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该求仁得仁不纠结,王阳明用一篇祭文点透了人生,发人深省

在王阳明最落魄的时候,真的是在死亡边缘挣扎,他因为得罪了刘瑾,被一路追杀,好不容易逃到了贵州龙场做驿丞。

当时的贵州是瘴疠之地,因为水土不服而死去的贬官不知有多少。

正德四年,已经在龙场呆了3年的王阳明遇到了一个从京城而来的吏目,他带着儿子和仆人,千里迢迢来贵州上任。

在龙场住了一夜后,王阳明还没来得及与对方交谈,这个吏目次日一早就匆匆而走。结果还没走多远就因病死在了路上,他的儿子和仆人也跟着前后脚病死了。

是王阳明埋葬了他们,并写了一篇《瘗旅文》以为祭奠。

“……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厉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

王阳明认为对方的死是一种必然,首先他们一路旅途劳顿,再加上山林毒气的侵袭,水土不服,更关键是对方心中是忧心忡忡,这样内外交攻,想不死都不容易。

对于他们的死,王阳明为其感到不值,“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乌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

吏目来此上任,俸禄不过五斗米,在家种点地就有了,为了区区五斗米而赔上了三条人命,何其不值啊。

不像王阳明是被流放,不得不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你明知此地危险还要来,又为什么呢?

“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胡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胜其忧者?”

如果你真的是选择了这条路,想要走仕途,那就“求仁得仁”好了,还要纠结什么呢。但王阳明看对方愁眉苦脸,忧愁不安,心有不甘的样子。

这样就糟糕了啊,心态决定一切,内心不安,再加上身体和环境的逼迫,只能是速死。

而王阳明在此三年,仍能保全自己,关键就是他心态好,不怨天尤人,不自伤自哀。

“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

我是昨天晚上突然想到这篇文章的,因为我意识到很多人的忧愁和纠结都是“庸人自扰之”,困境也基本是自己咎由自取。

打败自己的主要是自己,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人是不可以被打败的。

要知道,人生在世不称意,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稍有不顺就悲悲戚戚,那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我们走什么路,与什么人相处,遇到什么事,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落棋无悔,仁者无忧。求仁得仁,亦复何怨?

很多人的不幸就在于他们的纠结和不甘,选择了官场又向往商场,有了意中人,又对别人有好逑之念。

这种状态是矛盾的,撕裂的,有个词很好的形容了这种状态:矫情

不要想着环境怎么不好,这个世界应该怎么样,你要去想自己应该怎么样,只有改变自己,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人才会有出路。

在遇到不顺的时候千万不要长吁短叹,要懂得苦中作乐,越是困境,就越需要有足够的精神去面对。你要是在那里怨天尤人,情况只会变得更糟糕。

古人说心系一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走好自己的路,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正经事。

仁者寿,因其无忧。而仁者为什么无忧?因为仁者可以随遇而安,此心安处是吾乡,宠辱不惊,坦然面对自己的人生。

其实,人生最好的境界就是心系一处、心想事成,而心想事成的根本是心诚则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