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后疫情时代“互联网 教育”与教育学科的责任担当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第十二届学术文化节

名家讲坛之陈丽教授专场

2021年5月28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第十二界学术文化节名家讲坛之陈丽教授专场成功举办。本次讲座主题为“后疫情时代'互联网+教育’与教育学科的责任担当”,主讲嘉宾为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科带头人、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主任陈丽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科带头人

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技术委员会主任
陈丽教授以历史眼光看待教育信息化进程,分析“互联网+教育”阶段在线教育的实践创新,阐述“互联网+教育”的内涵,解析当前推动“互联网+教育”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命题,呼吁教育领域所有人以团结、智慧、勇气扛起历史责任,解答时代命题,展现时代担当。此数言,振聋发聩。我们在征得陈丽教授同意后将本次讲座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后疫情时代互联网+教育”与教育学科的责任担当

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变革是一个历史的进程,我们当前正处在这个历史进程的“互联网+教育”阶段。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教育涌现的实践创新加速了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端倪的显露。新冠疫情之后,互联网成为信息空间,是教育的重要空间。人们对“互联网+教育”的认识不应囿于将传统学校教育搬到互联网上来提高知识的传播速度和扩大知识的传播范围,而是人类构建基于三空间(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的教育生态体系的过程。同时,构建基于三空间的教育生态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坚信,新理念和新原理、新环境和新工具、新方法和新范式、新体制和新机制是“互联网+教育”时代的主题,也是时代命题。推动构建基于三空间的教育生态体系需要教育领域所有人以团结、智慧、勇气扛起历史责任,解答时代命题,展现时代担当。

一、在线教育的实践创新

1、时空灵活改变传统教学组织方式

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实践中出现了新的班级组织方式和教师职能分工。如疫情期间,邯郸市在线教学的班级组织方式是按照学业水平组班,相同学业水平的学生组成“大班级”,当前学业水平最优秀的老师承担该班级的教学职责,而其他老师则承担该班级的辅导职责。这种教学组织方式能够更有效的配置优质教师资源。2020年5月,人社部新增在线学习服务师职业也肯定了教师职能分化的积极作用。

2、互联互通促进人和物的全社会共享

互联网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除了通常意义上优质数字资源共享之外,还涉及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和优质物理资源共享。如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该计划为北京市郊区县初中生创造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即他们可以在课后根据自身需要通过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选择和点播北京市所有教师的一对一辅导服务。北京市初中实践活动管理服务平台则是优质物理资源共享的一个典型案例。互联网整合全社会的人和物的资源来为教育服务,最终,教育将与社会深度融合。

3、过程数据促进了精准评价和科学管理

人们在互联网中的行为被转化为实时、持续的数据。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行为被转化为教与学全过程数据,这些数据能够支撑精准评价和科学管理。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大纲编写专家合作构建学科知识3*3分层模型,结合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数据,为学习者实时画像,基于此为学习者精准的推送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过程数据还精准的反映教师的教学投入和教学质量,为教育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教学管理、学校管理、教育系统管理都将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这也推动了教育研究范式的发展。

4、信息众筹改变了知识的属性

互联网除了推动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的变革之外,还推动了知识观的发展。传统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由少数知识分子生产,以文字符号的形式存储于有限的书本中,具有静态客观、普遍抽象和分科系统的特点。而新知识观认为,知识是由互联网中的所有用户以群体智慧汇聚的形式生产,以网络的形式存储于信息空间中,具有动态主观、境遇操作和综合碎片的特点。基于新知识观的教育教学能够拉近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之间的距离,有效的培养适应当前我国发展需要的具有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创新型人才。

5、关系网络化使教学过程变为复杂网络系统

关系网络化使教学过程变为复杂网络系统。在互联网环境中,教学中的关系由简单的线性关系转化为非线性关系。这种教学关系呈现出复杂网络的特点:自组织、涌现和不确定性。相对于课堂教师预设的教学,互联网中由学习者内在动机驱动的学习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更容易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复杂学习现象。传统线性系统的确定性管理思路也将不再有效。

