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威尼斯影帝的片子,你可能还没看

2019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当所有人以为华金(小丑)将会获得威尼斯影帝殊荣的时候,评委会却念了另一个人的名字“卢卡·马里内利”,电影《马丁伊登》的主演。

《马丁伊登》这部电影好在哪里呢,能够让卢卡·马里内利爆冷成为威尼斯影帝

首先我们来看看《马丁伊登》的原著,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同名小说,同时也是自己的半自传,这位作家的一生可谓传奇。他做过水手,淘过金,干过各种杂工,这些人生经历为他的创作累计了丰富的原始素材,写作成功后却又一度挥霍迷失,最后因为吸食过多麻醉药品而过世。

而这部改编自同名小说而诞生的《马丁伊登》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主演卢卡·马里内利不仅完全理解角色,为观众献上了一次次癫狂的表演。

这部影片也将原著中精髓的部分一一用影像展现了出来。

主角马丁·伊登是一名无所事事没有前途与钱途的年轻人,但是他善良且富有正义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码头救下了一名青年,而这个青年来自上流社会。为了答谢马丁,这个家庭邀请马丁前来共进晚餐,而在这里马丁遇到了自己一生所爱的那个人伊琳娜小姐。

接下来的剧情就和《了不起的盖茨比》十分相似了。马丁·伊登和伊琳娜互相产生了好感,他们相爱了。但因为两人所属阶级的差距过于悬殊,马丁·伊登决定先去学校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成为配得上伊琳娜。

但是马丁·伊登犯了个致命的错误,这个错误也导致了他这个人物的悲剧。伊琳娜出身上流,行为端庄,彬彬有礼,而且读过非常多的书。对于马丁·伊登来说这自然是个女神一般的形象。

但伊琳娜身上也有着极大的缺陷,她在上流的舒适圈里活得太久了,资产阶级通有的思想狭隘和居高自傲她的身上也全部都有。两个人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长大,三观与思维方式甚至是信仰都大相径庭。

逼格不同的人可以一见钟情,但无法长相思守。

伊琳娜的父亲曾试图帮助过马丁,帮他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但马丁却坚持着自己的写作之路。他写的东西在当时的资产阶层来看十分极端,纯属歪理。

没有报社愿意刊登他的文章,而伊琳娜也选择了跟他分手。

然而,人生就像戏剧一样,一段时间过后,马丁的文章被报社看中了,他变成了大红大紫的作家,坐拥豪宅金钱名誉以及全球各地的大量粉丝读者,曾经看不上他的上流阶级都来巴结她,伊琳娜也来找她重归于好。

按理说,马丁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向所有人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这本该是个全家欢的结局。可事实却是马丁在疯狂的写作与思考中逐渐理清了梦幻与现实的差距,一步步的走向了崩溃。

马丁·伊登深知资本阶级前去讨好他,只是看中了他的可利用价值,没有人会真正在乎会去认真读会去认可马丁和他的作品。包括伊琳娜,资产阶级没有去经历过底层人民的生活,自然读不懂马丁所写的文章意义所在。

而马丁和伊琳娜从他们相遇的那一刻,从他们一见钟情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是悲剧收尾了。

马丁·伊登为了伊琳娜而读书写字,为了伊琳娜而去赚钱,到头来却因为写作带来的思维能力而发现伊琳娜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自己一直厌恶的上流小姐罢了,而自己一直所爱的不过是年轻时的美好幻想。

那么马丁·伊登奋斗如此之久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金钱名誉看似光鲜亮丽,但对上流阶层毫不感兴趣的她来说,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他始终是得不到那个他幻想的伊琳娜。他的文字也改变不了伊琳娜,正如他已经成为全球最红的作家,但他还是无法改变这个社会,这个阶级。

影片全程用了传统胶片来拍摄,很有年代感,仿佛不是在看电影,而是从陈旧的书架上拿出一本沾满灰尘的书,独自一人借着灯光细细阅读。整个服化道都非常好的还原了当年的欧洲。

而全片最大的亮点非马丁·伊登的饰演者“卢卡·马里内利”莫属了。他的表演时而癫狂时而克制,表情和台词情绪都控制的收放自如。威尼斯影帝这个殊荣也是完全配的上的。

最终马丁·伊登走向了大海,在海洋中慢慢的消失,他逃离了这个可怕的现实去另一个世界寻找自己的梦幻岛。作为一个浪漫的作家,他选择了用最浪漫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幸亏生命并非永恒,

幸亏死者长眠不醒;

即使疲惫不堪的河流,

也能入海安身。

----

本文作者:有鱼(感谢)

原创首发:慢慢游电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