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世界」丁梦周 | 徜徉于文学与书法之间
丁梦周
丁梦周(1934—2018),安徽宿州人。号南柯、荒地,别署虚静庐。原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淮北师范大学教授。历任安徽省高等学校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安徽省高校设置暨专业设置评审委员,安徽省第九届人大代表,淮北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等。书法作品曾入选省级以上书展,多次参加中日书法交流活动。代表著作有《中国书法与线条艺术》《中学生书法教材》《论书法线条的品格》《对我国传统美学观的思考》等。作品及传略被收入《中国古今书法家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等数十种大型辞书。
丁梦周先生生前是淮北师范大学教授,也是安徽省第一位书法教授。其成就涉及文学、教育、美学、美术、书法、文艺理论等诸多领域,有《中国书法线条艺术》《风雨南窗》《丁梦周书法作品集》等著作行世。他与皖南书画家黄澍有“南黄北丁”之称。大儒吴孟复称其为“美学家”“书法家”,吴先生说启功、刘开渠、虞北山、张恺帆等艺林名家“皆推重丁君,丁君书艺之工,盖可知也”。学者纪健生称其为“文艺理论与美学研究专家”“著名书法家”。纪先生曾写专文《法而后能 变而后大》论述丁先生明法思变的求学之道和成功之路,指出:“其字一出,人皆知出于先生之手,秀润古劲,法度精严,而又挥洒自如。”书法理论家穆孝天称其为“著论家”“著名书法家”。吴、纪、穆是颇有成就的理论家、书法家,他们的评论颇为中肯。丁先生的一生是文化与艺术相交融的一生,对书法后学当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丁梦周 李煜词句 45m×68cm 年代不详
文学是丁先生事业的起点
文学是丁先生从小的爱好,也是他事业的起点。丁先生在中学时代就打下了坚实的语文基础,上大学时选择的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安徽分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后来他从省城来到了淮北,这是丁先生的无奈,却是淮北这座城市的大幸。在淮北,丁先生既当过小学语文老师,也做过大学中文系教授。20世纪60年代他下放农村小学教语文时,还开设了书法课,这在那个年代可是个稀罕事儿。丁先生40岁时调进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今淮北师范大学),长期在文学院教授古汉语、写作、美学、书法等课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丁先生的朋友当中就有许多同时爱好文学、书法的。他们相互影响,互相陶染。比如说吴孟复,他曾与丁先生同在中文系,是推心置腹的朋友。吴先生在诗词、教育、语言学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对书法也有深刻认识。笔者曾见其遗纸一二,其书法之美令人赞叹。他们常在一起讨论文学与书法。丁先生的代表作《中国书法线条艺术》就是吴先生写的序,吴先生的文集《屈原九章新笺》《读书与治学》则是丁先生题的书名。这种文人间的交往实为美谈。
丁梦周 王维诗 40m×60cm 2006
文学丰富了丁先生的生活,滋养了他的情怀,使他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在文学的洗礼中,他充分感受到人间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他用生花妙笔记录了美好的生活。他那拳拳爱心、博大情怀以及其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凝结成一首首有韵律的诗歌、一篇篇怡情的散文和一幅幅精美的书作。在丁先生那里,文学创作是他的爱好,是他观照生活的方式,也常常是战胜困难的力量。在艰苦的岁月里,因有文学相伴,人生的酸甜苦辣、风风雨雨似乎都具有了诗意。古代优美的诗句常在他的笔下听到回响,他自己也留下一串串令人心醉的行吟之声。在恶势力面前,他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给自己力量;在面向未来时,他坚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条件捉襟见肘时,他咏出了“陋室不漏遮风雨,清茶伴我月三更”的诗句。在群山逶迤的乡土间,在师友欢聚的宴会上,在带领学生采风的旅途中,在食不果腹的年代里,他都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学者型的书法实践者
