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后,教您谨“肾”护“阳”

清明过后,冷热交替,体感温度变化最明显。从中医角度讲,人体分为阴气和阳气,自然不同季节养气也是有区别的,《内经》曰:秋冬养阴、春夏养阳。故春夏需养阳气,保肾气。尤其对肾脏疾病的患者来说,养阳气更有利于保护肾脏功能的基本运转。

把握心情,调整情绪

清明期间的扫墓、祭祖、怀念故人时免不了会因怀念往事而心情起伏情绪不定。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易伤肝,肝喜畅达而恶忧郁。如果一个人忧虑过度则容易导致肝气郁结、疏泄不利,更有甚者会牵连到胃部,导致胃气阻滞;或因肝气久郁伤及肾阴,肝火郁于下焦而影响膀胱气化功能。

有些患者,特别是得了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一些患者,每天的心情都是郁郁寡欢,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致。虽医生对患者是积极治疗但效果却不理想,病情也反反复复时好时坏。

相反,另一些心态良好没有思想负担反而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由于他们情绪波动不大,反而有利于增强自身抵抗力,在积极配合治疗的情况下,病情就逐渐趋于稳定。

气温常变,注意保暖

春夏交替时节,虽没有了冬季的寒气,但也尚未迎来真正的夏季。早晚温差的变化更易让人感到各种不适,这个时候更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注意保暖,防止因外寒入侵而感冒

饮食节制 ,不可贪凉

清明期间,各地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饮食习俗,为迎接夏天到来,大多美食都会偏凉,生冷易伤脾胃,而人体营养和一些肾病治疗药物都需要通过脾胃进行消化吸收的,极易影响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自身体质的恢复。因此,面对这些美食诱惑时,肾病患者一定要谨遵医嘱,切不可因一时口腹之欲而影响自己的病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