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光辉——杨涤江历史题材油画艺术品鉴

杨涤江,1948年9月出生,浙江海宁人。1970年支边黑龙江42团,开始从事油画创作。1973年进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学习,于1976年毕业。曾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嘉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海宁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和海宁市文联主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浙江省油画家协会艺委会委员、浙江当代油画院副院长、浙江人和自然油画院艺委会主任。

《伟大的使命》(145×180)cm

1991入选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获铜奖

战争与艺术---评杨涤江的历史画《伟大的使命》

文/蔡景楷

著名军旅画家

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亚洲主战场,与欧洲战场、非洲战场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个主要战场。西安事变后,在民族存亡关头,国共两党组成抗日统一战线,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推进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在此背景下,中国共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新编第四军,出师敌后战场。

《孤儿》(100×180)cm

入选81年建党60周年全国美展

《太行山上》(145×180)cm

1984年入选六届全国美展

《剿匪英雄杨子荣》(120×100)cm

入选1977年全军美展

杨涤江的历史画《伟大的使命》是以纪念碑式的手法,将这一历史事件定格在凝练而庄重的瞬间。众志成城的八路军战士与朱德、彭德怀等军事将领,以一种坚不可摧、攻无不克的意志,呈现于整幅画面,并且将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坦荡胸怀,注入人物塑造的内贡,使画作在严峻的历史感中,同时具备精神象的价值。

《毛主席视察橡胶厂》(100 ×1200)cm

1977年纪念毛主席逝世周年全国美展

其写实手段,是在高度条理化、秩序化的框架中构成的。画面为横线与直线所布陈,以提挈主题庄严的铺张。主体与背景分为两个部分,互相辉映。人物像雕塑,威武静默中,凝聚内敛的张力。冷静的塑形和沉稳的色调,更加助长了这股铁流的分量与气质。

《为真理而斗争》(120×180)cm

入选1979年省展

历史画创作的另一意义,是在题材的约定中,跨越具体事件的陈述与时空的限囿,对历史作更经久的探询与阐释。作者将自身的认知和感情,与描绘对象的历史理念相复合,提供出的就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敬仰,而且还有为人类所共同赞许的崇高、庄严等概念中的审美精神与意识。从这一基点出发,所有主观的构思与客观的体现,都得到合乎情理的结合了。

《荒原情》(70×180)cm

入选1980全国青年美展

《苏俄红军中国支队》(150×180)cm

1987年入选全军美展

《志摩与泰戈尔》(180×180)cm

1989选送七届全国美展

《湘赣秋收起义》1991年入省展(70×100)cm

《孙中山辛亥归国》(180 ×180)cm

1996年入选孙中山与华侨全国美展

《刘邓中原初捷》(180×180)cm

1969入选省展

《国学大师王国维》2000作(75×100)cm

《近代浙江学界精英群像》2007作(180×150)cm

《徐志摩在故乡》2011作(100×80)cm

【创作年表】

杨涤江的油画创作,20世纪80年代以历史题材为主,风格写实,造型严谨。作品十多次参加全国性重大美术作品展,代表作有:《剿匪英雄杨子荣》(1977)《毛主席视察橡胶厂》(1978)《荒原情》(1980,中国美术馆收藏)、《孤儿》(1981)、《太行山上》(1984)、《苏俄红军中国支队》(1987)、《徐志摩与泰戈尔》)(1989)、《伟大的使命》(1991,获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铜奖)、《孙中山辛亥归国》(1996,中山纪念馆收藏)、《刘邓中原大捷》(1999)、《近代浙江学者精英群像》(2007)等。

此外,杨涤江在连环画领域也有建树。1987年创作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苦难的历程》(托尔斯泰)、《父与子》(屠格涅夫)、《六号病室》(契诃夫),该套书获第二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1988年创作界童话名著连环画《玛丽·波平斯阿姨》等(英·特拉弗斯),该套书获第三届中国图书奖,并先后在《富春江画报》、《连环画报》、《中国连环画》等刋物发表作品,还参与《中国童话名著》、《世界名人传记》、《世界通史》等连环画套书的创作。

近年来所创作的油画作品侧重于农村风景、风俗题材,着重描绘江南农家生活和清雅宁静的水乡情调。他通过写生不断积累素材,寻找新的表现手法,逐步形成了适合自身的创作风格,使作品完全摆脱了历史画创作中的固有惯性,步入了一个新的空间,在艺术创作的探索上取得了成功。不少作品在日本、欧洲、美国、东南亚和我国港台地区展出并收藏,出版有《杨涤江油画集》、《中国当代油画家—杨涤江》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