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菱学诗看《沧浪诗话》对诗词品鉴的影响
《红楼梦》是中国非常伟大的小说,其中塑造了很多的经典形象,诸如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王熙凤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但是伟大的小说之所以伟大,就是在用心这主要人物的同时,对于其他人物写的也都是非常用心的。
比如香菱这个人,曹雪芹就花了很大的笔墨来写,虽然只是一个丫鬟,但这不是普通的丫鬟,准确的说香菱本是一个有着小姐命的丫鬟,一场变故让这个小姐英莲变成了人贩子手里的丫鬟,她的生命从高贵到低贱,一切全部都在悄然之间发生,她自己没有任何选择的可能。
后来被薛蟠买了做了小妾,本以为生命从此就开始凋零,没想到大观园里的人物又重新点燃了香菱的希望,她看到林黛玉他们组成诗社,让生命在更深的层次出绽放,自己也想学诗,让自己生命重新燃起另一种可能和希望。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的一个插曲,是《红楼梦》里一贯描写的各个层级不同人生的延续,但同时借着香菱学诗这件事也表达了曹雪芹对诗文的看法,对于这件事的细节背后,还有着很深刻的诗歌理论基础,尤其是曹雪芹对于《沧浪诗话》观点的继承更是能从香菱学诗这件事中看出来。
(1)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香菱很明显是个不幸的女孩子,曹雪芹给她起的名字是甄英莲(真应怜),《红楼梦》故事的开篇就是从这个不幸的小姑娘开始的。
香菱最后被薛蟠买来,中间经历了很多不幸,但最后机缘巧合香菱进了大观园,在这里她体会到了生命的另一种美,那就是过一种诗意般的生活,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用诗歌来书写自己的人生,这样自己人生的宽度就能拓宽十倍乃至百倍,甚至与可以从写诗中达到人生的某种自由,身体虽然受到羁绊,但心灵可以自由翱翔于文字灵动的空间。
脂砚斋对香菱有过这样的评价: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
脂砚斋是是跟曹雪芹关系非常密切的人,他对香菱的评价如此之高,可见对于香菱这个人曹雪芹是下了很大力气的,本来是个根基不错灵性很好的女孩子,但终究不能和宝黛钗一起作诗,这本就是一件憾事,于是虽然说晚了一些,但终究香菱还是决定要和他们一样来作诗写诗了,这本身就是对生命的一种升华。
曹雪芹也借着学诗写诗,来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的看法,林黛玉对于香菱写诗和看法是这样的: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黛玉说出了一个学诗者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格局,一个人的格局一旦小了,尤其是初学者如果学了小格局那么以后你写的再好,也只是在小格子里打圈圈,比如比善于写靡靡之音,以后你的靡靡之音越好反倒是诗文越差,学诗最终格局,这是曹雪芹的认识也是明清以来的主流观点,而这样的观点都是从南宋诗人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继承来的。
尤其是我们现在诗文比推李白杜甫,也是这本《沧浪诗话》奠定的,可以说是《沧浪诗话》奠定了李白杜甫在诗歌界不可撼动的地位。
(2)入门须正,立志须高
《沧浪诗话》是严羽所著的一本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和诗歌美学著作,约写成于南宋理宗绍定、淳祐年间。它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那么写出了一部如此优秀诗歌评论著作的人诗文一定写的不错吧。
事实上写诗和写理论著作需要的完全就是不同的能力,严羽虽说写出了一流个诗歌品论体系的著作,但实际上他本人却是一个三流的诗人,他的诗基本上在宋朝都是出于二三流水准,放到整个诗歌界那就更是三流水平了,但这并不妨碍这样的人写出了一流的著作。
真实《沧浪诗话》发下了李白杜甫的价值,而在此之前,当时比较流行的是“四灵诗派”,他们推崇的都是姚合和贾岛的诗,这两个人的名字可能我们现在都有些陌生了,但是在当时诗坛上风靡的可都是他们的著作。
为什么他们如此受到诗坛的喜爱呢,因为他们的诗好学,所谓好学就是说他们的诗都是严格按照格律来写作,并且写作都非常的有规律,一个人只要苦读加苦学,慢慢的就算成不了一流的诗人,但是写出来一个合格的诗句那肯定是没问题的。
因为格律和章法的限制越严格,反而越是有章可循,夸张一点来讲,这就像做填空题一样。五律一共八句,每两句构成一联,四联依次起、承、转、合,也就是开头、承接、转折、收尾,章法只有这么四步,非常简单。中间两联要对仗,也不难。格律上,只要记住一对一粘的次序,熟能生巧而已。
