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锦源:信息时代的局限
文/
造谣新疆事件的思考 : 新疆棉花事件基于不真实的谣言。居然在西方社会酝酿成大事件,西方政府也懒得辨别真假,对中国一顿狂轰滥炸,结果被真相与事实再次打脸。
这事是值得思考的。
1、在空间无法跨越的前提下,信息的真伪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们的选择。流量经济在中国已经脱颖而出,网红经济渐成气候,人们为了获取流量,甚至连做人的边界都能突破。只要能获取流量,人们从来不在意事件的属性、真伪。阴谋论、虚假消息充斥期间。 网红卖假货算是其中之一。
2、西方社会基于对上帝的无限信任,乐观的认为只要赋予民众最大程度的言论自由空间和选择自由,民众会主动地扩大自己的视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而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也会在观点的自由市场上通过竞争最终胜出。当今西方网络言论环境的发展,似乎并没有验证这些乐观的人性假设。
西方的网络世界是无比自由的,他的流量经济同样存在。但进入网络世界的个体,不是都抱有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这样严肃的目的。人们进入网络世界更多的是图乐子。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真相只有一个,假消息却有无数的版本。那些真相不是因为数量太少被假象淹没了,就是占据舞台中央许久,无聊到乏味没人在意。相比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假消息,却能搅动人们的心池。对于传播别人不知道的消息,总有一种高深莫测感,还会让传播者收获“高人一等”“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于是相对于真相,在宽松的互联网环境中更多的人更热衷于搜寻和传播假消息。
互联网还没有的时代,马克·吐温就说:“如果你不看报纸你将一无所知,如果你看报纸你将获得假消息。”在传统媒体年代,编辑对于信息还有求真的要求,为了显示他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他会对不同的信息来源显示出一定的公正性,至少在报道客观事实时,不会公然编造假消息,自砸饭碗。
理论上存真的传统媒体年代,都被马克·吐温怀疑。在网络媒体时代,信息的制造者与接受者之间已经没有边界。信息时代的初期,各平台甚至允许匿名发布消息,这样的安排意味着信息的制造传播者不需要为信息的真实性承担责任。在流量经济兴起后,如果发布假消息可以收获更多的关注、带来更多的利益,就算是实名发布,有些人也不在乎“骗子”这样的骂名,相对于利益就算承担法律责任也无所谓。这么多便利条件,假消息、阴谋论哪里有不迅速发展的? 为了图安逸,只会去选取自己看得顺眼的信息。信息挑选的空间越大,对这些人来说,偏向性就越强,最终催生了网络舆论中越来越强的两极分化现象。
信息茧房理论告诫后人: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网络技术的发达和网络信息的剧增,我们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随意选择我们关注的话题,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报纸和杂志,每个人都拥有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份个人日报(dailyme)的可能。这种“个人日报”式的信息选择行为会导致网络茧房的形成。当个人长期禁锢在自己所建构的信息茧房中,久而久之,个人生活呈现一种定式化、程序化。长期处于过度的自主选择,沉浸在个人日报的满足中,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不知不觉间为自己制造了一个信息茧房。
生活在“信息茧房”里,公众就不可能考虑周全,因为他们自身的先人之见将逐渐根深蒂固。一些国家就由于这个原因走向灾难。对于生活在信息茧房的领导人和其他人而言,这是一个温暖、友好的地方。但是,重大的错误就是舒适的代价。对于私人和公共机构而言,茧房可能变成公众一种可怕的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