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主义者的尴尬

进步主义者始终面临一个风险:今天的进步主张,在明天的进步主义者看来,必然是不够进步的。这是其内在逻辑使然。
大家知道,“Black Lives Matter”近来致力于清除和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以及奴隶制有关的历史遗迹。(参见:重写历史:英美世界的文化革命)许多历史人物的雕塑被推倒,最近的一例是《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杰斐逊。对于这一“进步主义”运动,《卫报》是积极的支持者,并为推倒雕塑的抗议者助威。
不过,近日,这家报刊遇到了一件尴尬事。
据《太阳报》报道,有人发现,John Edward Taylor 在创建《卫报》时用的是棉花种植园的利润,而种植园使用了奴隶。不止如此,在美国内战期间,这家报刊还站在南方邦联一方,反对林肯废除奴隶制。于是,一些抗议者斥责《卫报》虚伪,并呼吁《卫报》关门。有网友评论说,这是“求仁得仁”。
https://www.thesun.co.uk/news/11864739/lincoln-guardian-shut-down/
事实上,2011年,《卫报》副主编 Martin Kettle 谈到那段往事(黑历史)时,曾辩解道:“《卫报》关于美国内战的立场,有其时代局限。”(The Guardian’s stance on the US civil war was of its era.)
咦,在支持“BLM”推倒历史雕塑时,《卫报》信奉的可不是这套逻辑。
历史告诉我们,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与其清除历史丑陋的一面,不如呈现历史的本来面目,让后人吸取教训。那种试图与传统彻底决裂的方式,不但无助于进步,反而会使社会陷入混乱,不仅是政治意义上的混乱,也是道德意义上的混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