但这样下去写诗就会变成一种八股文,就会变成毫无灵性的僵尸,严羽发现了这个问题,按照一般逻辑既然严羽觉的他们的诗学不得,自然要推崇他认为好的诗文,这个思路没错,但是遇到操作操作成名上很多人都会出现问题,那就是不管你怎么鼓吹,你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如何让天下的诗风扭转过来,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很难操作的问题。
所谓一流的著作自然有其伟大和独特之处,严羽做了一个比较骚的操作,也就是发明了一个概念,这个概念从此之后深入人心,同时也让李白杜甫站在了人心潜意识的制高点上,从此无人能够企及。
这个操作就是严羽把唐朝是个分成了四个时期,也就是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这样的划分之后,很自然的把李白杜甫划成盛唐诗人,这样人们从心里让就会觉得,盛唐诗人的诗那都是有大气象的,到了晚唐比如李商隐那肯定就是自怨自艾缠缠绵绵类型的。
直到今天我们提起唐朝的诗歌,依然会有这样的印象,那就是盛唐的诗歌是最好的,这个划分属于创造了一个词汇,是所有辩论中最高名的做法,这肯定会有误杀,比如晚唐诗人也有能写出盛唐气象的,但毕竟都是少数,大家一旦接受了这样的划分,机会不自觉的认为是个到了晚唐就如同这个时代一样,就只能局限在小格局里了。
重视格局是《沧浪诗话》的创造,林黛玉对香菱说的千万不要学那些格局小的诗,一旦学了就再也出不来了,就是这个道理,但林黛玉说的是先读王维的诗应该是属于作者考虑到林黛玉和香菱都是女孩的缘故,一来是就学李白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个确实有些不妥,但之后的安排基本上跟《沧浪诗话》的主张就差不多了。
(3)学诗须刻苦
大家都因为林黛玉他们随口就能吟诵诗句,看起来高雅不凡,但实际上他们是已经跨过了学诗最艰苦的阶段,从香菱学诗的过程就能看出来,学诗绝对不是一年容易的事情,必须要非常刻苦才行,必须是全神贯注才能学的好做的出。
香菱按照林黛玉的教导,苦读苦学,真的学成了。如果你读书仔细的话,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香菱学得“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
这里的话一般人可能会一看而过,但实际上这才是学诗最需要下的功夫,香菱说的闲字是十五删的这句说,表明了香菱这个时候正在被韵谱。
写诗要押韵和严格最受格律的限制,这个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古代因为各地方言不同,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韵谱来方便大家记住每个字的读音,而且这些读音可能和现在的不大一样,但是如果你要严格的写格律诗,就必须按照韵谱上的来写。
韵谱早在隋朝的时候就有,主要是依据洛阳一带的语言系统,这样编出来一个统一的韵谱为了就是给各地的文人们统一方言,矫正发音,因为古代诗文写出来是要唱的,所以是否合乎格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跟现在的情况很不同,我们现在往往赏析的是诗歌的意境之美,但是在古代能吟唱出来的优美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唐朝、宋朝都把韵谱重新修订过。宋朝末年,刘渊编成一部《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因为刘渊是平水人,所以这部韵谱俗称《平水韵》,最流行。香菱背的那个韵谱,“闲字是十五删的”,就是《平水韵》,我们现在读的诗歌大多还都能和这个平水韵契合起来。
经过如此严格甚至是有点走火入魔的训练,加上香菱的两次失败,香菱的诗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样香菱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入住大观园,也就能实至名归的入选金陵十二钗副册第一,这是香菱对自我生命质量一种提高,通过诗歌她完全找到了进入另一个世界的钥匙。
但是如果香菱很笨,对于写诗没有天赋,写不出来好诗怎办呢?
《沧浪诗话》同样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不要紧的,严羽总结到严格的按照这一套方法训练下来,就算是写不出好诗,至少也没有偏离写诗的正道,这样属于高屋建瓴的学法,有点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的感觉,就算是太笨但起码诗的格局不会小,没有走弯路,这是《沧浪诗话》确立的对于诗歌学习者的一条正确的大道。
总结:香菱学诗虽然是个小故事,但里面包含了曹雪芹对于诗歌的看法,尤其是对诗歌格局的看法完全是继承了《沧浪诗话》对于诗歌的看法,格局要大立意要高,这是学诗者最要注意的问题,但都不要忘了,要想写好是,吃苦那是必须的,尤其是要背诵韵谱,这是学诗者的第一道门槛,跨过这道门槛,你才算是迈进了写诗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