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解读8

【原文】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1),忽忽(2)眩冒而巅疾(3);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4)胁满。帝曰:善。

夏脉如钩,何如而钩?岐伯曰: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夏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5);其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6)。帝曰:善。

秋脉如浮,何如而浮?岐伯曰: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毛(7)而中央坚,两傍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秋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8);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9)。帝曰:善。

冬脉如营(10),何如而营?岐伯曰: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11),故曰营,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如弹石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冬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解(12),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中清(13),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帝曰:善。

帝曰:四时之序,逆从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岐伯曰: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帝曰:然则脾善恶可得见之乎?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帝曰:恶者何如可见?岐伯曰: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夫子言脾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其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四支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14)。

帝瞿然(15)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藏之藏府(16),每旦读之,名曰玉机。

【注释】

(1)忘:当为“怒”。

(2)忽忽:指精神恍惚。

(3)巅疾:指头部疾病,如头痛、眩晕等。

(4)胠(qū):指腋下胁肋部。

(5)浸淫:指浸淫疮。

(6)气泄:指矢气。

(7)毛:指浮脉。

(8)愠愠然:郁闷不舒。

(9)上气见血,下闻病音:气逆咳血,下闻喘息之声。

(10)营:沉实有力脉。

(11)沉以搏:脉象沉实有力。

(12)解:懈惰倦怠。

(13)(miǎo)中清:,指部位,季胁下,挟脊两旁虚软处,肾外当。清,清冷。

(14)重强:重,谓脏气重迭。强,谓气不和顺。

(15)瞿然:惊悟貌。

(16)藏府:指藏物之所,此指藏书之库。

【白话详解】

黄帝问道:春季人的脉象如弦,请说说这个弦脉是怎样的吧?岐伯说:春脉是肝脉,属东方的木,具有万物生长的气象,因此它的脉气弱软轻虚而滑,正直而长,所以叫做弦,如果与此相违背,那就是病脉。

黄帝问:怎样叫做相违背呢?岐伯说:脉气来时,实而强,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如果脉气来时,不实而且微弱,这叫做不及,主病在内。黄帝问:春脉太过与不及,都能够发生怎样的病变呢?岐伯说:太过了,会使人发怒,发生目眩头痛;如果不及,会使胸部作痛,牵引背部,向下两胁胀痛。黄帝说:讲得好!夏季的脉象如钩,那么怎样才是钩呢?岐伯说:夏脉就是心脉,属于南方的火,具有万物盛长的气象,因此脉气来时充盛,去时反而衰弱,犹如钩的形象,所以叫做钩脉。如果与此相违背就是病脉。黄帝说:怎样才算违背呢?岐伯说:其脉来时盛去时也盛,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如果脉气来时不盛去时反而充盛,这叫做不及,主病在内。夏脉太过与不及,都会发生怎样的病变呢?岐伯说:太过会使人发热、骨痛、发浸淫疮;不及会使人心烦,在上部会发生咳唾,在下部会矢气。

黄帝说:讲得好。

秋季的脉象如浮,那么怎样才算浮呢?岐伯说:秋脉是肺脉,属西方的金,具有万物收成的气象,因此脉气来时,轻虚而且浮,来急去散,所以叫做浮脉。如果与此相违背,就是病脉。黄帝说:怎样才算违背呢?岐伯答:其脉气来时浮软而中间坚实,两旁是虚空的,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其脉气来时浮软而微,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黄帝说:秋脉太过和不及都会发生怎样的病变呢?岐伯说,太过会使人气逆,背部作痛,郁闷而不舒畅;如果不及,会使人喘呼咳嗽,在上部会发生气逆出血,在胸部则可以听到喘息的声音。黄帝说:讲得好。

冬季的脉象如营,那么怎样才算营呢?岐伯说:冬脉是肾脉,属于北方的水,具有万物闭藏的气象,因此脉气来时沉实有力,所以叫做营脉。假如与此相违背,就是病脉。怎样才算违背呢?岐伯说:其脉气来时,如弹石击手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如果脉象浮软,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黄帝说:冬脉太过与不及,发生的病变怎样?岐伯说:太过会使人倦怠、腹痛、气短、不愿说话;不及会使人的心像饥饿时一样感到虚悬,季胁下空软部位清冷、脊骨痛、小腹胀满、小便变色。黄帝说:讲得好!黄帝说:四时的顺序,是导致脉象逆顺变化的根源,但是脾脉主哪个时令呢?岐伯说:脾属土,是个独尊之脏,它的作用,是用来滋润四旁的其他脏腑。黄帝说:那么它的正常与否,可以看得出来吗?岐伯说:正常的脾脉看不出来,但是病脉是可以看得出来的。那么脾的病脉是怎样的?岐伯说:其脉来时,如水的流动,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其脉来时如鸟啄食,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黄帝说:你说脾是孤脏,位居中央属土,滋润四旁之脏,那么它的太过与不及,都会发生怎样的病变呢?岐伯说:太过会使人四肢不能举动;不及会使人九窍不通,身重而不自如。

