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阴阳、四时、五行,我们向大自然学习什么

周末陪女儿玩,她时不时的会调整一下鞋上的搭扣。她之所以调整,是因为,她不到处跑的时候,就把它调的松一点,这样就不会磨脚,她要跑来跑去的时候,就会调的紧一些,这样就不会脚滑。

这种搭扣,在童鞋上,还有我们很多日常的用品上,几乎无处不在,但是这个发明却和牛蒡子有关。

而对于牛蒡子的考察和运用,东西方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方式、角度和用途。

刚才提到的这种搭扣,有人也叫魔术扣、魔术贴,它标准的称呼是维克牢(VELCRO,注册商标)。

当瑞士人梅斯特拉尔带着他的狗爬山的时候,他的狗被牛蒡子搞的心神不宁,他发现自己身上和狗身上都粘上了大量的牛蒡子,把这些牛蒡子都摘下来要花不小的工夫,不过牛蒡子的这种黏性,应该说是物理黏性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带了一些牛蒡子回到家里,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他发现数以百计的小钩子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而这些钩子能够轻而易举的穿过织物或者是皮毛的空隙,从而把他们牢牢的粘在一起。对于牛蒡而言,它是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自己生存下去的可能性,是一种进化的结果,无意间被牛蒡子粘住以后,动物或者人会把它带到不同的地方,而牛蒡的生长对环境的要求又不是那么苛刻,而人或者动物就成了牛蒡种子的传播者。

梅斯特拉尔从1941年开始研究,经过几年时间的研究他仿制出了类似的结构,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小钩子和小套环为上下两面的搭扣模式,他在1955年成功获得了专利,随后就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用在童鞋上,很好的解决了儿童不会系鞋带,即使大人给系上鞋带,也很可能会因为鞋带开了出现被绊倒的情况,而这种搭扣,很多小朋友,不用专门去教,他们都能很容易的掌握这种搭扣的使用。

在中国,牛蒡长期是被作为中药存在的。前几年,牛蒡茶突然开始兴起,而这个热潮是从日本传过来的,因为我们现在各种比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等,牛蒡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在医书上的记载,最早见于《名医别录》,成书于汉末。以恶实为正名,其功能“主明目,补中,除风伤。”《本草拾遗》增“主风毒肿、诸瘘”功用。

梅斯特拉尔通过观察牛蒡子的结构,发明了维克牢,被广泛应用。我们的先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把牛蒡子作为中药来使用,其实都是观察自然,向自然学习的结果。而这种观察、学习、应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经过了长期的实验的结果。

其实,我们很多的发明、创造都是向大自然学习的结果,而不同的文化,学习的角度、方式,使用的方式都带有不同文化鲜明的特点。

对于这两则材料,很多人可能会做出很多不同的解读,不过,我们一直强调,各种文化,其实都是观察这个世界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我们只有不断丰富我们看这个世界的角度,我们才有可能看到更真实,也更有趣的世界。

前一段的文章里,我专门写过,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种师道文化

中华民族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重视教育的民族了,中华民族的有一条重要的美德就是尊师重道。如果大家去思考一下,会发现,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种师道文化。为什么这么说呢?儒家不用单独说,孔老夫子被尊奉为万世师表,其他诸子也都很讲究师道传承,哪怕是像法家、墨家这些讲求实用的诸子门,更不用说那些以传承技艺为主的中医、工匠等老行当,都无一例外的讲究率先垂范、言传身教。

古代祭拜的顺序是天地君亲师,其实天地也是师,是最根本的师。庄子的大宗师,就是要让大家以自然为师,以天地为师,老子就更不用说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是同样的道理。

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可以说是”类象文化“,就是观察天地运行的规律,从对自然界的观察中总结规律,用于规范人类社会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这里既有对大自然的崇拜,又有对大自然的敬畏。同样,我们把人文和天文并列,把天地人称为三才,一方面既说明了人的伟大和重要性,同时也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

中国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模仿,应该是从天文学开始的:天文学,”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明·顾炎武)。天文和人文的概念的出处很可能就来自《易经》: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贲卦的象辞)。

