栟茶这些地方的老故事!有意思!

卫海桥、栟茶运河、南堡桥、虹桥、东石桥……在不少老栟茶眼里,这些浸濡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地名,蕴藏着这座城市曾经的味道。大多数地名是当地人命名的,地方色彩浓郁,它们世代相传,是一种特定的文化象征。不同时期不同由来的地名,可以见证一地的历史文化。

栟茶运河

栟茶运河始建于南宋末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以古镇栟茶而得名,横贯栟茶镇南部,西起海安县塔子里,东至如东县小洋口注入黄海。全长73.2公里,其中27.55公里流经如东县,正常水位2.0—2.2米,最高洪水位4.0米左右,枯水位1.0米左右。

栟茶运河于1954年由海安、如皋、如东三县扩浚。1956年春报浚,承担着海安、如皋、如东三县90万亩左右农田灌溉和排涝任务。栟茶运河的开拓,不仅是两岸农田达到旱涝保丰收,而且为航运,水产养殖,多种经营,工商企业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栟茶运河原为运盐河,旧时栟茶人以海水煮盐,产量颇丰。宋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两淮制置使李庭芝经奏准朝廷获准,开凿了串场河,又名运盐河。栟茶运盐河作为串场河支河(亦称北串场河),于后开凿,从此,栟茶所产食盐通过此河运往泰州、扬州,直达大运河,再运往各地。

郭家荡

郭家荡位于茗海社区三园村一组,栟茶镇区东部。据传,清光绪年间(1875----1908),一外乡郭姓人家逃荒至此,租种栟茶大地主缪卓哉土地,开荒种地,维持生计,此后定居下来,繁衍生息。解放前,有4户人家20余人。现时有20户人家80多人。60年前这儿有凹地18亩,为杂草丛生芦苇荡,故名郭家荡。而今土地平整,屋舍俨然,道路宽畅,农田阡陌,农机耕作,民风古朴,人们怡然自乐。有民谣为证:解放前郭家荡,三年不种九年荒,大水一到水汪汪,拖儿带女去逃荒。解放后变了样,过去每亩几十斤,现在亩产千朝上。改革开放30年,衣食住行大变样,家家户户建楼房,彩电、冰箱、空调家家有,出门摩托飞奔忙,私有汽车嘟嘟响。而今郭家荡:人寿年丰福满堂,花香鸟语米粮仓。人民生活达小康,日子越过越兴旺,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小康,225省道在西侧穿南北,郭家荡未来更辉煌。

南堡桥

南堡桥位于栟茶镇茗海社区南,旧桥为木板平桥,“文化革命”初期,更名为新堡桥,1980年恢复旧名南堡桥。据说此地原存一土墩,原住北边的人们称之“南堡”,故得名南堡桥。1975年10日,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拱形公路桥。此桥长28米,宽7.5米,净跨20米,载重8吨。2003年10月拓宽重建,改名为新堡桥。

相传,历史上栟茶的街头设有圈门,仿佛城门。南圈门名由义门,向南一里的护场河上建有南堡桥一座,桥北侧范公祠,飞檐翘角,祠前河湾交错,郊外田野葱绿,近处板桥曲幽,远处林木苍翠,每遇绵绵冬雪,玉龙银花,银妆素裹;入夜天霁,雪月交映,如梦如幻,煞是迷人,故曰:《南堡映雪》。

东石桥

忆农桥的前身为东石桥,位于栟茶镇茗海社区中市街东首。1964年10月拆除东石桥改建为钢筋水泥桥。1974年12月因拓宽疏浚岔栟河重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长42米,宽4.4米,净跨30米,载重8吨。在那粮食短缺的年代,因城镇居民应不忘农民辛劳之说,取名“忆农桥”。

昔日的东石桥,原为拱形桥,建于宋咸淳年(公元1265年至1274年)。跨越东西两岸,两个圈门竖立石桥两头,十分壮观。传说日寇进驻栟茶时,一日本婆过桥时,因此桥高陡又逢下雨几乎爬行过去,非常气愤,后日军责成地方改成三块长石板平桥。桥东面西的圈门上刻日新街,西圈门上刻通利门。这座石桥是贯通东西大街,出入东南乡至丰利、岔河、马塘的要道。桥下河道,北通运盐河,南达岔河、双甸,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沿桥四周商铺林立。桥东为京货店、杂货店、布店、药店、烧饼店、刀面店、豆腐店、羊肉店、猪肉店、麻油店、糖园店、香烛店、理发店、裁缝店、纸扎店、工艺店、石灰店、酒行、粮行、鱼行、竹行、银匠店、锡匠店、铁匠店、染坊、诊所、碾米坊、小学、私塾等50多家店铺作场,还有关帝庙、都天庙、蔡家祠、王家祠、东周家祠。桥西南北河边有杂货店、粮行、草行、船行、木行等10多家商铺行业。桥西首有京广杂货、陶瓷、刀面、烧饼、药房、理发等10多家店面。每天卖粮的、卖草的、卖农产品的小木船络绎不绝,货船如梭,行人如流,市景繁荣,不愧为栟茶东市旺地。