丁先生上小学前就开始练习书法,并将其作为终生的追求。在淮北的楼堂馆所里以及店铺招牌上,到处是丁先生的题字,他的书法可以说是淮北的城市名片。在世纪之交,人们一提到皖北老一辈书法家随口就能说出宿州的孟繁青、阜阳的李传周、淮北的丁梦周和蚌埠的张乃田,所谓“皖北孟李丁张”是也。丁先生的书法苍茫大气,如高山深林,望之无极。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张乃田先生曾说:“丁梦周先生是一位对书法有真正理解的书家。其作品生机盎然,率尔天真,有自然意趣,悬之于壁,尤为耐看。”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分为“论文”“论书”两部分,论著的结构安排明显有文书并重的意图。当代书家能够文书并重者少之又少,而丁先生是当之无愧的。他不但字写得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对书法的阐释也深中肯綮。线条是构成书法的基本要素,线条的丰富表现力使书法充满魔力。丁先生对书法线条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其影响颇深的《中国书法线条艺术》一书可以说是能够代表这个时代的理论著作。肖培金编写的《近现代书论精选》在数以万计的书法论文中精选了35篇,其中就选取了丁先生的《书法线条的品格》一文。
丁梦周 古人书论三则 40m×60cm 2006
抓住了线条则抓住了书法的关键。中国人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赋予点画以生命的品格。在总结前人论述的基础上,丁先生睿智地指出书法线条具有简约性、变异性、不易性的三重品格,并对三重品格进行深入的辩证分析。中国人对书法线条有着长期的探讨和丰富的积累,深刻之处比比皆是,想在这个基础上向前跨越一步,可谓“难于上青天”,而丁先生却做到了。他对线条的论述,既是对传统书学理论的继承,又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深入阐释,与书法线条的神性相合,对书法的创新发展,无疑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书法是高度抽象的艺术,可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古人对书法的认识往往难以明说,只能借助比喻、联想。丁先生敏锐地认识到书法审美的模糊性,指出应“以朦胧的审美眼光、清虚静寂的内心,去'玄览’,去'静观’,如老子所说'涤除玄览’和'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这样才能'超然心悟’'忘形自得’”(丁梦周《风雨南窗》)。这样才能“模糊反精到,恍惚却明晰”(丁梦周《风雨南窗》)。他的分析,使我们更加理解了为什么说书法是最具生命力的艺术,认清了书法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方向。这对指导当下及今后的书法实践有着重要意义。总的来说,丁先生的书论充满了真知灼见,是甘苦亲尝的结晶,是创新的,非拾人牙慧者可比,也不能为肤浅者所能道也。
文学书法之间的充实人生
综观丁先生的一生,文学和书法是其最重要的生活内容和方式,但又不止于此。文学和书法之外,他又是一位有多方面知识修养、视野开阔且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有着极为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精通哲学、美学,能够融合文史哲艺,并将自然、社会、人生相贯通。丁先生在书法上高屋建瓴、高论迭出,是与他有深厚的学养和丰富阅历分不开的。他往往谈自然也是谈书法,谈书法也是谈社会,对体悟人生道理多有启发。限于篇幅,下面仅谈谈他的组织能力和美学学识。
丁先生是一位优秀的组织者。1970年他参与了淮北师范学校的创办工作,1973年开始筹建美术专科班,这个美术专科班就是现在淮北职业技术学院美术系的前身。1974年在淮北师范大学建校之初,他就调入这所高校,参与中文系的创办工作,见证了中文系的发展。1983年他又受命筹建艺术系,并成为艺术系的第一任主要负责人,同样见证了艺术系的发展。他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文学艺术人才。回首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教育基础薄弱,丁先生他们所做的正是教育的筑基工作,功莫大焉。丁先生曾任淮北市四届书协主席。淮北是书法的一方热土,丁先生是这方热土上的领军人物、开辟的功臣。如今,淮北大地习书风气浓烈与丁先生的引带不无关系。丁先生还担任过省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等多种社会职务。淮北市政府曾授予丁先生“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曾授予丁先生“共和国史记·人民杰出艺术家”称号。在淮北建市50周年大庆时,丁先生被评为“淮北市杰出人物”。