刚柔交错,天文也。这里的刚柔交错是指阴阳迭运、刚柔交错的自然变化过程与法则,包括了天地生成的过程和运行的规律,这才是天文学。

文明以止,人文也。可能很多人不太明白为什么要文明以止。贲卦:上艮为山,为止。下卦为火,为文明。这里的文明以止,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文明是对人的约束和束缚,这个约束既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含了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社会的规范。

阴阳、四时、五行,这些词我们现在都经常用,也还都时长能够听到,但是却很少有人真正的了解他们的来源,因为我们现在用这些词,和它们的本意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一提到阴阳五行这些内容,我们就很容易和算命、风水这些东西联系起来,也非常的容易被神秘化。

其实,最初阴阳和五行是两套文化系统,分别来自于西周部落和殷商部落。最初他们之间并没有交集。

最早的阴阳两个字的本意就是指太阳能够照到的地方为阳,太阳照不到的地方为阴。而不是我们后来认为的抽象的概念。后来逐步引申出了,太阳能够吵到的地方热就会阳,比较凉的地方就为阴。后来再逐步发展演化,就有了男为阳、女为阴等等越来越抽象的概念。

一直到现在人为什么需要占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算卦,就是为了决疑,也就是让别人给自己拿主意。占卜的占上边是卜卦的卜,下边是口,占卜所得的像需要通过某个人的口来解释,其实,占卜所得的结果,是解卦的人的意思。为什么有人能够解卦,而且准确率还不错,其实是经验的总结,以及能够通过求卦的人的反应推断出占卜者的需求。再就是一些解卦会把结论说的很含糊,会有很多解释的空间。这已经属于占卜之术了,这不是我们介绍的重点,当时北方的占卜主要是用龟壳、牛骨等等。而南方的吴越等国则是采用树根或者竹根剖开,分成两片,都是外凸内平,用于占卜,占卜的时候把这两片一起扔出去,凸面朝上为阳,平面朝上为阴,如果两个一个阴,一个阳,占卜的结果就是吉。这种方式被称为掷筊,掷是投掷的掷,筊上边是竹字头,下边是交通的交。

到了商朝末期,周朝初期,也就是周王朝的前期,将南方的阴阳和西方的八卦结合起来,就以阴阳作为两爻的基本符号,并以阴阳两爻不同的叠加组合形式来表示八卦,阴阳最初和八卦结合的时候,还只是一种占卜的手段,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开始用阴阳来解释宇宙的过程,例如老子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一般解释这句话是说道由阴阳组成,一阴一阳不是一剖为二。不是静态的割裂的。这个关于阴阳的动态平衡,我们前边已经讲过了。

这就是阴阳的由来。

我们再来看看五行,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五行的文字记载是在《尚书·洪范》里,是明确的出现了金木水火土的说法。其实,最早的五行,也基本上都是指实际的这五类物质。但是除了金以外,其他的四行,也就是四种物质因为跟我们的先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相对而言,这四个比较重要,金也有,但是没有那么重要罢了。

从近些年的考古发现来说,在甲骨文里就有五行的说法,应该是比《尚书·洪范》要早的多。甲骨文大部分记载的就是殷商族,或者说是殷商部落时期,他们是一个喜欢迁徙流动的部落,以畜牧业为主。因为不能支持牲畜的肉,他们就用牲畜的肉去和附近的以农业为主的部落进行交换,换粮食,所以,最早的商业基本就是从殷商部落开始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被称为商人,他们建立的朝代被称为商朝的原因。对于一个不断迁徙的部落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方向感。现在有很多学者认为,最早的五行就是五个方向,其实,也就是东南西北中。对于殷商部落而言,能够辨别方向,既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而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和能力。在缺乏对方位、方向以及如何科学的辨别方位和方向的时候,能够辨别方向就成了一件相对而言比较神秘的事情和能力。后来五行也逐步演变成了解释天地以及宇宙生成的方法和工具。后来也被用为解释世界本来就是有统一多样性的特点,也就是万物都是由五种物质构成的。五行从最初的方向的代名词到后来的五种元素,再到后来的五行生克的理论,也就是无形之间的动态关系可能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五行的生克制化,其实是五行相生和相克真正统一起来,应该是到了汉代以后的事。这本来是两套五行的解释系统。为什么后来慢慢统一起来了,形成了一套系统,原因就在于要用相生或者相克套理论单独去解释王朝的更替,以及王朝的合法性的时候,单独用其中一个系统,对于各个朝代的更替都没办法实现自圆其说。

