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礼制,文明礼仪之邦的根源(01)
三监之乱之后,就该论功行赏了。姜子牙功劳最大,理应获得最大的战功,这是毋庸置疑的。周公的赏赐也不小,他给了姜子牙一项特殊的权力。日后,如果哪个诸侯国不老实,姜子牙可以不用报备,直接带兵收拾他们。也就是说,给了姜子牙一个军事行动权,也算是给了姜子牙兵权。
与此同时,周公还要和姜子牙探讨一番国家政策。毕竟,前面出了那么大的乱子,咱们总该想些办法来让这个国家处于稳定的发展中,而不是时不时地来一场叛乱。
姜子牙对于这个问题,直接抛出了四个字“尊贤尚功”。
啥意思?其实姜子牙的主张和墨家的主张很相似,就是选贤举能,谁有能力谁上去,不管你之前是干啥的,只要你有能力,我就给你官职,给你权力,让你帮我一起统治这个国家。
周公的回应,也是四个字“亲亲尊尊”。
这里的“亲亲”,可不是亲亲抱抱举高高的意思。周公的意思,是要通过礼乐制度来统治国家。在周公看来,现在有乱子,都是因为人们不讲究行为准则,想干啥就干啥,这哪儿能行,你得有一定的约束啊。
周公的理想世界,是人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时刻谨记规则。比如,吃饭有吃饭的规则,睡觉有睡觉的规则,你不能越过红线。如果有一天你想造反了,你就要想一想自己的做法是不是超过了红线,这样一来,你就会感觉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自己不应该造反的。当你想犯罪的时候,你就要想一想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一想,我应该遵守法律,不应该越过红线。如此一来,世界就太平了。
可以说,周公的理想世界,即便放到了今天也是不过时的。但是在那个年代,实施起来有点太困难了。当时的大多数人民还是以种地为生,对于这些礼仪根本就没有兴趣。你想想,我这累了一天了,晚上回到家还要规规矩矩地做这做那,有什么用吗?我一个种地的,怎么能要求我那么多?
更何况,当时的人们都不认字,如果周公把文件发下去,有谁又能够看得懂呢?即便专门组织他们来学习礼制,效果也不一定有多好。一群农民,哪儿来的时间学习礼制?有那个时间我多耕两亩地好不好。
更何况,周公管的面实在是太广了,甚至可以说有点过分了。比如在婚姻方面,有一条娣媵制。当时的周朝,是实行一夫多妻制的,所以,一个丈夫娶好几个妻子,在法律上是绝对允许的。不仅如此,女子的地位在周朝非常低。当她们成长到可以婚配的年龄之时,就会许配给一个夫君。从此之后,自己的一切就算是都交给夫君了,还要把姓氏改成丈夫的姓。
如果说,只改姓的话,那还差不多。可是这个制度的恶心程度远远不止于此。在这个女孩子出嫁的时候,一同出嫁的还有自己的妹妹们,侄女们,佣人们。总之,丈母娘家里所有和妻子同辈的女性都要娶过去,一网打尽。
这要是放到今天,你哪里是娶媳妇啊,简直就是扶贫。光是彩礼钱就能够让你破产,不仅如此,你还得同时养好几个女人,供他们吃饭睡觉。想要亲亲抱抱举高高?对不起,排着队一个一个来。家庭和谐也是一个大问题。媳妇、小姨子们、女保姆同住一个屋檐下,哪儿还有和谐?
娣媵制还规定,妻子必须和自己是异姓,而且妻子的人选也必须由父母决定,这些都是硬性规定。你不想遵守也不行。你的审美没有人在乎,你妻子的漂亮程度,取决于你父母的审美。如果妻子长得丑,你只能把希望寄托于小姨子们身上了。
当然,丈夫也可以选择休掉自己,但是妻子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分别是不孝顺公婆,不生孩子,淫荡,有嫉妒心,身体有病,话多,盗窃。其他的我们都能理解,但是有嫉妒心这是什么鬼?难道说自己的妻子多说别人一句坏话,丈夫就要休掉自己的结发妻子?