6、系统联通推动了教育本质的发展

互联网改变了教育的本质。2005年,国际教育领域关于教育本质的认识出现了一种新思想,即联通主义。联通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由生理的神经网络、过去经验的概念网络和信息网络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结果。其中,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它为信息网络的极大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人们不仅能够与确定社会关系的学校、老师、学生构成信息网络,还能与互联网中的各种实体建立更广泛的信息网络(包括人、资源)。而联通主义的教学观则认为,教学就是帮助学习者建立有价值的信息网络。这颠覆了人们对教学作用的认识。联通是互联网时代教育的新本质,换言之,教育就是帮助学习者与世界建立动态信息网络。

二、互联网成为教育的重要空间

互联网成为信息空间,人类教育空间由两空间(物理空间、社会空间)转变为三空间(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与前二者相比,信息空间具有时空灵活性、资源共享化、行为数据化、信息众筹化、关系网络化、系统联通化六个鲜明的特征。这将使得教育的组织方式和体制机制发生巨大变化。“互联网+教育”是人类构建基于三空间的教育生态体系的过程。

我国当前“互联网+教育”理论和实践都走在国际前列。疫情期间中国的超大规模在线教学经验被广泛的传播到世界各国。但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互联网+教育”要健康有序的发展,还需先找准着力点和完善保障体系。

三、推动“互联网+教育”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1、升级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

人类教育空间是支撑人类教育事业开展的基础设施。信息空间融入原有的教育空间体系并与原有教育空间相互作用构建新的教育空间体系。这个过程需要关注教育专网、教育平台体系、数字校园和学习终端的建设和推广。其中,教育平台体系的建设对教育组织方式变革尤为重要。

2、深化教学改革,健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互联网作为新的生产力为教与学、教育评价、教师队伍建设和全民终身学习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其中,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的指挥棒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与传统学校教育相比,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教学能够收集和分析学生学习的过程数据、多维数据和阶段数据,为落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提供了途径和手段。

3、创新服务业态,优化教育服务供给体系

人民的教育人民一起办。教育与社会深度融合,就是互联网支持全社会资源为教育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灵活和个性的教育服务的需要。在推动教育与社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设备环境服务业态、教育资源服务业态和在线教育服务业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加强鼓励和引导,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不断完善体制机制,规范新型教育供给主体,优化教育供给质量,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提升产业服务水平,让新生事物健康有序成长。

4、提升管理效能,助力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数据是互联网带来的新要素。合理利用数据和网络,可以再造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效率。如北京师范大学的一站式服务大厅,过去许多需要面对面才能办理的业务,现在可以在网上直接办理,减少业务办理环节。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允许多方参与到教育中来,推进教育高校协同监管,如家校通。进一步挖掘数据的价值,还可以为教育管理和教育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如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的周亚博士利用北京市人口数据预测未来北京市对学校和学位的需求,为北京市教育管理和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数据以及互联网可以提高管理效能,再造管理流程,重构管理逻辑,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战胜当前基于数据的教育治理体系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挑战,可以从健全标准规范体系,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健全多元参与机制等方面发力。

四、教育学科的历史机遇与现实责任

推动“互联网+教育”发展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保障体系。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同能力;加大财政支持,完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专业支撑和技术保障;强化网络安全,营造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其中,推动教育科技创新,是教育学科的机遇和现实责任。

我们坚信,新理念和新原理、新环境和新工具、新方法和新范式、新体制和新机制是“互联网+教育”时代的主题,也是时代命题。需要教育领域所有人以团结、智慧、勇气扛起历史责任,解答时代命题,展现时代担当。当前教育领域二级学科之间已有交叉合作的趋势,如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联合申请课题,共同研究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做好教师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基本教育理论研究院已经在部署、组织专门的学术论坛,召集全国、全社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破解这些问题。期待更多的人加入到“运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队伍中来。

(注:正文中“互联网”均指“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一代信息技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