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记载的盗墓巨贼——焦四(中)

踌躇满志的焦四,暗地里发动了全部有生力量,各种“踩盘子”的方法轮番上阵。

那时候洛阳铲还没有传过来,他们就用铁钎取土,观察土质土色。

一遇到雷雨天,焦四就上山指挥,所有人分散到不同区域,去寻找“地动”现象。

一个月下来,神道石柱附近几十里地,几乎都被焦四找遍了,却仍然不能确定大墓的位置。

有一天正午,焦四心灰意冷之际,突然来了一场雨。

雨水打在干燥的路面上,产生一个神奇的景象:有一段路面就像石头一样,雨水根本渗不进去。

在路边一侧的田地上,作物长得病恹恹的,远不及十几米外那种野蛮生长的态势。

焦四喜出望外,情不自禁说出了三个字:“得知矣。”

原来,陵墓上方的封土,都经过层层夯筑,吸水率很低。这种夯土上,植物吸收不到水分和养料,长势自然要差。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个大墓,竟然就在人来人往的道路下方!

焦四瞅准了这次盗掘的目标,至此,本次盗墓重要的一环——“认眼”,已经被顺利完成。

根据焦四的计划,在距离“疑似墓葬”百步之远的地方,明里说要建仓库,先搭建一个草棚,业内人士称其为“团焦”。

下面到底有没有墓葬,还得真正挖下去,才能最终确定。

白天大家盖房,口号喊得震天响,仓库也盖得有模有样;晚上,则聚集在团焦里,默默挖着地道。

一天夜里,焦四就召集大家开会,制定行动方案,这种见不得光的会议,被业内人士称为“对码”。

要进入到墓穴,地道肯定是要挖的,这就是他们口中的“打窑”。

究竟如何“打窑”,是这次会议讨论的重要议题。

焦四属于“南派”盗墓贼,打窑技术也是跟随当地一位“名师”,慢慢学习而来的。据说,这种技术已经流传了上千年。

这些盗洞大多是圆形或者椭圆形,为了提高效率,一般仅比一个人宽一点,直径一丈多而已,盗墓贼通过狗爬式进出。

具体打什么样的盗洞,焦四提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是斜井式,一种是竖井式。

斜穴式盗洞一到两个人即可完成,操作简单,几乎不需要配合,并且隐蔽性好。但缺点是盗洞距离长,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和体力。

竖穴式盗洞则直奔主题,但是需要多人配合,盗墓者数人在洞口悬下长绳,另一人则乘坐竹筐而下视察洞内情况。

由于道路上经常会有行人走过,为了保险起见,大家一致决定,从团焦里打一个斜井式盗洞,直接伸向墓门。

这个大墓不同一般,不容有任何的闪失,经验丰富的焦四,决定亲自动手。

是夜,月黑风高。

行动之前,焦四再次清点了自己的装备,确保一切妥妥当当。

老鼠衣——这种衣服类似日本的忍者衣,在黑暗中几乎可以达到隐身的效果。衣服紧身利落,由缯布制成,表面略带光滑,又厚实牢靠,既能隐蔽又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挖墓三件套“铲、锹、钁”——这些,可不同于普通的农具,焦四都会到省城,找到技术最好的铁匠家,根据改装后的形制,亲自监督打造。他们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每次盗完墓,这些工具统统抛弃在墓里。可能是觉得沾染了晦气吧。

蜡烛——“人点烛,鬼吹灯”,老派的师傅们有些传统做法,进了墓室,现在东南角点一盏灯,如果灯不灭,便可以“登堂入室”了。

羊皮盏灯——焦四特地从西域专门求购了羊皮,轻薄却不失韧性,透光度又很好。即使在狂风下,灯里的火苗也不会熄灭。

麻布袋——看似不经意的道具,在盗墓过程中却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如果比较深的盗洞,就会将土先装进麻布袋中,然后搬运到很远的地方处理,绝对不会暴露位置。此外还有一个“不可描述”的作用,就是收集盗墓贼在吃喝拉撒过程中产生的“垃圾”,那种酸爽可以自行脑补。

根据这座墓的规模,焦四还特地配备麻绳、箩筐等用具。

“兵马未行粮草先动”,在焦四看来,盗墓就像打仗一样,只有前期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赢得这场艰苦的战争。

午夜子时,村子里已经是黑压压的一片,所有人都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焦四穿着老鼠衣,熟练操持着各种行头。

挖出了一个很窄的盗洞,他的头侧着朝下,用臂膀抵住洞壁,右手则则飞快挥舞着铁钁。

几个时辰下去,就已经挖了数丈。

突然间“哐”的一声,钁头与一块硬物碰击,擦出了火花。

焦四用锄头扫去硬物上的浮土,发现是一块打磨得很平滑的石板。

他的内心一阵狂喜:难道这就是传说中墓葬的石盖板?

