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后疫情时代“互联网 教育”与教育学科的责任担当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第十二届学术文化节
名家讲坛之陈丽教授专场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科带头人
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后疫情时代“互联网+教育”与教育学科的责任担当
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变革是一个历史的进程,我们当前正处在这个历史进程的“互联网+教育”阶段。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教育涌现的实践创新加速了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端倪的显露。新冠疫情之后,互联网成为信息空间,是教育的重要空间。人们对“互联网+教育”的认识不应囿于将传统学校教育搬到互联网上来提高知识的传播速度和扩大知识的传播范围,而是人类构建基于三空间(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的教育生态体系的过程。同时,构建基于三空间的教育生态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坚信,新理念和新原理、新环境和新工具、新方法和新范式、新体制和新机制是“互联网+教育”时代的主题,也是时代命题。推动构建基于三空间的教育生态体系需要教育领域所有人以团结、智慧、勇气扛起历史责任,解答时代命题,展现时代担当。
一、在线教育的实践创新
1、时空灵活改变传统教学组织方式 |
2、互联互通促进人和物的全社会共享 互联网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除了通常意义上优质数字资源共享之外,还涉及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和优质物理资源共享。如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该计划为北京市郊区县初中生创造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即他们可以在课后根据自身需要通过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选择和点播北京市所有教师的一对一辅导服务。北京市初中实践活动管理服务平台则是优质物理资源共享的一个典型案例。互联网整合全社会的人和物的资源来为教育服务,最终,教育将与社会深度融合。 |
3、过程数据促进了精准评价和科学管理 |
4、信息众筹改变了知识的属性 |
5、关系网络化使教学过程变为复杂网络系统 |
6、系统联通推动了教育本质的发展 |
二、互联网成为教育的重要空间
互联网成为信息空间,人类教育空间由两空间(物理空间、社会空间)转变为三空间(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与前二者相比,信息空间具有时空灵活性、资源共享化、行为数据化、信息众筹化、关系网络化、系统联通化六个鲜明的特征。这将使得教育的组织方式和体制机制发生巨大变化。“互联网+教育”是人类构建基于三空间的教育生态体系的过程。
我国当前“互联网+教育”理论和实践都走在国际前列。疫情期间中国的超大规模在线教学经验被广泛的传播到世界各国。但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互联网+教育”要健康有序的发展,还需先找准着力点和完善保障体系。
三、推动“互联网+教育”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1、升级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 |
2、深化教学改革,健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
3、创新服务业态,优化教育服务供给体系 |
4、提升管理效能,助力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
四、教育学科的历史机遇与现实责任
我们坚信,新理念和新原理、新环境和新工具、新方法和新范式、新体制和新机制是“互联网+教育”时代的主题,也是时代命题。需要教育领域所有人以团结、智慧、勇气扛起历史责任,解答时代命题,展现时代担当。当前教育领域二级学科之间已有交叉合作的趋势,如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联合申请课题,共同研究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做好教师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基本教育理论研究院已经在部署、组织专门的学术论坛,召集全国、全社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破解这些问题。期待更多的人加入到“运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队伍中来。
(注:正文中“互联网”均指“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一代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