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一部《甄嬛传》

编辑文章






我读《甄嬛传》系列小说的时候,是十八岁,第一次离开家乡,去了遥远的城市,在那里靠着流涟紫营造的宫廷唯美肃杀,凛冽凄凉气氛自我陶醉,打发闲暇枯寂时光。

宫廷小说数不胜数,但是拥有《后宫甄嬛传》这般斐然文采,恢弘格局,而又刻画出参差斑斓,错综复杂的人性,丰富饱满,令人津津乐道人物形象的,少之又少,这正是我为何对它情有独钟的原由,以至于它被翻拍成电视剧后,我也不忘初心地追随。

在流涟紫诗意情怀之下,其实寄予着无尽的人世的辛酸与凄凉,这是这部长篇系列小说除了美不胜收之外,另一项值得称道的地方,而陌生的时代与环境更加满足了观众对人性对时代的“窥视”欲望。

其实原著当中是没有具体点名哪朝哪代的,一方面写作者不必刻意去追究繁复而刁钻的历史真相,免得历史考据癖们指指点点,口诛笔伐,减少创作难度,另一方面,也正是这种刻意抹去身份标示的时代氛围的营造,才让人产生一种推此及彼,以小见大的视觉,也就是说,这种故事,这些女性的悲剧,可能发生在历朝历代,这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深了原著的悲剧性以及经典性。

小说的女主角甄嬛,是一个聪颖大方,蕙质兰心的女子,从选秀当中脱颖而出,在皇宫中咬牙生存,历尽艰难险阻,遭遇爱情变故,亲信背叛,尝尽酸甜苦辣,看清人情世故,终于逢凶化吉,独占鳌头,贵为一朝太后。

可是结果呢?她老了,只能靠着那些刀光剑影,波光粼粼的回忆寂寞地度过余生,那些陪伴过她的旧人,要么被她整死,要么被自己整死,总之,没有几个得到好下场。








她一生最爱的那个男人,终于是远隔青山外,她曾经渴望仰赖的那个男人,结果不过是将她当作一个“替身”。

人生的悲剧是该聪明的时候,我们只能拙劣地愚蠢,因为那时候我们年轻,而等到我们精明干练,心眼清透的时候,却再也没有博弈或者共舞的对手和精力。

我们换来了成片成片的人生经验,与叫后代赞不绝口,眼光发亮的人情世故的感悟,但是我们已经没有多少用武之地了,这就是容貌枯萎,双鬓雪苍的纽怙禄太后那一个紧跟着一个的叹息,一阵紧接着一阵的疲倦地垂目低眉的心境。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想做纯白的羔羊,心平气和,安然无恙,但是世道却总是叫一些丑不堪言的东西生生地逼到了我们面前,要么缴械投降,要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毕竟凡夫俗子,又不是耶稣基督,或者是阿弥陀佛,哪有那么慈悲为怀,宽宏大量。

真实的生活就是,你爱去地狱你去,反正我是不去的,至少现在不去。

从被动到主动,从芬芳的青兰花到复仇的血红玫瑰,她比较幸运,因为她成功地突出重围,笑到最后,寂寞寂寞是一回事,活下来又是另外一件事。虽然那样的活着,也仿佛是悲凉,但是管得了那么许多吗?人类求生的本能欲望气势汹汹,哪容得人一时间高瞻远瞩。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女人逆袭的全过程,我们看着她受伤,然后咬牙站立起来,而且姿态很漂亮,我们自己怯懦的性情仿佛获得了加持,达摩克利斯之剑仿佛就此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隐藏的贪婪,绝地反击的傲慢,机关算尽的聪明,仿佛一时之间获得了印证。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每一个被甄嬛吸引的人,男人或者是女人,或多或少都在心底将她当作见佛杀佛,见神杀神,扬眉吐气,睥睨天下的自己。

正是因为平凡的生命中,我们大抵是轻易无法获得这样的机会的,所以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的狼子野心,还有对身边乌烟瘴气的势利氛围的绝望控诉,和挣扎反抗,仿佛获得了另一种层面的实现——一种纯乎精神的自我欣赏与自我愉悦。