墓葬中的石盖板,一般是经过人工打磨的,比自然界中的山石,更加平整光滑。

焦四几乎可以断定,他已经来到了一座墓葬的上方。

然而现实的残酷很快磨灭他的兴奋:石盖班像大山一样压在墓室上,靠几个人的力量根本就撬不动。

他在脑海里快速思索着曾经发掘过的墓,寻找着他们的“破绽”。

为了防止墓葬被盗,当时的工匠将墓室设计成一辆“坦克”,坚硬的砖头和石块,使他们坚不可摧的装甲。

根据焦四的经验,墓门处往往是这辆坦克的“软肋”,由砖头堆叠的防盗门并不牢靠,时间一久就会垮塌,很容易被攻破。

可当焦四摸索着找到墓门时,他惊呆了:墓门由两块巨石构成,并且使用了一种叫做“顶门器”的机关,能在墓门关闭后,自动将门从里面反锁,使用外力根本无法开启。

南越国的王族,果然都是防盗的高手,一个并不复杂的机关,就彻底断绝了焦四从墓门进入墓室的念头。

难道这是一座无懈可击的大墓?

陵墓在设计的时候,往往非常注重前、后、左、右,以及上方的防护。要么用流沙积石,要么用巨石铸铁,给盗墓贼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就是一招“聚沙防盗”,硬生生挡住了黄巢四十万的盗墓大军。

然而有一个部位,却常常被遗漏。

这就是墓葬的底部,就像乌龟一样,是藏在坚硬外壳下面,最容易攻破的“软肋”。聪明机智的古代人,往往也有百密一疏的时候。

要挖到墓底,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焦四自有他的办法。

这样一个宏大的工程,单打独斗自然是不行的,此时必须发挥团队的力量了。

在一个阴天的夜晚,天空中飘着小雨,四处,伸手不见五指。

焦四挑选了团队中精壮能干者五人,连同自己,看了一个良辰吉日,齐刷刷换上老鼠衣,在半夜时摸索到墓葬的上方。

焦四先是安排两人自上而下打了一个竖穴,一人乘竹筐而下,两人控制着绳索升降,一人望风放卡。

先行下去的“排头兵”,是焦四千挑万选的得意门徒。

他叫阿彪。个子矮小,长相丑陋,却从小认死理,好勇斗狠,为人讲义气。

他遭奸人欺骗欠下了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焦四收留了他。从此,他像对待父亲一样孝敬焦四。

焦四没有娶妻,也没有孩子。别人都打趣说,阿彪就是他的孩子,焦四不置可否。

焦四很喜欢他,还说他长得丑,可以镇墓辟邪呢。

阿彪随身携带一个摇铃,遇有情况,便以铃声为信号,向地面通报情况。

他的任务,是在比墓室更深的地下,打一个横穴盗洞。

悬挂竹筐的绳子一点点往下放,一丈,两丈……

一直放了五余丈,仍然没有到底的意思。

羊皮盏灯的光线,逐渐现实在视野里。到处死一般的寂静。焦四站在地面,连大气都不敢喘。

终于到底了。放下的绳子大概有20米,是今天7层楼房的高度。

地下隐约传来挖土的声音,焦四稍稍舒了一口气,一切都在顺利进行着。

忽然“轰”的一声闷响,脚下接连震动了数下,传来了阿彪的振铃声。

焦四心头一紧,跺脚连呼不好。

墓道里瞬间充满了浓浓的白烟,是从墓室内喷涌出来的。

根据传统的说法,祖坟冒青烟,子女就能享受荫福,荣华富贵。

但这时冒起的可不是青烟,而是一种毒气。

而此时焦四的心里,却只有阿彪。

阿彪乘坐的竹筐内,已经没有了人。

焦四不顾墓内喷出的白烟,招呼其他人拉紧麻绳,他直接缒绳而下。

到了洞底,焦四立即寻找着阿彪。

原来,是阿彪准备从墓底打洞时,墓室由于年代太过久远,承重不及而发生了坍塌。这也是盗墓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灾害之一。

阿彪被压在残石断瓦之下,幸运的是,身边掉落的一块大石板,距离阿彪仅几步之遥。

帮他卸下身上的石块,看到他没有受太大的伤,焦四竟喜极而泣。

传统的盗墓江湖,多的是刀光剑影、尔虞我诈,能见到如此温情的一幕,实属不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