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生记
谋生记
◎草木灰
第一次出门时,他仅十四岁。十四岁本该是白天坐在教室里夜晚承欢在父母的膝前,或者是假日的天空放逐手中的风筝。而在三十年前,他背上几件换洗的衣服去外地谋生。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眼看着父母整天灰头土脸起早摸黑地干活仅是勉强地糊口,青黄不接的时候,完全是靠借贷过活,读书的学费交不上,看他们这样辛苦,他就死活不再上学。
出门那天,天还未放亮,母亲阿宝就畅着大嚷门死劲地催父子俩起床赶路,锅台上的锅饼已经烫熟,是阿宝昨天好话讲尽向邻居借的二升米轧粉做的,三哥想吃一口被母亲斥骂了一顿。
爷俩拎起蓝布包和村里两个小伙伴到江口小火轮码头。
六点四十分,余姚-----宁波。
沿河简易的小码头,几个挑脚的生意人疲惫地靠在旧木椅上,父亲吧哒吧哒地抽着劣烟,时间好像凝固似的。小火轮终于拉响了汽笛,三个小伙伴爬进船舱,他跨过船弦转背的瞬间,父亲的眼角里噙满了泪水,孤零零地呆在河边的石阶上,哽咽的叮嘱早已被小火轮的马达声掩灭。他的心酸酸的,一股咸味深深地吸噎进嘴里,那是他第一次流出有别与以往遭母亲挨打时的眼泪,隐隐约约地懂得了文人们笔下叫感情的东西。在他的心里,男儿有泪不轻弹,他发誓在外面一定好好地干,养活自己不让父母难过。
小火轮呜呜地向宁波开去,姚江清澈无比的水被小火轮漾起一圈圈水花。两岸的灰瓦村落,河边的农田、庄稼、树木在初夏清晨凉爽风里散发着清香,这样的景致很快将他们心头的别绪吹散。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不仅外面是如此地海阔天空、世界是如此的的精彩。
半日过去,城市的繁华就呈现在眼前。宁波一座听说中的城市---那个吹牛大王讲宁波的江厦桥八月十五吃的月饼掉下到月末还没有到江面,如今真的横亘在面前,比起家乡的破落村庄,贫瘠的土地,这里真像是天堂啊!
当天,他与同伴新江、到建荣姑姑家,事先建荣姑姑已寻好干活的东家,他们分别上了鄞县、梅坞的车子。
他的东家也有三个身强力壮的男孩,加上他,四个青皮后生整天跟着男主人摇着乌篷船到河里柯鱼摸蚌,憨厚的男主人每天啧着女主人给他温的水酒,唱着甬剧惬意足了。他想起他的父亲,被贫困累断了筋骨的父亲。。。
异乡的天空虽然美丽,最初的兴奋和好奇褪去。想家的情绪一天天地滋长,新江不到二个星期就逃回家,十四的少年,他在信中没有诉说外面的委曲,懂事地说自己很好,他明白,此时的家里米缸早以告磬。母亲也到上海做娘伊去了,大哥已去当兵,回去只是挨饿的份。在这里,活是累,但能管三餐大白米饭,最苦最累睡过一夜又有力气了。告诫自己必须坚持下去。
父亲听说新江回来了,便迫不及待地打听他的近况,得知那边很苦,受人家的支使,在梦中看自己的儿子在别人家里听使唤受委曲。最终,急匆匆地从家里赶往鄞县把他领了回来,善良的主人给了它十元工钱(当初说好只管饭没有工钱的)。他揣着十元钱,感激东家的善意。
回家不久,就跟着师傅学手艺去了,许多年过去了,这次谋生的经历他永远不会忘记,在某一个黑夜他给女儿讲了他浪迹江湖的第一次谋生。
我的眼泪悄悄地滑下,我只能将他的手牵起,在心里说,我们永远在一起。
万小依(网名:草木灰万),上虞永和人,药士,学生辅导班老师,热爱诗歌。诗歌刊于早期娥江文艺《黑板》、野草诗刊《漂》、《这一天》,剡溪诗刊《我是秋天的一棵树》《活着》,也喜欢旅行和书法。
诗集荐读 诗集《来去之间》分为“走笔江南”“在途中”“来去之间”共三辑。 诗人麦秸以一个外乡人的眼光且行且吟,在南北两地边走边唱,如一个行者,在不断地赶路中捕捉闯入眼前的景致。纵观全篇,在蕴含大量绍兴水乡、江南元素的同时又呈现出渭北的地域风貌,一列火车、一面湖泊,一座古桥,一棵老树、一桩交集,一段过往,皆成笔下物,细细捧读有一种别样的心绪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