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周天子,死后为何没钱安葬?

天子式微,诸侯坐大
东周于公园前770年-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继西周之后的朝代,诸侯拥立原先被周幽王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延续周朝,定都洛邑,史称东周,以别于西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加上有弑父之嫌,在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周朝走向衰落。
诸侯朝拜局面不复存在
周王室走向衰败的自身原因
宗法破坏,根基动摇
西周最后一位君主周幽王,他贪婪腐败,不问政事,任用虢石父为卿士,执掌政事。虢石父为人奸佞乖巧,善于奉承,贪图财利,但是周幽王却十分重用他,从而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周幽王八年废除申后和太子宜臼,立宠妃褒姒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为太子,褒姒和姬伯服加害太子姬宜臼,致使申后的父亲申侯大为愤怒。
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于是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周幽王死后,诸侯们与申侯共同拥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周幽王废嫡立庶,本就破坏了宗法制度,降低了周王室的威信力,也为后来小宗攻伐大宗,以下乱上开创了先例。
周平王是前任废太子,是在申侯帮助下联合犬戎攻破镐京,以子攻父,夺得王权。周平王是通过政变登上王位,本就缺乏信服力,而且他以子攻父,违背了宗法礼仪制度。周幽王和周平王父子两人都不遵守宗法制,废嫡立庶破坏了宗法制的核心,弑父夺权破坏了宗法等级制度,原本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破坏,维持周朝统治的根基动摇,拉开了宗法制,分封制瓦解和礼崩乐坏的序幕。
二王并立,统治混乱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公元前770年申侯、鲁国、晋国、秦国等扶持前废太子宜臼上位,并迁都洛阳成立东周王朝,是谓东周开国君主周平王,而位于三门峡一带的虢国的虢公翰则立王子余臣为王,史称周携王。
二王并立的局面相持十余年。两王并立,打破了王权的神圣性,早期王权和神权相结合,显现出王权的独特性。“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面被打破,诸侯拥立不同王,使王权的至高性权威降低。
平王东迁,王幾缩小
犬戎攻破镐京,他们在镐京内外烧杀抢掠,繁荣的镐京被犬戎抢掠一空,西周的军队已经完全垮台,都城面临被犬戎随时侵入的威胁。因此,周平王在晋、郑、秦等诸侯的保护下,在周平王元年即前770年把国都从镐京东迁至洛邑。
由于在西周后期天子不断分封土地出去,王幾之地越来越少。平王东迁后,镐京大量的王地被弃,天子管辖的区域进一步变小,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天下共主”已徒具虚名,再没有控制诸侯的量!秦国通过军事手段征服犬戎等部落,占领了镐京大片土地,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晋国,齐国、鲁国,楚国,燕国等,都在吞并了周围一些小国之后,强大起来,成为大国。强国林立,都想扩大自己的疆土和提升自己地位,于是诸侯国互相兼并,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
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
生产发展,社会变革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形态也不断变化。周朝是奴隶制社会,其分封制的政治制度是建立在当时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 。到了周朝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奴隶制已经走向穷途末路。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封建化的改革,废除周朝的井田制,建立新的封建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各国通过变法不断革出旧的生产关系,确立新的生产关系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魏国有李悝变法,秦国有商鞅变法,楚国有吴起变法……各国诸侯都选贤举能,任用有才之士,不断打破世卿世禄制。在这样一个大的变革背景下,一个新的阶层“士”逐渐兴起,为统治阶层增加新的血液。生产发展,分封制,宗法制不断瓦解,社会形态也由奴隶社会不断向封建社会过度。周王室统治根基破坏,统治衰微。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国力,军力大大削弱,分封的土地导致各国诸侯之间发展自己的势力。西周时天子权威还是很大的,分封有利于国家在有难时诸侯可以勤王,帮助天子完成对异己的征伐,有利于统治,弊端就是随着时间流逝血缘淡泊,周无法控制这个局面。西周灭亡平王迁都,周的国土面积大大削减,诸侯都表面尊崇,早就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各国发展并提升自己的实力,都加强变法。各国通过一系列变革实力大增,有能力和周王室抗衡。周平王时期,为了取信于郑国,平王于郑庄公交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
平王死后,桓王继位想要使虢公继续执政,郑庄公便派士兵抢收了周地温和成周的庄稼,史称“周郑交恶”,周桓王十三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士卿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周天子已没有了西周时的威严。王室无力统驭天下,大诸侯相继而起,充当诸侯之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控制小诸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先后称霸,后期进入混乱的兼并战争。周王室在风雨飘摇的统治中度过了五百多年。于公园前249年秦灭东周,结束了周王室衰微的统治。
周王室衰微具体的表现
王室破败,楚王问鼎
公园前606年楚庄王北上征伐“陆浑之戎”,打到了周天子疆域以内,楚庄王向周大夫王孙满问象征着王权的鼎的轻重,要知道九鼎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楚庄王问九鼎的重量和大小,就表明了他有取代周天子,一统天下的野心.这就是“楚王问鼎”的典故,这个典故也反映了周王室的衰微。
落魄王室,穷困潦倒
周平王姬宜臼死后因为没钱办理丧事,曾派人到鲁国,求鲁国能给予资助。而周桓王姬林死的时候,因为一直没有钱来办理丧事,结果葬礼竟拖了七年。周襄王姬郑死的时候,也派人去鲁国求鲁国给予金钱资助来办葬礼。

