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邝丽华——关于“浮外候腑,沉内候脏”的初探
原文作者:
关于“浮外候腑,沉内候脏”的初探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东广州 510405)
邝丽华
【摘要】:《难经》寸口脉的采用,易诊,从此为医家所接受。而以脉定病位的脉诊,散落在中医古籍中,其中《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中详细描述了“浮外侯腑,沉内侯脏”的论述,下面就我个人体会,对这一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浮外侯腑;沉内侯脏;以脉定病位
脉为血府,百体贯通,寸口动脉,大会朝宗。故手太阴肺经动脉,为脉之大会。《难经》曰:十二经中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死生。寸口脉易诊,易操作,较之《内经》三部九候脉更具现实意义。
《中医诊断学》脉诊一章中,明确了以脉定病位,给临床选方用药以及定病位提供了治疗的方向。左手寸、关、尺依次为:心、肝、肾(阴)。右手寸、关、尺依次定位为肺、脾、命门。
那么,五脏可定位,六腑呢?是否可以以脏带腑、以脏覆盖腑?古人另有一种学术思想,为左手寸、关、尺依次定位为:心与小肠、肝胆、肾。右手寸、关、尺依次定位为:肺与大肠、脾胃、命门。那么心与小肠如何区分呢?《内经》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假若咳喘病人皆从肺治,那么,不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根本问题,因为并非所有的咳喘病人都是肺系出问题。在临床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能够告知临床医生准确的脏器的病变情况,但是有时候,对于功能性疾病,现代医学手段未必能够检查出来,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而病人却不舒服,这时候,如果能够结合古老的脉诊,准确定位病位,可以指导治疗。
《医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