,中国的城市中新建的居住小区,普遍采用的仍是多孔板的砖混结构。
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小区,建筑设计和施工都极为简陋,抗震性能极差。
02
多孔板结构的危险在哪里?
1976年,一场重大的人间悲剧。
唐山大地震几乎将北方老工业基地唐山夷为平地,95%的房屋倒塌,造成24万人死亡,超16万人重伤的悲剧,那时大量6度设防的简陋多孔板结构住房,成为生命的杀手。(地震烈度,指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最大烈度均为11度。6度设防,实际上就是不考虑抗震设防。)
唐山大地震资料图
唐山大地震悲剧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部分大城市建设的居住小区,考虑了房屋抗震因素,虽然仍采用多孔板结构,但增设了圈梁和构造柱,安全性有所提升。
但在中小城市和乡镇,这一情况一直延续,直到2008年,悲剧再次上演。
在汶川大地震中倒塌的大量农民自建房,甚至部分中小学,大多仍然采用的是多孔板结构。
汶川地震资料图
这场悲剧又夺走了近9万人的生命。
幸运的是,浙江是历史上唯一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强震的省份。
03
实物安置还是货币安置?
如果是实物安置,无论是原址重建还是异地重建,理论上不会改变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或者说需求可能会略有增加。
有一部分小户型房源,可能需要增加面积。
如果是货币安置,那将是新一轮规模巨大的“棚改”(确切的说应该叫旧改)。
既会增加需求也会增加供给。
这些老旧小区被拆迁的成千上万户家庭,或将立即手持巨资涌入商品房市场和二手房市场。
同时,二手房市场的供应量将立即大幅减少。原本可能是市场供应体的家庭转而成为市场需求群体,供应减少的同时需求增加,市场供需关系将十分严峻。
从文件中“全拆重建”的字面意思理解,更大的可能性应该是原拆原建。从申报流程看,应该小区主动申报。
04
谁是投资主体?利益如何划分?
大规模的老旧小区全拆重建,重建的成本,业主应该承担一部分,但恐怕很难让老旧小区的业主全部承担。
谁来投资启动?业主分摊多少?如何评估房屋的原值?
这些政策都非常令人关注,后续各地应该还有大量的细则出台。
05
对房地产市场影响几何?
如果拆多少建多少,特别是原拆原建,理论上对房地产市场影响并不大,不增加供给,也不增加需求。
但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参与地方政府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将是未来的一项重要的经营模式。
但无论是哪种方案,对这些老旧小区的业主来说,都将是一个重大利好,住房品质将大幅度提升。
对于杭州这样在市中心分布着众多老旧小区的城市来说,将迎来一次旧城焕新颜的历史性革命。
对这一消息,公众充满期待,特别是老旧房屋的业主。
但最好不要把这一消息当成炒作的题材,官方应尽快出台具体细则。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