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青铜器-中邮篇(4)殷代铜器-斝与尊
原创 魔都斑马 集邮者
特63-殷代铜器共八枚,其中第四枚-斝(jia)与第七枚-尊(zun)一同出土,其中的尊(现称龙虎尊)几乎被认为是当时商代文物中最炫目的一件,曾经让文博界为之惊叹。
器物介绍
兽面纹斝 商代晚期
商代晚期的兽面纹斝,1957年安徽省阜南县月儿河出土(一对),高46.5厘米,口径22.2厘米。其中之一现藏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 实物图
铜斝器身呈圆形,一侧有鋬,腹壁饰有兽面纹,口沿有两柱作为装饰。作为酒器,在中原商文化中发现很多。在淮夷聚居区的安徽省境内发现的这件铜斝与中原极其相似,表明了当地文化与商文化之间的亲密交流和融合,并已达到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
龙虎尊 商代晚期
现藏国家博物馆的龙虎尊实物图
龙虎尊和兽面纹斝一样,1957年安徽省阜南县月儿河出土,高50.5厘米,口径44.9厘米,足径24厘米, 重26.2千克。
器口侈大,直径过肩,颈部较高,下部收缩,呈大喇叭状。肩部微鼓,下折为腹,呈弧形收敛作圜底,圈足,上饰十字镂空。器肩部饰三条曲身龙纹,圆雕龙首,探出肩外,活灵活现;腹部以云雷纹为地,装饰三组虎食人纹,寓意诡秘;圈足饰饕餮纹。整器工艺精湛,花纹线条洗练,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龙虎纹青铜尊腹部的虎食人纹以浮雕虎首为中心,左右双身,口含一人。人无衣冠,身饰花纹。采用这一构图意在从正面表现猛虎的完整形象,但正面又无法体现虎的雄伟身躯,于是便采取轴对称的布局使虎身向两侧伸展,商代饕餮纹也是运用此种构图。此外,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钺上、“司母戊”青铜方鼎耳外侧及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的春秋晚期鸟兽龙纹壶腹部,均有类似的虎食人像。
国家博物馆 司母戊鼎 鼎耳
今藏于日本泉屋博古馆的虎食人青铜卣,整器为猛虎食人的立体形象,更为逼真。在商代玉器上也见虎食人像。东汉王充《论衡·订鬼篇》引《山海经》佚文,记有虎噬鬼魅之说。此种虎食人像或许是取于此意,借以震慑邪祟。
虎食人卣
龙虎尊 虎食人纹
今安徽阜南地区在商代是淮夷部族的聚居地,此地出土青铜器的形制、纹饰明显受到中原商文化的影响,龙虎纹青铜尊即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例。
关于虎食人主题,可以参考《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人兽母题纹饰卷》一书。
类似龙虎尊的青铜器仅有一例,为1986 年三星堆 1 号器物坑出土了一件类似的虎食人纹尊,李学勤先生认为“三星堆的一件是继承着阜南朱砦那件的, 或许两者同有所本,是一条发展链上的两个环节……自阜南的尊到三星堆的尊,纹饰演变的轨迹和中原地区是一致的。”
三星堆出土 龙虎尊
出土经过
1957年6月间, 阜南县朱砦区常庙乡火星农业社社员徐廷兰在该社小运河月儿河段地区打鱼, 无意中发现龙虎尊等殷商时代青铜器八件(包括了一对斝), 附近村庄的群众闻讯后纷纷前往参观, 适有阜南文教局同志到该乡工作, 听到这一消息, 当即与安徽省博物馆联系派人前往出土地点进行稠查。经调查, 从河岸及河心的土色各方面推断, 可能是很早以前 由于河道变迁 , 把埋藏在地面上的整个墓葬内殉葬器物 , 全部冲没在河心内的。
一般认为这些器物年代在商代中期至殷墟早期之际。李学勤先生认为该组青铜器时代介于二里冈期及殷墟早期之间。这充分肯定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及同中原商文化的关系。施劲松先生认为虎食人纹尊中,安徽阜南尊时代较早,年代在二里岗时期。南方商代大口尊的流传也应是从安徽阜南向西到两湖、重庆大昌和四川广汉三星堆,最后折向东北
到陕西城固一带。《全集》将这两尊排在商中期。(《全集》 1-115, 116, 117, 118, 119)
关于本组青铜器的时代, 朱凤瀚先生认为爵的年代可晚至殷墟铜器分期的二期第Ⅱ 阶段,斝、觚均不晚于殷墟铜器一期,二尊不晚于二期第Ⅱ 阶段。《殷墟的发现与研究》一书中认为 1957 年阜南月儿河所出土的器物时代近殷墟三家庄期。
通过鉴定,八件青铜器分别为:龙虎尊一件、兽面纹尊一件、铜斝(jiǎ)一对、铜觚(gū)一对。铜爵(jué)一对,时代为商代晚期。其中龙虎尊是极为少见的精品。1959年《文物》第二期作了综合报道,并登载了全部照片。以下是同出土的一些其他器物。
兽面纹觚 现藏国家博物馆
觚 现藏安徽博物馆
兽面纹尊 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兽面纹爵 现藏国家博物馆
兽面纹鬲 现藏国家博物馆
作者 ✉ 魔都斑马 | 编辑 ✒ 集邮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