不过,如果妻子符合下列条件,丈夫是不可以休掉妻子的。首先,“有所娶无所归”。如果妻子过门之后娘家的人都去世了,丈夫不能够休掉妻子。你要是把她休了,那她就无家可归了,只能活活饿死。其次,“与更三年丧”。也就是说,妻子过门后公公婆婆去世了,而妻子已经为公公婆婆守了三年的孝,算是已经尽了孝道,丈夫不可以休掉妻子。最后,“前贫贱后富贵”,就是说结婚时候丈夫没啥钱,结婚之后一起奋斗赚了钱了,这是两个人共同奴隶的结果,所以你不能休掉妻子。
这三条,看似是在帮女性朋友说话,但是如果大家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三条似乎对女性朋友维权问题起不到什么作用。还是那句话,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男性说话,都是为了让男人占便宜。
简单的一个婚姻,就出来这么多规矩,而且这还不是全部,可想而知周礼的复杂程度。重点是,这些复杂的法律当中,有着大量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即便是现代人去分析,也要花上好长时间才能够搞懂谁是谁,谁在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做什么事情,会受到怎么样的限制。在周朝,不,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在中国这片大地上生活的人们,绝大多数都是文盲。我们灿烂的文学和哲学,是由那些有知识有文化的精英们创造的。所以,一个简单的婚姻法就扯出来这么多逻辑关系,这要是放在不认字的老百姓面前,在有读书人辅助的情况下,我估计没个几年是学不懂的。更何况懂了之后你还得记住。这对于老百姓来说,堪比登天。
西周最大的特点就是宗法制,而宗法制也是来源于周礼。
所谓的宗法制,其实很简单,说白了就是你的永远是你的,谁也抢不走。你父亲是朝廷高官,那么你同样也会是朝廷高官,你家有两千多平米豪宅,你父亲去世之后,到你手里的一平米也不会少。对于平民来讲,你那破破烂烂的小草房也不会有人动,当然,你们家族世代都必须是平民。
在这种制度下,整个国家的权力就紧紧握在这个大家族手中,谁也夺不走。我不管你有多大的才能,也不管你到底是谁,不属于你的,你永远也得不到,所以你也不用造反,只要你造反,我们这几个大家族一起联合起来收拾你,保护我们的利益。
这个特点,简单来说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我们家老大哪怕是个傻子,我也得把位置让给他。我们家老二哪怕绝顶聪明,也不能让他继承官位。这种嫡长子继承制,对后来的封建王朝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类似的规定。而根源,就出自周礼。
嫡长子指的是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孩子,而其他的孩子,比如婢女所生的孩子,都称为庶子。虽然庶子的地位不如嫡长子,但是贵族家中的庶子,还是有一定的权力的,毕竟你出生于贵族家庭,作为庶子,你极有可能称为诸侯或者大夫。
宗法制的初衷,就是为了让你明白自己的地位,并且老老实实地接受自己的地位,不要老想着谋权篡位,以此来维护整个王朝的统治。
你是嫡长子,就好好的等待属于你的官职,你是庶子,就乖乖接受自己的命运,做好你自己分内的事情。如果你被封为诸侯或者大夫,那就好好经营你那一亩三分地。总之,大家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宗法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朝中的秩序,有效阻止了贵族之间对于权力的争夺。每个人自出生开始,命运就已经决定了,你没有选择的余地,没有选择,自然也就没有争夺。
在这种宗法制度之下,产生的就是中国的家谱文化。
大家都注重自己的出身,因为出身决定了自己的命运,所以自己的祖宗是谁必须要搞清楚,以后不能哭错坟。如果不幸遭遇天灾或者战争,整个家族可能会流落到全国各地,等到和平年代,能够让互相之间相认的,只有这个家谱。有了家谱,整个家族就能够成为一个整体。不论到任何时候,只要家谱还在,就能够把整个家族的人聚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