诗词大会第六季即将开启

听康震教授品读古诗词

世间所有美好都藏在古诗词里。

30位传奇诗人的青春史,浓缩600年家国事!

(0)

相关推荐

  • “烽火戏诸侯”谣言背后的真相(下)

    西周灭亡这件大事发生了,那么当时史官是怎么记载的呢?"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周乱于褒姒."把责任推给女人,让美女背锅,说她们是红颜祸水!这招对于史官来说是屡试不爽,一个国家兴衰不 ...

  • 东周的衰微主要还是因为领土太大,队伍不好带了

    中国历史上曾有四个王朝被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周.汉.晋与宋,执政皇族没有变更,但是统治重心与综合国力却发生了转变,在法统上延续着王朝的走势.上述四朝中,东周王室衰微最为明显,东迁之后,威命不行,王纲解纽 ...

  • 东周天子,为什么这么惨?

    在很多人的历史概念里,周朝似乎指的只有西周,而西周之后的阶段叫做春秋战国.实际上,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部分,而春秋战国这段时期是属于东周的. 只不过,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的天子就像年 ...

  • 孟子日课164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句被误解了三千年的话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164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 ...

  • 误解三千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凡学历在高中以上的人,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恐怕少有不知道的. 那它的意思是什么呢?恐怕也少有"不知道的":在网络上,在" ...

  • “莫非王土”的格局啥时结束的?

    孟子有个理想:让普天下百姓家家分得五亩宅基地,房子周围种上桑树,有了桑叶便好养蚕,五十往上的老人就能穿上丝绵了.再养上一群鸡猪家畜,七十往上的老人就能吃上肉了.<礼记>不是说吗:" ...

  • 普天之下莫非神土,这三面大旗一打出来,中东的战士都成了战斗狂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李从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而中国人的观念则是普天之下,莫非神土.中东最古老的文明--苏美尔城邦甚至有祭祀集体山寨神灵的传统,在神灵的旗帜下作战是中东的自古以 ...

  •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后一句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出自<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原文应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解释为整句话意思是: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 ...

  • 莫非王土:塞琉古帝国简史(下)

    三.安条克大帝的崛起和失败 刚继位的安条克三世面对的是一个逐渐分离的国家,除了小亚细亚的城邦脱离,连东部的省份也从帝国里分裂,如巴克特里亚在希腊人狄奥多特一世领导下独立.帕提亚遭受阿尔沙克一世占据.在 ...

  • 莫非王土:塞琉古帝国简史(上)

    一.塞琉古的崛起 塞琉古帝国,其名来源于王朝建立者-塞琉古一世,其本是亚历山大的侍从之一,同安提柯.托勒密等人不同的是,塞琉古在亚历山大东征期间并没有独立领兵作战的记录.但这并不妨碍塞琉古在远征期间尽 ...

  • 金牌作家:何玉明/特约主播:王韵淞||新诗《死后是什么样》敬请欣赏(第05期)

    死后是什么样 作者:何玉明 主播:王韵淞 无数次我在想 无数次我在问 无数次我在梦 死后是什么样 佛祖说,欢迎你 到了西方 耶稣张开双臂 阿门,这是极乐的天堂 人人都要到这里 不由你想   还是不想 ...

  • 武则天篡唐立周,死后,李显为什么力排众议替她实现了归陵愿望?

    武则天背叛了李治篡唐立周,为什么她死后,还跟李治埋葬在一起? 李治和武则天虽然有着明显的利益交换,但不口否认,双方仍有着较为深厚的感情.公元650年,源于李世民的忌日,李治到感业寺祭拜,得以再次见到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