她赢了,却是以一种血泪交织,爱恨不得的方式夺得的胜利,在金碧辉煌的华袍与冠冕背后,她不过曾是一个渴望获得一个“积石如玉,列山如翠,郎艳独绝,世无其二”的男子的小女人,而且今日或许仍旧是,她只是逐渐明白了人生不如意——有时候,我们渴望奢求的是一些东西,而世道推给我们的,又往往是另外一些东西。

一个女人在政治上拥有多大的荣华,她就得为之付出多大的牺牲,即便她志不在此,没有几件事情真的是我们想要就能要的,我们想不要就能够干干脆脆,从从容容不要的,因为从进宫的那一天起,她就注定失去了这一生最珍贵却也是最难保存的东西,那就是自由,无论是肉身的,还是心灵的。

这是她一个人的悲剧吗?不见得。皇后一副黄面婆的模样,守着一堆锦衣玉食,却巴巴地盼着那个心意漂浮的男人的心。她的悲剧在于她的不知足,过度的自作聪明终于蒙蔽了她的心。

她表面上宽宏大度,而内心却阴险毒辣,每一次害死别人的孩子,她就以为自己的地位会多一分安稳,那个男人的心就可能少往外偏一点点,她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皇后之位何以得来,或许她明白,她只是不愿意承认。

她爱他,而他心有旁人,这本就是一桩愁惨的苦情戏码,而她偏偏还要在这样森严冷酷的锦绣地狱里寻觅独一无二的钟爱,那她就只能永永久久地望洋兴叹了。

其实她和甄嬛,在某一点上,何尝不是同病相怜的可怜人,因为从始至终,或许甄嬛好一些,她们两个都是靠着一个尸骨已寒的女人而获得了今天能够把握的地位。

宜修封后,绝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已故的纯元皇后心怀愧疚,而甄嬛进宫,路人皆知是因为她容貌与旧人的几分相似。

为了死死地守着这一个“旧”字,皇帝埋下了自己悲剧性的命运,虽然也未尝不是令人感慨唏嘘的痴心,同时也酿造了数不胜数的女性的悲情哀歌,虽然到最后,不是真的谁将谁推入了深渊,而是我们各自为各自“活下去”的欲望自食其果。安陵容如是,年世兰如是,曹贵人如是,其她的后宫佳丽们,何尝不如是。








每个人施展自己的手段,要么被人踩在脚下,要么站在别人的头顶,不是真的她们有多么无情,而是那样的制度,那样凶险的深宫内苑的环境,使她们不得不如是。

生杀予夺,成王败寇,男人的争斗激情澎湃,女人的世界也难逃风风火火。

那也怨不得天,尤不得人了,但是他们有一点好处,就是可以堂而皇之地将冤孽推给封建时代的反人性的本质,可以将自己的命运推给更高级的社会的黑暗。虽然她们自己是看不透这内里的悲观本质的,但是后人看得到。

活在今天的我们不一样,再也没有那么多借口推卸责任,自圆其说。虽然社会环境也未尝不是极端凶险的,如果想要出头,想要扬名立万,想要做人上人,那就要吃得苦中苦,克服不知道多少个九九八十一难,做那浪里淘沙,沙中拣金的金子。这个过程,并没有一部《甄嬛传》轻松多少。

不过我们终于不能有事没事下个毒,有聊没聊放把火,有空没空推下水,有心没心焚个断子绝孙的香。

我妈反感《甄嬛传》里的你争我夺,她说有什么意思,一群女人为了一个男人,死得死伤得伤,她的世界是单纯的,一个丈夫,两个孩子,一天三顿饭,她当然没必要计较太多,她的欲望单纯,对这个世界的需索简单,不过是一家和和睦睦,儿女健健康康。

当我们的欲望膨胀,当我们拥有了更多的贪婪与奢望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看到《甄嬛传》的苦心孤诣——所有的骄人的成绩,背后都有阴惨惨的伤口,和累累的“尸体”。

我们自己的路,都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我们所有的蹉跎,都是自己作出来的。我们有了选择,就只能为它负责,至于最后是鲜花还是荆棘,那只有上帝才知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