2018年3月份,按照古镇规划设计,老桥拆除开始重建。

西石桥

栟茶镇西街原寿圣寺前旧运盐河上曾有石桥一座,名通济桥,俗名西石桥。初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9—1274),乃用花岗岩叠砌,为拱形石桥。板面宽阔二丈许,高四丈,长十余丈,高大雄壮,气势非凡。传说建这座跨度较大的石桥时,颇费周折,最中间的条石拱无法合拢,后来有仙人托桥而合并留下五个巨大指印。桥北百米处建有宝塔一座,名大圣塔。塔内供奉大圣菩萨。该塔为八角九层砖塔,每层八面拱形窗中均有四面窗作佛龛,佛龛中各安石雕佛像一尊,塔顶是翡翠色釉面瓷罩,中间竖有避雷针,宝塔雄姿十几里外就能看到。该塔和石桥相映成趣,倒映水中,别有一番壮丽景象。1954年疏浚栟茶运河时拆去。

虹桥

虹桥是栟茶镇三元村六组与栟南村九组的界河——虹桥港上的一座钢筋混凝土平桥。此桥2007年底重建,长45米,宽4.5米,两边安装水泥栏杆,两头设有路灯,宽敞平直,是栟茶镇西出的一座必经之桥。

相传宋代以后,栟茶镇移居人口渐多,运盐河开通,西出栟茶被虹桥港阻隔,交通多有不便。于是,乡民筹资在此筑起木头吊桥,方便行人船只通行,这就是最早的“虹桥”。虹桥定名始于巧合。据说,建桥峻工那天,正值盛夏的一天下午,太阳像大火球挂在天空,天气热得像大蒸笼。突然,西北天空涌出大片乌云,一眨眼功夫遮盖了太阳,狂风大作,豆大的雨点伴着“隆隆”的雷声降落下来,大地上的积水泻入虹桥港,流入运盐河。造桥老师傅放下吊桥让人们过桥时,风雨停了,黑云消散,太阳在西天露出了笑脸,大地恢复了平静。在蔚蓝的东方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一会儿,又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老师傅高叫道:“看,彩虹两条挂东方,贺庆吊桥落人间,真是天遂人意。吊桥就取名‘虹桥’吧!”从此,虹桥之名就代代相传。

几百年来,虹桥几次修建,古代已无可考证。近代据老人回忆,解放前,虹桥为砖石垛木板吊桥,桥上搁有四根龙骨,上铺木板,由桥西的缪大和桥东的寡妇张笃英二人负责管理吊桥。两户人家生活贫困,以拉桥的微薄收入为生,乡亲们都很同情他们。

1942年日寇入侵栟茶,春天的一天,窜到蔡家庄拉夫 ,没拉到男性青壮年,便放火烧庄。张笃英的老屋被烧,她便带着三个儿女到桥东搭了两间“虎头屋”,暂且栖身。1946年国民党军队驻扎栟茶,在虹桥东筑碉堡,强迫她将两间屋拆除,张笃英只好借住河西老蔡庄大伯家安身。她恨透了反动政府,她借助管理虹桥之便,白天放桥让人通行,晚上由缪大将桥拉到河西岸,断绝交通。此举搞得敌人无可奈何,夜里只好龟缩在碉堡里,而我方游击队可以在夜间于河西开展对敌斗争。栟茶区游击连战士曾多次在夜间隔河向敌碉堡投手榴弹,敌人当夜无法出动,只好在第二天砍去河西一个圩子的玉米苗进行报复。

1954年运盐河拓宽加深为栟茶运河,原虹桥拆除。在原桥址南约一百米处,重建了木板虹桥,桥长四米,宽三米。1970年春,木板虹桥被腐蚀,加之经济发展的需要,原木板桥拆除,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拱桥。桥长28米,宽4米,改名“新虹桥”,两边安了栏杆,中间挂有路灯。“新虹桥”改建后,水陆交通便利,虹桥路沿线先后建起许多工厂,这里成为栟茶镇的工业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卫海桥