这大致就是阴阳和五行的各自起源和发展的情况。阴阳和五行初步的合流以及融合为一体,基本就是从管子这里来的。

阴阳五行的合一,最早的文字记录应该就是《管子·五行》这一篇。

这一段原文是从:故通乎阳气,所以事天也,经纬日月,用之于民........秋者司马也,冬者李也。

这一段原文基本上是对于阴阳和五行的各自发展的一种记录,和我们现在学术界的研究也基本吻合。这里就不逐字逐句的解释了。传统上不好解释的就是,黄帝泽参这一句。这里基本的解释是,古人以天为阳,以地为阴。就是通晓阳气是为了顺应天时,用于指导先民们的生产和生活,搞清阴气的消长,其实这里可以理解为地气,也就是为了把握地利,两者结合也就是节气的由来。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二十四节气不同,管子里的节气是三十节气,一年是360天,也还不是我们现在的365天。所以那时候的节气,使用时间长了以后就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我们后来的24节气和一年365天就是不断精确的过程。当然,在管子的时代,也有类似于现在闰月的操作,我们就不展开具体讲了。

这一段里的“经纬星历,以视其离”其实就是观察天象、总结规律的过程。其实,掌握了天时和地利,也就不需要占卜了,也就不需要靠占卜来决定农业了。用历法和节气就可以安排农业生产。所以,这里的黄帝泽参,就是说这个历法和节气就是由黄帝来制定的。

这就是阴阳和五行融合的过程

在《五行》这一篇之前是《四时》。就是阴阳和五行结合制定出了一套月历,这应该就是最早的历法之一。

然则春夏秋冬将何行?东方曰星,其时曰春,其气曰风,风生木与骨。….五政苟时,春雨乃来。

这一段就是讲根据一年四季的天时的不同安排一年的生产生活、祭祀以及军事训练。可以说,这个时期,我们的先民对天时、地利的理解,以及运用已经让他们开始脱离了蒙昧,起码是最高层级的那些人已经懂得了如何去运用这些东西实现有效的统治。最后又用天文来约束人文,中国的文化就是法天则地的文化,就是学习天地的规律来约束人的行为,这就是人文的来源。也就是《周易》上所说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说,阴阳和五行的融合是在《幼官》这一篇才真正确立的。

我们都知道,在诸子百家里有阴阳家,但是为什么后来阴阳家没有了呢?一个重要原因是阴阳家一部分慢慢的融入了道家,或者说道教更为合适,中国的很多术士,包括后代的堪舆、占卜以及一些古代的科学都和阴阳家有关系;还有一部分阴阳家融入了兵家,也被称为兵阴阳家。

阴阳家的代表是邹衍。《汉书·艺文志》中的“诸子略”对阴阳家有明确的概括:“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其所长也。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简单来说,阴阳家的根本宗旨就是顺天道而为之,如何顺天道呢,就是按照春夏秋冬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办事,类似于“顺则昌,逆则亡”的意思;另外,阴阳家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特别重视天文历法,根据天文星象来观察时事变化,有诸多禁忌,行事多受限制。

《管子·幼官》这一篇里,其实就是用天文折射人文,也就是我上边说的,用天文来规范人文。

为什么说真正的把阴阳和五行结合起来的就是幼官这一篇呢?因为幼官和幼官图这两篇就是把阴阳配上五行相生的序列,再配上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形成了一张当时的世界地图。这种组合叫做月令,所以幼官和幼官图里有很多的具体的用天时指导农业、人事、军事的内容。不过这里需要注意一下,这里的月令和月历还不一样。就是他比月历多了很多政令的内容。也就是上边说的四时教令,也就是一年四季,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我们后来的传统的月份牌还有这种模式的影子。

