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美妙的蔚蓝继续阅读
“他始终是个灵魂受尽折磨的人。他的七情六欲像鞭子似的抽打着他。他从来没有摆脱过悔恨、羞耻和对死亡的恐惧。他度过痛苦的夜晚,计算自己的年纪。他还有多少年轻的岁月呢?”
----艾·巴·辛格
披着美妙的蔚蓝继续阅读
常常有人喜欢讨论宗教的问题,以那种代入感强烈的方式,误认为已经说服了沉默的大多数。其实沉默只是更加困惑了,乃至无语。就像公元前551年的今时,一个圣人的诞生,随之是数千年喋喋不休的争论。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到了今时,喜欢要求别人做君子的人,总是远远多于严以律己的自我,这基本没有什么好饶舌的。
犹太文化里的是是非非,姑且不论。更感兴趣其中的文学部分,文学在人性喘息之间,传递的微光,似乎还能照见小径上的漫步。常常在木讷的生活与果腹的工作左右逢源,求得片刻宁静,还有孤独寂寞中文字的涂鸦。
如此发呆发愣,便有点奢侈。譬如洁癖,图书馆借阅的书喜欢纸页平整,罕有污迹。鹿金、吴劳翻译的艾·巴·辛格的《卢布林的魔术师》,大概寥落在图书馆飘忽尘埃的书架上,显然除了我之外,阅读者少之又少。霉味簇新,有谁还会捧着沾满文字堆积的书,去寻找世界为数不多答案的烦恼呢?
辛格是美国犹太裔作家,出生于沙皇俄国占领时期的波兰,后来诺贝尔文学家授奖词这样评价辛格,“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既扎根于波兰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有时候,地区抑或民族的不幸,孕育了文学的深邃以及诸多延展性,直到德军占领华沙前夕,辛格才离开波兰移民美国。若是说在之后的美国职业经历成全了他,不如说早期故土屡屡被外族蹂躏沦陷的记忆,使他在民族文化的流淌中化蛹为蝶。
人生诸多的悲欣交集,像意外一样难以预料,独立思索惟其难矣,这就是本来预知结果的一日三餐的庸俗,非要把它说出来,瞬间食之无味了。《卢布林的魔术师》的男主雅夏,尽管为此忧心忡忡,“还是无法摆脱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
雅夏会俄文、波兰语,是个既幸运又倒霉的魔术师,拥有神奇的高空走钢丝和迅速开锁的绝技,凭着对犹太民族诸多问题的融会贯通,他活得顺风顺水,算是地地道道的中产享乐阶层。
男人的惬意往往离不开女人的温柔,除了家有贤妻,雅夏的女人缘不错,看起来与为数不少的女人有过复杂的两性关系,或丑或俊的她们似乎也乐此不疲。直到引起多米罗骨牌倒下的蝴蝶振翅掠过之前,雅夏都以为上帝会永久对他微笑。
“就算上帝不存在,以上帝的名义所说的那些话也都是至理名言。如果一个人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那谁也不会幸福。”类似从来对那些正襟危坐的君子不以为然一样,有的人总是用这种模式,俯瞰着为别人操碎了心,他不知道吗?上帝就算存在,往往都是以抱着膀子冷眼旁观的模样出现。
小说的意义便是雅夏开始的挣扎,以至最后的忏悔,走钢丝即是。辛格赋予雅夏的灵魂,像极了陀氏的罪与罚。人性中隐藏的恶魔,人之初的善解决不了,放逐与回归的问题,宗教也未必就是一味济世良药。
读书这种乏味私人的事情,常常没有完全开始就结束了,很快的那种。基本上从卧室到客厅以及卫生间,只要能摆上书籍,不那么显眼的地方,触手可得,都是可以翻阅的书。书签的作用,仅仅用来装饰,并不算浏览时间的停顿。
像辛格的长篇,逐字逐句的漫长,超过了图书馆的阅读期限,告诫自己去续借。看样不管任何时候,小说家与作家的角色,并不仅仅只是诗人颓废的狂欢。广义的说,他们也就是某一类人精神娱乐的提供者。就像辛格的短篇小说总是若隐若现地具有令人痛心,但又不丧失希望的力量。
恐怕也给自己半途而废的阅读,找到了理由。甚至有点羞愧的承认,《尤利西斯》的可怕与复杂,读不下去的从容,真得如陈丹燕所言有些耻辱,即便费劲地读完了,丝毫没有改变留有一撮小胡子的乔伊斯,炫技般给它天书制高点的地位。
看样只能寄希望于未来,携本书去爱尔兰的旅行了,把前辈们的文学,狡黠地当成俗世生活指南,那几乎又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绘画:约翰·马丁(英国) 】
前篇回溯
- The End -
花花君
入群请加花花君
备注入群
花花视界微信群
浊世流转的清凉
一个文艺大叔的个人呓语
读书、看电影
用心灵旅行
长按指纹3秒“识别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zhl172901515】
更多微信公众号
夏之桑榆
或许除了设计、摄影、生活中的小确幸,我们什么都可以聊
子淦语妙天津卫
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
烂柯记
晋人王质入山打柴,观人下棋,局终发现手中斧柄已烂...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只恐烂柯人到,怕光阴、不与世间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