黄帝惊异地站了起来,跪拜后说:很好!我已经懂得了诊脉的根本要领和天下的至理,考察四时脉象的变化,诊察脉的正常和异常,它的精要归结在于一个神字。神运转不息,向前不回,倘若回逆而不运转,就失掉它的生机,这是极其重要的真理,是非常微妙的,把它记录在玉版上,藏在内府里,每天早晨诵读,就把它叫做玉机吧。

【按语】

五脏对应四时的脉象:肝脏应春,端直而长,其脉弦;心脉应夏,来盛去衰,其脉钩;脾旺于长夏,其脉弱,随长夏而更代;肺脉应秋,轻虚而浮,其脉毛;肾脉应冬,其脉沉坚。这就是所谓的应于四时的五脏平脉。中医脉学的内容十分丰富,一般区分为28脉和36脉,而《内经》强调四时脉,所谓四时脉就是春夏秋冬所相应的脉。春脉为弦,春天的时候阳气开始释放、升发,阴寒还没完全消退。此时阳气要出来,阴寒就会阻挡它,束缚它。这样阴阳相互抵抗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就形成了脉的弦象。因此,弦脉正好反映了春天的阴阳变化,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太过与不及。此外,弦脉还与情志因素有关。夏天的脉是洪脉,又叫钩脉。夏天阳气在方向上与春天一样,阳气升发,向上向外。

但此时阴寒已经消退,没有了束缚因素,脉气就像完全张开的翅膀,很自在很逍遥地飞翔。所以,这个时候的脉就是洪脉。夏天见到这个脉,这叫应时脉,是正常之象。如果其他时间也出现这个脉,就是非时之脉,是不正常的。秋脉毛浮,即轻虚而浮之义。言其浮者,轻取即得,言其毛者,轻虚之象。故其浮不是表病之浮,而是阳气欲敛的一个象征。冬为石脉,冬日阳气收藏起来,不去鼓动阴血,不去阳加于阴,脉就收藏起来。可见脉象是阳气的表现,阳气出来它就浮起来,阳气入里它就沉下去。因此切脉诊病时必须考虑季节因素。

【应用举例】

《内经》论四时正脉形状,然因时变易其中,总不外和柔平缓气象。

盖和缓为土,即是胃气,有胃气而合时,便为平脉。所谓太过不及者,言弦、钩、毛、石之脉,与时相应,俱宜和缓而适中,欲其微似,不欲其太显,欲其微见,不欲其不见。如春脉,当微弦为平。若太弦,是为太过,则气实强而病生于外矣;若不弦,是为不及,则气虚微,而病生于内矣。其弦、钩、毛、石之太过不及,病亦犹是,不但不见春弦之太过不及,而反见浮毛之秋脉,当升而反降,当生而反杀,气机大逆,是谓克贼,未有不病而死。春木既为金克,金日邪旺故死。五脏皆以此理推之,自无差失。四时有四时之脉,四时有四时之病,但土灌溉四旁,虽病变百出,必以之为本,况胃气乃水谷之精,诸脉有神,乃水谷之力也,岂不闻得谷者昌乎,诚不可不审也。(《本草品汇精要四时胃气第七》)

(0)

相关推荐

  • 《难经》学习笔记25

    十五难(第一段,四时之脉) [原文] 十五难曰: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是王脉耶?将病脉也? 然: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 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 ...

  • 《难经》学习笔记26

    十五难(第二段,四时之病脉) [原文]如有变奈何?然:    春脉弦,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气来厌厌聂聂,如循榆叶曰平,益实而滑,如循长竿曰病 ...

  • 黄帝内经解读(1)

    [原文] 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1),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2)之时,死生之期也 ...

  • 黄帝内经解读(2)

    [原文]三阴三阳经的脉象特征 太阳脏独至,厥(1)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2)当俱泻,取之下俞(3).阳明脏独至,是阳气重并也,当泻阳补阴,取之下俞.少阳脏独至,是厥气也前卒大(4),取之下 ...

  • 黄帝内经解读(3)

    [原文]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1)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2)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3).府精神明,留于四脏(4),气归于权衡.权衡(5) ...

  • 黄帝内经解读(4)

    [原文] 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1)动静,皆为变也.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2)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 ...

  • 黄帝内经解读(5)

    [原文] 黄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得(1),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形气相失,谓之难 ...

  • 黄帝内经解读(6)

    [原文]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脏脉(1)见,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期一月死:真脏见,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 ...

  • 黄帝内经解读(7)

    [原文]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1),传之于其所胜(2),气舍于其所生(3),死于其所不胜(4).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 ...

  • 黄帝内经解读(9)

    [原文] 夫平心脉来,累累(1)如连珠,如循琅(2),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 病心脉来,喘喘连属(3),其中微曲(4),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5),如操带钩(6),曰心死. 平肺脉来,厌厌聂聂, ...

  • 黄帝内经解读(11)

    [原文] 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1)者,曰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