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视界】有关黄帝内经南北政的探讨------黄帝内经导读
因为怕说不明白也看不明白,本文作者都有点觉得啰嗦,可是面对千年以上的黄帝内经南北政问题,又不得不多费口舌,稍微遗憾的是,后世一千多年许多对于南北政的认识都有偏差,可以想得见,对于阴经寸关尺的脉法早已经失传。为什么又不影响后世一些从医大家看病呢?作者以为,从黄帝内经记载的十种古脉法到脉经的三十六种,不能说去简就繁,只能说在传承中有所丢失。
本文不想多配图例,所以一例以外只有一例。如果还是看不懂,请看前文配图;如果还是看不懂,那么建议你,黄帝内经的十种古脉法,其中之一的寸关尺,你讲永远不懂。此外,这张图笔者不能说贡献千古,但是视角极宽,比如说有关易学的三易理论即连山易、归藏易、周易,我们都可以依据本文极地雄鹰的配图,加以联想,但愿想得明白。
黄帝内经中至真要大论,论言人迎寸口相应的情况,在阴之所在在寸口是怎么情况的时候,岐伯回答说,视岁南北,可知之矣。自古以来有关内经南北政的问题争论不止,有以下几种典型的说法:
一是以甲己土为南政,其余年份为北政之年;
二是以戊癸火为南政之年,其余年份为北政之年;
三是以巳亥为界限,地支以亥子丑寅卯辰和巳午未申酉戌两组划分南北政;
四是以卯酉为分界线,地支以卯辰巳午未申和酉戌亥子丑寅两组划分南北政;
五是以寅申为分界线,地支以寅卯辰巳午未和申酉戌亥子丑两组划分南北政。
南政和北政,对于人迎和寸口这种古脉法非常重要,由于司天在泉的时间性,在对比脉动阴阳大小,尤其是确定发病阴脉的时候,少阴在泉时尺候和寸口有应和不应的情况,厥阴和太阴在泉时有右不应和左不应的实际情况,因此对于依据时间差异性实践人迎寸口脉法的时候,这显得尤其重要,比如不应寸口的时候用寸口,不应尺候的时候用尺候,这是一定会误诊的。
暂且不说以上争论谁对谁错,也不用研究这五种提法的理论基础,我们仅仅从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原文,来仔细看,南北政究竟是怎么划分的。
一、尺候和寸口
应该说,寸关尺脉法,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中医在使用,只不过在确定病情时使用方法与内经所载的古脉法不同而已。
按照阳动阴静的角度,积日累月,积寸成尺,很显然在关口前后分出了阴阳之位,寸口为阳,应天,应阳之动;尺候为阴,应地,应阴之随。由于阴阳交互,六气司天在泉的往复运动,阳之动有动于上下之位的区别,尺候和寸口才会上下各自有位,各自分时而应。
二、天地阴阳与尺候寸口
由内经原文,我们很容易知道天地阴阳的划分,那就是客气六步循周,司天气位和司天气位的左右间为上为天,在泉气位和在泉气位的左右间为下为地。在谈到气位的时候,如何通过天地数来确定一岁中气交之位时,内经原文如下:帝曰:天地之数,终始奈何?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数之始起于上,而终于下,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上下交互,气交主之,岁纪华矣。故曰位明,气月可知乎,所谓气也。很显然,这是说明天地交互合气治五运,是由气交于中来进行六气的岁纪的,阴阳交互,也是气机升降的必然。那么六气在六位中循环往复,代表阴阳之动的尺候和寸口也一定会上下交互相应,也一定会由于司天和在泉的气位不同,形成应和不应,应左还是应右的几种情况,这就是天地之理。
三、黄帝内经记载的应尺应寸的情况
黄帝内经中天地阴阳是以火金为阳,水木为阴,土居于中的角度确定的天地人三位。那么按照天地阴阳的角度对应,寸口为阳为火金之位,尺候为阴为水木之位,这是从阴阳之理的角度推测尺候和寸口的阴阳位置。下面我们看黄帝内经中是不是这样论述的。
原文: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太阴司天,则左不应。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这是寸口的记载,黄帝又继续问:尺候如何?岐伯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左右同。
我们把上面这几段原文拆分到具体年份进行原文分析如下:首先是三阴在泉的情况,十二地支的顺序是按照客气司天的顺序排列的,那么三阴在泉之年一定是少阳、阳明、太阳三阳司天,可见,寅卯辰和申酉戌的年份均为三阴在泉之年;同理,三阴司天的年份就是巳午未和亥子丑的年份。
其次是三阴在上和三阴在下的情况,按照太阳黄道划分,很显然:巳午未申酉戌的年份为三阴在上,亥子丑和寅卯辰的年份为三阴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