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姑娘不如好女婿,好儿子不如好媳妇”的来历和现实意义

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伦理秩序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对于妇女家庭地位的无视和压抑达到了残酷地步,也由于“三从四德”清规戒律的长期约束,使许多女性们自己就麻木到“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地步,也因此在当时社会现实中常常会闹出这样的笑话,譬如某个男子要到某个家庭有什么事,在其门口要是喊一声:“家里有人吗”,如果这个家庭男主人不在家,只有女的在家,女的往往就会回答:“没有人”,由于女人没有处理家务大事权力,自己把自己也不当人看了。

还有这么一个悲惨故事,更演绎和有力揭示了这种“三从四德“女性封建枷锁的原罪。

有一个人因家庭缺粮眼见揭不开锅了,就拿了个口袋上女儿家去借点粮食,谁知到了女儿家女婿不在家,女儿不敢当家,让他留下在这儿吃顿饭,等着晚上女婿回来商量一下,父亲听了女儿这般说,想着一家人正等米下锅,自己怎么能在这儿吃得安心饭,也不免对女儿连这个家就不敢当有点生气,就赌气起身就走,女儿也没挽留住。

在回家的路上,越想越想生气,又想到日子难过熬煎没尽头,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希望,就把身上仅有零钱掏出来,到药铺买了一包老鼠药,回家之后把家里还剩下的半碗米,煮了一锅稀米汤,自己亲手暗自把鼠药倒进锅里,全家人吃了一顿最后的晚饭,之后全家四口倒在一起。

且说他的女儿这边焦急地盼着丈夫晚上回来了,就给他说起父亲来借粮食的事,丈夫听了,当时把妻子数落一顿之后,就饭也没吃赶紧装了两半口袋粮食挑起往岳父家奔去。可惜为时已晚,推开门一眼看到倒在一起的一家人,大惊失色,不由悲痛失声惊呼起来。惊动邻居之后,有人快速派人告诉女儿,女儿得知噩耗后追悔莫及,急忙回到娘家一看,哭得死去活来,嚎啕着:“对不起父亲,就怨自己,就怨自己”,但一切都晚了。

邻居们知道原委之后,对其女儿的做法褒贬不一。有的说女儿做得无可厚非,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丈夫一家之主,尤其关于这等照顾娘家的事,等待给丈夫有个商量并不分外,只是父亲太任性、急躁、偏激,落得这般极端结果。以封建家庭伦理规范为其女儿的做法辩解;也有相反的说法,怨女儿太刻板固守成规,不知变通,使父亲空手而归,生气失望一气之下走上极端。在当时的男尊女卑家庭地位不平等现实与无疑同样存在着的反封建意识的碰撞语境下,无不都有着各自相应道理。

虽然那时没有网络,但好事不出屋,坏事传千里,一传十,十传百也是挺快的,从此“好姑娘不如好女婿”的话题,暗示姑娘再好不当家,只有女婿好才有实际意义,不胫而走,越传越远,直至后来不知又被哪个洞明世事的文人或草根智者加上了下一句,成为“好姑娘不如好女婿,好儿子不如好媳妇”的完整对偶句流传于世,成为脍炙人口的劝世文相传至今,不但起着一定的用来劝说调解家庭矛盾的作用,也起着对年轻人们注重自己角色,在老人面前把握好自己态度的鞭策作用。

在实际社会现象体现中,往往是因为姑娘和儿子在自己的父母面前不由会随意一些,不免时而会在一些事情上,父母的说法不符合自己想法时,与父母产生一些僵持对立情绪,甚至言语冲撞。这样的情景也常有一种形象的说法,叫做“没有牛犊不撞奶”,和另一种说法就是:“有儿有女常常气,无儿无女气不尝”,父母们在无奈之下会用来做以自我安慰和相互劝慰。在每每发生已婚子女与父母这种纠结场面情况下,作为各自的另一半,媳妇或女婿的知情达理明智表现会起着化解矛盾的关键作用,也是体现自己是否配称“好媳妇”和“好女婿”的节点。良言一句三冬暖,就会对维系家庭和睦起到极大的点石成金作用。

反之,儿女跟父母拌两句嘴,媳妇或女婿就凑上去,一齐给公婆或岳父母怒怼,那就会顿时热闹了,毕竟是角色不同,很容易激化矛盾结下怨气,成为婆媳关系、翁婿关系的不良开端。

随着时代的变迁,“好姑娘不如好女婿,好儿子不如好媳妇”,同样的一句话有了不同的作用。作为男女平等的今天,女人不当家已经成为了历史,“男人是个扒,女人是个匣”的流行语,足以说明“当家的女人”已经成为社会常态。同时如以上所述,这句隐含着一定的“家庭关系学”、人情世故艺术的经典俗语,至今依然可以作为对年轻人们身临其境时的教诲,在亲情之间具体场合扮演好自己角色,防止感情用事忘记自己的定位,往往会出现话不投机的有益启示。时刻铭记在心,作为具体场合随时提醒自己的箴言,就会多些家庭和谐,少些两代纷争。

最后,祝愿每一个家庭都“家和万事兴”!

2020年11月22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