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猛片

今天要推介的这部电影,豆瓣上仅有五万多人评价,但它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题材严肃的好片。

美国本土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拍摄于2007年的电影《血色将至》(There will be blood),一连斩获第80届奥斯卡八个奖项。

其中有六项提名,以及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奖

《血色将至》被评为“21世纪的《公民凯恩》”,要知道,拍摄于1941年的《公民凯恩》可是美国电影史上的基石级作品。

不过,为什么获得如此高评价的电影没有摘得第8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桂冠呢?

因为这部电影对于整个美国与整个基督教都进行了莫大的讽刺,倘若将最佳影片颁给它,美国岂不要天下大乱。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20世纪初的美国,银矿工丹尼尔因井下作业事故摔断了腿,但他因祸得福发现了矿井下的隐藏油田。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美国对于石油的需求量陡然增加,只要抓住这个历史的机遇,再加上一点运气,任何人都可能变成大富翁。

丹尼尔利用在沙漠中捡到的孤儿H·W来博得乡民的同情,买下了这片土地,从此飞黄腾达,走向了一条不归之路。

丹尼尔声称孤儿H·W是自己的儿子,谎称其母亲因为难产而死。他每次谈生意都带着H·W,很容易就能博得乙方的同情,丹尼尔几乎没谈输过。

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丹尼尔这位“强盗资本家”的一生。丹尼尔可以说代表着美国建国初期的“石油大亨”的全部特征:坚忍不拔,耐力十足,认准了目标绝不放弃。任何挡在这个目标前面的障碍,都会被他们毫不犹豫的除掉。

比如电影中丹尼尔尽管总是带着H·W,声称他俩的父子关系有多么完美,但当自己的油田着火时,丹尼尔第一个想到的是去扑灭油田上的火以避免受到更大损失,而不是保护自己的孩子。

而当H·W表现出对丹尼尔的事业不满意并试图阻碍时,他马上就抛弃了孩子。资本家的邪恶嘴脸在这部电影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前文已述,电影还对基督教进行了讽刺。片中有一个传教士的角色,他允许丹尼尔在自己的土地上开采石油,作为回报,他希望得到5000美元来“修缮教堂”。

不过很显然丹尼尔这个资本家并不是基督教徒,为了获得这块油田,他答应了传教士的条件,但却没有兑现,因为他一眼就看穿了他只是个利欲熏心,打着上帝的旗号妖言惑众的骗子罢了。

在影片的最后,传教士上门索要他的5000元钱,丹尼尔使他原形毕露,还逼迫他用“布道的口气”喊出“我是个冒牌的先知,上帝是迷信的产物”这句话,一连八遍。

整部电影都如同它的片名一样笼罩着不详的、黑色宿命论一般的气氛,电影对于“石油大亨”人性的黑暗刻画入木三分。

最讽刺的是,美国这个国家的富强,就是建立在这些“大亨”对于人民与世界的巧取豪夺之上的。

再加上“宗教”的隐喻,来自地下的石油仿佛来自“地狱”,而那些资本家就是用工人与孩子的性命从魔鬼手上换来了这些石油。

久而久之,资本家也变成了魔鬼本身,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就是建立在与地狱的交易之上的。

除去剧情本身,电影的配乐亦非常优秀,大量古典乐与暴力镜头的交错运用令许多影评人瞠目结舌:这难道不是库布里克再世?

电影的两位主演:饰演丹尼尔的丹尼尔·戴-刘易斯(没错,演员也叫丹尼尔),与饰演传教士的保罗·达诺演技大爆发,在这部电影中发挥出了二人最巅峰的水准。

《丹佛邮报》如此评价本片男主角的表演:“如果丹尼尔·戴-刘易斯没有赢得奥斯卡影帝,那我们要改写对于‘演技’的定义,他与任何伟大表演都不同——他更伟大!”

总之,《血色将至》是一部题材严肃、恢弘大气,具有很强的讽刺意识的现实主义电影,它如此高的质量与它在国内较为小众的受众模式并不匹配,因此今日就把它推荐给热爱电影的朋友们。

----

本文作者:丧钟本钟(感谢)

原创首发:慢慢游电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