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刚:“埋伏式”投资法更适合天使投资

联想之星WILL大会将于7月9日在北京举行。在此之际,VB群访谈邀请到了北京联想之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陆刚先生,与大家一起聊聊联想之星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布局,以及陆刚先生十余年的投资经验。

陆刚

北京联想之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合伙人

作为联想控股的基金出资人代表,负责对多家VC进行评估、投资和管理,对创业投资有着深入的研究,代表联想控股直接投资了多家健康服务、节能环保、芯片设计公司。自2009年加入联想之星,主持了联想之星天使投资团队的组建,并直接负责了医疗健康等领域的投资工作。

联想之星从2010年开始从事天使投资,第一个项目就是医疗健康项目——天津微纳芯。至今,联想之星已经投了三四十家天使阶段的医疗健康项目,涉及生物新药、医疗器械以及移动医疗等。

1医疗健康领域的资本泡沫有多大?

联想之星从2010年开始做天使投资,那时大家对医疗健康领域热度并不高,投资项目的争夺不激烈,很多发展不错的项目并未收到追捧,但这样的情况从2014年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2014年开始,很多曾经无人问津的项目受到了VC的轮番哄抢,价格一路飙涨。在2014年2015年的时候,行业了出现了很多专业的医疗基金,主流的大型VC机构也把原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资金撤出一部分,用以布局医疗大健康。

“我在这个行业里面待了十五年,对于每一波资本的冲动和泡沫,以及泡沫之后的寒冬,会有一定的预判,也会根据这些市场的节奏,来安排我们的投资进度。”陆刚分享道,“大的基金为了避免过度集中于移动互联网方向,在医疗健康方向做一些投资和资产配置,有显著的分散风险需求。这波投资热潮下市场的风险资金相对充裕,是造成医疗健康投资热潮的原因之一。”

在2015年,投资行业的泡沫已很明显。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的这一波调整,首当其冲是移动互联网。而医疗健康的调整,因启动相对较晚、泡沫幅度相对较小,因此调整的幅度相对有限。

陆刚建议创业者,从中长期看,医疗健康依然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创业的方向。资本的冬天会撇去一定的泡沫,也会淘汰一批创业投机客。但对于有追求、有韧性、有价值的创业公司来说,这反而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2医疗新技术的投资方向在哪里?

在医疗健康这个方向,联想之星目前的布局主要在三大类上,即生物新药、基因技术与服务、移动医疗。

生物新药,从国外到国内都面临一些重大突破。从过去的积累,甚至一些过往的泡沫过程来看,这些突破已经达到并形成了“奇点来临”的状态。在美国已经涌现出好多家市值几十亿美元的生物科技创业公司。

最近涌现出来的精准医疗这个概念,对于生物技术、生物新药的应用方向和发展空间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个注解。

联想之星在新药上面的投资,始于2011年对派格的投资。之后,对新药的投资陆续加起来接近十家。这些项目的投资,不仅需要胆量,也需要对于行业发展有前瞻性的认识。

对于天使投资来说,更多是一种埋伏式的投资,等行业热了再去布局就晚了。对于创业者寻找创业机遇,也是一样的道理。在这个行业还不是那么热的时候,勇敢地去做一些投入,积累到热潮起来时,你在恰当的位置上,就自然非常幸运地受益了。

对于基因技术,联想之星不仅关注基因检测的设备,对基因检测的一些消费和医学也有投资。例如联想之星在2014年投资的燃石医学,在癌症治疗中利用基因检测技术提供个性化用药指导。公司这两年就高速发展,并得到了北极光、红杉资本的投资。

3移动医疗何时迎来拐点?

移动医疗是联想之星关注和投资布局的重点领域。这两三年,从最开始挂号网、春雨医生等领头羊受资本追捧下的投资热度兴起,到最近移动医疗行情看跌开始下调的这一波,有人开始质疑盈利模式不清楚的移动医疗是否能改变医疗,是否是一个大泡沫?

在2015年下半年的时候,联想之星与动脉网联合主办了一个培训班——享医汇,招募的全是移动医疗领域的创业者。在这个培训班上,陆刚做了一个专题,提出移动医疗的《论持久战》,认为移动医疗暂时还不是一个能够快速爆发的行业,一些掣肘性生态要素的力量还很强大,目前并没有达到临爆所需的边界条件。

比如,在中国的实际环境下,缺医生、缺信息、缺机制,三甲医院是信息的孤岛,利益机制非常不合理乃至扭曲化,医生都被困在围墙之内,等等。这些因素,造成移动医疗暂时不是一个可以迅速爆发的行业。创业者一方面要建立信心,前景是光明的,另一方面,要有打持久战的信念和能力。

在移动医疗的领域里,联想之星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去年底,联想之星将移动医疗这个投资方向,改名为“医疗新服务”,实则包含其对于移动医疗这个方向的不同理解。