丁梦周 苏轼词两阕 50cm×32cm 年代不详
我国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美学热。丁先生也积极投入对美学的研究,他还在大学里开设美学课程。丁先生是安徽省美学协会的第一届会员,曾获安徽省美学协会论文优秀奖。丁先生对美学的研究也是非常深入的。他对中国传统美学有独立的思考。他认为“朦胧式的含蓄”“封闭型的沉郁”是中国美学最基本、最主要的特征。他不盲目好古,认为传统美学观念并非尽善尽美,而是优劣并存。如何对待这种情况,他指出的道路是:“应立足于中国大地,以民族生命为本体,拆墙开门,八面来风,自我更新。”(丁梦周《对我国传统美学观的思考》)他的这些认识是极为深刻的。在书法创作方面,有人提出书法创新必须打破和谐的怪论,丁先生则持旗帜鲜明的反对态度。他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通过富有逻辑的说理,指出书法是线条的和谐世界,和谐是艺术的共同追求,分析中国艺术中和谐产生的必然性、普遍性以及社会背景,并从中西方和谐观念的差异比较中得出书法最高的审美标准是和谐,是书法创作中不可动摇的规范。这些论述在“和谐美学”中有着重要的价值。这些美学主张也反映了丁先生的人品和格调。
研究丁先生的意义和启示
丁先生的一生是丰富厚重的,他艺文养生,终生不怠,是有情怀、有担当、有底蕴、有风采的先辈。他是安徽书坛的骄傲,也是我们淮北师范大学书法学系的骄傲,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每逢新生进校时,我们都会向新生介绍丁先生的学书道路,以其为学习的榜样。
丁梦周 刘长卿诗句集联 120m×30cm×2 年代不详
丁先生有一篇以《文学与书法》为题的文章,讨论学书的路径,指出要坚持文学与书法齐头并进的道路。他说:“书史早已表明,中国书法的发展之道和成功之道,是一条清晰的文人化和文学化的道路,这是唯一的成功之路。”(丁梦周《风雨南窗》)他认为书法帮助文学作品充满厚重或灵动之美,文学则帮助书法完善和深化内涵。丁先生一生涉足文学,眷恋书法,始终与文学书法不离不弃。他曾说:“在文学领域徜徉时,想到艺术;在艺海泛舟时,想到文学。究竟谁影响谁,说不清楚。准确地说,几十年是在文学和艺术,两者愉快的'折磨’中走过来的。”(丁梦周《风雨南窗》)文学与书法有割不断的姻亲关系。书写内容的选择、自作诗文的能力、书论的阅读与理解、艺术情感的培养、书法作品的欣赏和品评都需要文学素养的支撑。单就近现代书法大家来说,无不是兼善文学和书法的,像丁先生这样在大学里同时教授文学与书法的就不少,如启功、沈尹默、王蘧常、胡小石、沙孟海、徐无闻、姚奠中等。丁先生还多次表达了对当今书法“去文学化”的担忧,认为文学直接影响艺术家的思想修养、审美趣味和审美判断,应先文而后墨。他说:“你的神来之笔就来自文学作品的审美积淀。(丁梦周《风雨南窗》)”纵观历史上的书法家,他们无不文书俱佳。这绝不是偶然的现象。丁先生曾在《书法欣赏漫谈》一文中谈到《红楼梦》:“一部《红楼梦》,从中学读到大学,从青年读到老年,每次读均有新的感受。”(丁梦周《风雨南窗》)启功和林散之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两位书法家,他们的修养十分全面,仅就《红楼梦》而言,他们就了不起。启功是《红楼梦》注解的第一人,许多《红楼梦》的版本上还印着“启功注”的字样。林散之单是《红楼梦》就读了20多遍。谁能说启、林、丁这些先生的书法成就与他们阅读《红楼梦》没有关系呢?《红楼梦》是天下最好的奇书,读一本胜过一百本。《红楼梦》中还有大量的书法文化的内容。书法家首先应做读书人,读书人当然要读像《红楼梦》这样天下最好的书。
丁梦周 王 冕《白梅》诗 45cm×68cm 年代不详
丁先生的一生,诗书相伴,成就了书法事业。丁先生是沿着传统文人的发展道路走过来的。丁先生生前十分关心淮北师范大学书法学系的成长和发展,每逢学生习作展他也会题字祝贺,勖勉鼓励。看到书法学系本科、研究生的招生工作稳步推进,他非常高兴,并祝福向着更广阔的空间发展。丁先生的书学之路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我们书法学系将坚持走文学与书法相结合的发展之路。没有文学的支撑就有可能在纷乱的世界上迷失自我,没有文学的基础就不能走上书法的康庄大道。书法学系已经走过了10余个春秋,现在我们基本形成了这样的教育发展理念:以《红楼梦》为引领,提高学生文学、文化修养,书文并重,技道兼进。当书法碰上《红楼梦》,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我们一定要努力办好书法专业,唯有如此才能告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