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回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每天都在杀人...
沈从文回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每天都在杀人,河边摆满尸体。
在沈从文的家乡湘西地区,似乎杀人是一件稀松平常而又浦大喜奔的事情。《从文自传》中有一章,叫《清乡所见》。里面描写的,是他随着部队在沅州的东乡榆树湾(湖南怀化的鹤城)杀人的事情。听说要去杀人了,“大家莫不喜形于色”,四个月的时间,“前后不过杀二千人罢了!”与前任相比,算是很少的了。
沈从文9岁时,辛亥革命爆发,他懵懵懂懂,发现家里几个叔叔都不见了。问父亲说:“爸爸,爸爸,你究竟杀过仗了没有?”
父亲回答:
“小东西,莫乱说,后来我们杀败了!全军人马覆灭,死了几千人!”
沈从文回忆自己小时候在衙门参观杀人的经历这样说:“于是我就在道尹衙门口平地上看到了一大堆肮脏血污人头,还有衙门口鹿角上,辕门上,也无处不是人头。从城边取回的几架云梯,全用新竹子作成(就是把这新从山中砍来的竹子,横横地贯了许多木棍)。云梯木棍上也悬挂许多人头,看到这些东西我实在稀奇,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杀那么多人。我不明白这些人因什么事就把头割下。”
难以想象,清末民国的乱世,有多少人会这样无辜地死去。
15岁时,沈从文参加川东军队,主要工作就是看杀人。沈从文后来在《湘行散记》中回忆,部队收编了一个土匪头子,此人个子不高,皮肤黝黑,放光的眼睛彰显出勇气和精明。他曾经一个人用两支枪杀死两百多人,有过十多位压寨夫人。
进入部队后,他还是绿林习气,喜欢给人打抱不平。有一次部队抓住一个女匪首,女匪首美艳娇憨,性格泼辣,沈从文跟男匪首去看这个女人,女匪首正做针线活,皮肤白皙,眼睛很大,身段标致。两人坐了一会儿,沈从文先走了。第二天,女匪首就被杀头了,死前一句话都没说,十分平静。男匪首非常伤心,嚎啕大哭。
人命如草芥的年代,沈从文能够从湘西川东那个混乱的地方走出来,给自己改名为“从文”,开始以写文章为生,实在是造化。
1923年沈从文到北京,他给同乡解释自己为何远离故乡时说“六年中我眼看在脚边杀了上万无辜平民,除对被杀的和杀人的留下个愚蠢残忍印象,什么都学不到。……被杀的临死时的沉默,恰像是一种抗议;'你杀了我肉体,我就腐烂你灵魂。’”
沈从文这句话,恰好最近爆火的衡水中学学生张锡峰异曲同工。
张锡峰说,我是农村来的土猪,一定要拱城市里的白菜。
沈从文说,我来自湘西的乱世,一定要用文学改变着世界。
昨天历史知事还在微信群和朋友聊,我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不管是张锡峰还是沈从文,都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权利,这种改变命运的奋斗,恰恰是中国最近40年最为原始的动力。
现代社会,太多人早就迷失了自我,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也许,沈从文的散文,能够帮人找到最原始的初心,帮人找到那种改变命运的最原始动力。
从凤凰来,虽然没有值得夸耀的求学经历,但是他14岁入伍,20岁到北京谋生,这时的他迫于生计开始写作投稿,屡试屡败,屡败屡试,终于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一封未曾付邮的信》后逐渐成名,最后到北京大学任教,成为有名的作家和教授。沈从文凭着自己的坚持,留下了诸多传世著作。
今天向大家推荐一套书《沈从文给少年的阅读课》。本套书分4册,甄选沈从文的小说、散文、杂文和书信共67篇,展现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土人情、女孩子们的性灵纯真、对淳朴百姓的歌颂、对商业化都市的讽制,及其人生经历和人生追求。
这套书,是适合成年人休闲娱乐的一本书,在这里你能找回初心,重回田园。
如果家里有孩子,可以帮他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对语文应试也有相当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