“医疗服务领域,痛点太多,一些因素互相制约。而移动互联网很难成为解决目前医改问题和医疗服务领域诸多痛点的万用良药。”陆刚解释说,“移动互联网只是工具之一,而这么多的痛点,意味着非常多的创业机会,关键是要知道用什么样的工具解决这些痛点。而服务更好的涵盖了这些内容,所以我们用医疗新服务这个词,来改变我们对领域里创业机会和投资机会的理解。”

在医疗新服务领域里,联想之星会投模式性的项目,也会投技术型的品类。此外,也投资医生社区、医疗大数据的一些项目。

我们之所以在医疗健康领域上重布局、广结构,不仅是因为不同行业分散配置资产,更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其中巨大的投资机会。目前,在中国医疗健康领域,面临一个拐点性的机会,不管是技术类的,还是模式类的,未来都有巨大的空间。

精彩问答

VB:如何看待医务工作者在移动医疗领域的价值?

陆刚:移动医疗领域里有一句话,得医生者得天下,医生是移动医疗里面的核心资产。如果谁得到了医生,数量多,黏性好,盈利就比较近了。但医生的时间很宝贵,黏性会存在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在医疗新服务里,护理其实是一个供应相对较为充分的行业,因为以前的一些利益机制,没有得到好的推动,但陆刚认为护理是一个好的方向。“痛点、难点较多,包括付费意愿和付费方过程,是比较难的一个方向,但要挑好细分品类,把护理做好口碑。”

VB:消费级基因检测的前景如何? 

陆刚:基因检测给大家描绘的未来故事是美好的,它能做很多的事,能够让人知道自己的疾病风险隐患,给人提供更好的健康管理的基础。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基因检测存在几方面的挑战。

一方面,目前来说,消费级的基因检测的商业实质,是一个体检类的业务,它甚至有一些劣势,如频次不高,一个基因的相关性,一个人一辈子检测一次就够了。这也是我们在投资的时候,很避讳或者很注意的一点。所以如果消费级的基因检测,不跟未来有效的解决方案结合起来的话,那么消费级的基因检测公司很难得到持续的发展。

当然,作为一个体检,因为市场人口的庞大,也会有比较大的发展,但在商业模式上看,基因检测可能只是新技术下面的一个新的场景应用,很难形成一种模式性的颠覆,本质上仍然是一个体检公司。

VB:心理健康领域发展如何?

陆刚:心理健康服务是一个比较大的市场,我们在2007年就投过一家心理健康的公司,目前发展也还不错。

现代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对于接受心理服务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有一个比较好的认识,对于心理健康这个领域,我觉得是一个可以值得大家去创业的一个方向。

而且投资人也关注,面向企业级和C端用户的一些心理健康服务热度渐高,后面应该会有比较大的空间。

其实不光是心理健康服务,很多其他一些医疗服务,都会依赖于医生和病人的个体化,而很难做到标准化。所以他们短期内的扩张速度也是比较慢的,这也是另外一个方面,医疗健康领域,这个慢并不是缺点,你做好这种服务,后面就能够有比较大的后继勃发的机会。他的拐点是在后面,不是在前面,他的爆发期,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是后继勃发出来的。

VB:如何看待VR、AR项目的投资?

陆刚:联想之星在人工智能上面有投的一些项目,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还有其他跟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的公司。但是在AR、VR上面,并没有投特别多的项目。

最近,人工智能被贴上一个热门的标签,而AR、VR,被视为一个拯救现代的一个新的技术品类。但我个人并不太看好AR和VR很快能带来一大波的技术革命。想要产生比较大的革命,还有赖于周边的条件,而这个边际和条件,目前还不太具备。

AR和VR方面,我们是比较看重硅谷的一些风向标,会看到硅谷的技术突破和应用场景在哪里。联想之星在医疗健康上面的布局,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新技术,一类是医疗新服务,在这个方向我们不仅关注技术加服务的公司,也会关注模式类的项目

VB:如何看待老年康复市场?

陆刚:对于老年康复市场,两种模式都大有可为。第一个是中心化的康复医院,或者康复中心,会有形成连锁性的趋势。另外一种是居家康复,或者居家养老,这个会有一些平台的机会。

但是老年康复市场,老年人的支付习惯和文化特征可能会是制约因素。如果谁能够将这些和保险或者类保险的产品结合起来,我觉得有可能撬动这么一个巨大的市场。

VB:阻碍医疗新服务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陆刚:支付方其实是医疗新服务发展的最大的一个制约因素。国内保险经过多年医改,发展依然不完善,其主要问题在于社保一保独大,而商保这个市场上面的补充者并没有壮大起来。所以,中国支付方体系其实是不健全的,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保要成为基础保障,而一些其他需求,需要用商保进行补充和完善。商保壮大不了,支付方难有作为。


联想之星WILL大会特别环节

享医汇2 MED TED

唯技术才能制造变局!

活动报名链接:http://m.grouplus.cn/ebsufm

扫码进入未来医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