建国以前,贯穿镇区交通的有四座桥梁,即东石桥、西虹桥、南堡桥、北板桥。卫海桥是1954年拓宽栟茶运河时拆除北板桥,在原桥西侧重建的横跨栟茶运河木质结构桥梁,后因桥身腐蛀,不便行驶载重车辆,于1980年初重建。该桥全长140米,宽10米,净跨75米,载重12吨。系钢筋混凝土拱形桥,为全县首位大桥。因明清以来屡有敌寇、匪由海入侵,该桥系栟茶通往海防前哨的重要“咽喉”,故名卫海桥。

2007年,将已被撞成危桥的老桥拆除重建,2008年6月建成通车,新桥桥梁全长约80米,下部为钻孔灌注基础,上部为3孔26.2米宽幅空心板桥架,全宽17米,桥面净14米,两侧各1米人行道。两岸桥头各设置长90米,最大高度6米的钢筋混凝土档土墙。全桥采用花岗岩护栏和人行道饰面,护栏雕刻祥云飘逸,锦上添花图案,古色古香,蔚为壮观。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题名《卫海桥》,成为栟茶镇一道靓丽的景观。有诗赞曰:“板桥醉容铁蹄寒,风去池干何日还?卫海横跨波浩势,朝阳照遍地荣颜。科图龙系雄梁广,旗举人和茂市延”。

(0)

相关推荐

  • 旧时水乡:民国时期的江苏无锡景观

    小小无锡景,太湖鱼米乡. 无锡,旧称.梁溪,是江南文明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无锡早在2200年前就已建城,春秋时期便有"有锡天下兵,无锡天下宁&quo ...

  • 常熟古桥魅影探幽之一(古城琴川河篇)

    2018.08.21边习虞阅读 383 回忆日记 常熟是江南水乡,水乡的特色就是桥多,出于对故乡的别样情愫,突发奇想寻访常熟古桥.按陈颖.张军所著<常熟古桥>一书上列出的名录开始逐一寻访, ...

  • 运河与松陵

    运河与松陵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 ...

  • 栟茶考古发现张氏老家谱

    栟茶张氏家族非常出名,分为浒澪和洋口两支,洋口又分为起码两支,字辈各不相同,各有祠堂.特别是张可鉴是浒澪张氏家族头号名人,不幸被镇压,很可能他修的家谱也跟随遭难.去年底在洋口十总采访老教师张道衢,得知 ...

  • 嫌老茶占地方,他把价值数亿元的老茶扔掉了。

    面对近几年易武普洱茶暴涨的身价,易武村民们偶尔也会如此默默感叹,"这些叶子怎么这么贵!" 如今,不少消费者也提出质疑:"为什么易武老茶如此之贵?" 甚至,一提易 ...

  • 出乎意料!全球辐射力最强的地方是老烟民的肺,而不是切尔诺贝利

    在这个谈辐射色变的时代,无论手机,微波炉,电动车还是信号塔,无不挑战着人的神经.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果在全球非要找到一个辐射最强的地方,那么这个地方不在发生过核事故的切尔诺贝利,也不在福岛,而是在 ...

  • 【原创|内蒙古】青锋:小电影·三寸金莲·老故事

    原创作者:青锋|内蒙古赤峰市 <小电影·三寸金莲·老故事> 姥姥的一切都非常吸引我:姥姥的眼睛雾蒙蒙的,"看"东西要靠手摸:姥姥穿的是"大襟"衣服: ...

  • #京剧里的老故事# 一次,翁偶虹到金少山...

    #京剧里的老故事# 一次,翁偶虹到金少山家里商量剧本<钟馗传>的修改事宜,恰巧赶上杨小楼的女婿刘砚芳也在.刘砚芳有个儿子叫刘宗杨,一直跟随杨小楼学习武生(杨无子,遂将宗杨视为可继承杨派衣钵 ...

  • 奶奶讲的老故事

    小时候,奶奶家住在村头的土胚房子里,就她孤零零的一户人家,显的有点孤单. 但记忆里奶奶家却很热闹.奶奶育有两儿两女,我小的时候,奶奶的子女都已成家.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外孙,一大家子,经常在奶奶的 ...

  • 上海这12个古董级的老建筑,背后还有骨灰级的老故事哟~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如果给上海的建筑做个编年史,又要大大满足上海人的自豪感啦!看看遍地的摩天大楼,都长一个 ...

  • 老街老名背后的老故事

    崔淑梅 本报记者 任清海 道外区计划恢复部分"丢失"的老街名的消息引起了不少老哈尔滨人的极大兴趣,一些年愈古稀的"老道外"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支持恢复老道外地名 ...

  • 哈尔滨老街老名背后的老故事 街路名见证哈埠历史

    东北网4月3日电 哈尔滨市道外区计划恢复部分"丢失"的老街名的消息引起了不少老哈尔滨人的极大兴趣,一些年愈古稀的"老道外"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支持恢复老道外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