这里也已经明确的涉及到了根据天时养生的内容。也就是做到人与天地的频率调和,才能真正领略天地之大美,也才能成就人之大美。

《庄子·大宗师》: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简单的翻译一下:

知道哪些是自然的作为,哪些是人的作为,就达到了认识事物的极点。知道自然的作为,是明白事物出于自然,自然而然;知道人的作为,是用自己的智力所知的,去保养爱护自己智力所不能知的,以使自己享受天然的年寿而不中途夭折,这才是智力对事物认知的最高境界。

大宗师,大不是大小之大,而是指宇宙本体。大宗师的意思不是狭义上的一代宗师,而是要向自然学习

可能使用宗师这个词最多的是江湖和武林,宗师叠出,门派丛生。但是武术从何而来?很多人会说是从老师那来的,那老师又是从哪来的?老师的老师,那老师的祖宗从哪学来的?都是向动物学来的,向自然学来的,很多武术门类,都是从老虎、蛇、熊、猴子这些自然界中互相攻击、自我保护的方法学习和总结来的。

我们现代人,过度的以我为中心,而忽略了我们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物,因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只有自己,现代的都市又让我们远离了大自然,让我们离天人合一更遥远了。

其实,《庄子·大宗师》给我们了两条很重要的启示,一条是向大自然学习,也就是知天所为,也就要知天道,另外一条就是要知人之所为,也就是知人道。而前提就是要放下我们那无比看重的”自我“,真正的放下身段,学会以大自然为师,知天道;以人为师知人道,我们才能领略天地之大美,成就人生之大美。

(0)

相关推荐

  • 天文与人文的复合 | 七政

    前段时间,我们学了天文基础知识.天球,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和三大天球坐标系.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将学习天球内的和我们关系密切的日月金木水火土七大星.古人称之为七政也叫七纬.七曜.七政,既然加上了一 ...

  • 奇门遁甲 | 详说阴阳和五行

    奇门遁甲依托于博大的中国文化而生,其中最为根本的有阴阳学说.五行理论.天干地支.河图洛书.历法节气等.只有了解这些最根本的理论才能真正了解奇门遁甲.今天我们先聊聊阴阳学说. 1.何为阴阳学说? 阴阳学 ...

  • 《淮南子》卷8本经训诗解8太一阴阳四时六律

    题文诗: 帝体太一;王法阴阳;霸则四时;君用六律. 秉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含吐阴阳, 伸曳四时,纪纲八极,经纬六合,覆露照导, 普氾无私;蠉飞蠕动,仰德而生.阴阳者承, 天地之和,形万殊体,含 ...

  • 雨凡说易学以先进易经理论为根本出发点,遵循阴阳协调五行顺畅

    1082-雨凡说易学 以先进的<易经>理论为根本出发点,遵循阴阳协调五行顺畅,实现天人合一.mp4

  • 阴阳与五行(建议收藏)

    一.何为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源于<易经>,是我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古人通过对宇宙的观察,而建立的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是中国哲学理论之根.阴阳最初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 ...

  • 十干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一.十干的来源 十干由五行所生,五行是阴阳在人道的具体落实和细化.五行是阴阳二气作用到人道,分化成金木水火土,它为阴阳的载体,是阴阳的细化.五行再细化就生出了万物,即为十干. 因此十干就是人道的万事万 ...

  • 《易学命理》详说阴阳和五行(二)

    五行理论是万物变化的总规则,与阴阳学说相关.五行蕴涵着阴阳关系,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元素构成,五种各具特性的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便形成了宇宙间万物生长与消亡的规律和原因. 五行学说最早 ...

  • 尚先早课|人有两目九窍,天有四时五行

    上句节取自<灵枢·邪客>:"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伯高答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此言天人相应, ...

  • 阴阳与五行生克

    浩瀚宇宙,渺渺冥冥,不生不灭,无始无终.宇宙因廻转有常而有不易,因不易之易而有变易.变易不易本是一易,一易双分而论却终归一论,简中论繁则繁中出简,故归一而谓简易! 廻转之易之"中心" ...

  • 阴阳与五行的运行(法则)规律!!!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