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战防空的角度看,反无人机作战实际上可以分为三个小问题

在近日的纳卡冲突中,土耳其、以色列的无人机显示了威力,击毁了大量地面装备,杀伤了很多人员。由此,有人认为坦克、步战、火炮等传统地面装备失去了存在价值,战争将进入无人机时代。

  其实,任何新装备大规模投入战场,往往都会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但能否开启一个时代或彻底淘汰某些装备,下这个结论还为时尚早。
  无人机目前的作用,还停留在虐菜的阶段。在叙利亚、利比亚、纳卡地区,遭受无人机打击的一方都没有制空权,也没有完备的地面防空体系,否则,断然不容无人机这么嚣张。
  从野战防空的角度看,反无人机作战实际上可以分为三个小问题。
  反无人机作战的问题之一,打中高空察打一体无人机,如,捕食者、死神、彩虹-5、翼龙-2、TB-2、安卡-S,等等。这类无人机巡航高度一般在6000米以上,很多野战防空武器以往多关注于打低空、超低空的直升机、巡航导弹,因此在抗击大中型无人机时的主要问题是射高不足。
  例如,在纳卡地区被摧毁的SA-8野战防空系统,最大射高6000米,在遭受攻击时只能被动挨打。
  俄罗斯方面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对提高野战防空系统的射高下了功夫,“铠甲-S1”的导弹射高从1.2万米提高到了1.5万米,“道尔-M2”  的导弹射高从6000米提高到了10000米。只要射程、射高指标够用,打下慢慢悠悠的大中型无人机并非难事。
  当然,大中型无人机对于区域防空导弹(例如,俄罗斯的山毛榉)来说更是可口的菜。有数据显示,山毛榉在叙利亚击落了20多架TB-2和安卡-S;翼龙-2在利比亚也遭到了“霍克”地空导弹、“标准”舰空导弹攻击,据称被击落有七、八架之多。事实证明,对于防空部队来说,抗击大中型无人机并非一个难题。
  我军野战防空力量有两款现役和一款外贸的防空导弹,长相和性能和俄罗斯的相关型号十分近似。一是红旗-16,最新型号射程70公里,射高1.5~2万米;二是红旗17,最新型号射高估计也可达10000米;三是外贸型号FK-1000,和“铠甲”性能相当。这些导弹足以抗击大中型无人机的威胁。
  反无人机作战的问题之二,打击“低慢小”无人机。打击“低慢小”目标的难点在于有效探测。据俄罗斯方面测试,很多低慢小无人机的雷达反射面积都在1以下,再加上低空飞行时地面杂波的影响,对这类目标的搜索难度很大;且目标噪声低、红外辐射弱,如果没有雷达的引导,用光电探测手段也很难及时捕捉到目标。
  好在相控阵雷达的普及,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有空管使用的反“黑飞”小型雷达,对RCS为0.01的目标探测距离可达数公里。只要能捕捉到“低慢小”无人机,打击的手段就多样化了,高机、高炮、防空导弹都可以有效打击。
  反无人机作战的问题之三,从战术上看,还存在一个防空力量的有效编成问题。防空部队对空作战是被动防御,防空火力难以有效覆盖编制内每一个作战单元,因此,野战防空对抗无人机,在数据联网的情况下,存在防空作战单元逐级下放、加强基层单位防空作战能力的可能。
  未来无人机的威胁,一是无人机隐身化(如,攻击-11)。但是,打隐身目标对于防空部队来说,并不是全新的课题,能否打下F-35与能否打下攻击-11是同一性质的问题,无须额外的投入。
  威胁之二是无人机蜂群。美国方面就进行过相关试验,用3架F/A-18战斗机释放了103架“山鹑”(Perdix)微型无人机组成的集群。对抗无人机蜂群,未来的抗击手段有激光武器、大功率微波武器、射线武器等。现阶段看,传统的防空导弹无能为力,姑且不论能否锁定、命中,单纯看导弹的消耗量就承受不了。
  比较现实的对抗手段,一是35毫米高炮。该炮可以在目标航路上形成大面积的霰弹幕或预制破片幕,有效毁伤来袭无人机蜂群,有一定的抗击无人机蜂群能力。以小口径高炮拦截无人机蜂群,一定要强调爆炸毁伤效果,根据俄罗斯人的试验(他们曾用铠甲的两门30毫米高炮射击大疆无人机),对于小型目标来说弹丸直接命中很困难。
  另外接近成熟的对抗手段是微型导弹。俄军在总结了实战经验和教训之后,为了应付小型无人机,最新型号的“铠甲-SM”弹炮结合防空系统装备了一种绰号“钉子”的微型防空导弹,原有的导弹发射筒可以做到一筒四弹,整套系统可备弹48枚,可以抗击一定规模的蜂群攻击。
  中国也有微型导弹,如,袖剑微型导弹(弹重2.5千克,弹径70毫米,弹长400毫米,射程2公里,电视制导)、QN-202微型导弹(弹重1.2千克,弹径60毫米,弹长520毫米,射程2公里,红外成像制导),这样的导弹完全可以用于打击“低慢小多”的无人机蜂群。
  总之,从技术、战术角度看,对于实力雄厚的军队来说,对手的无人机确实可以带来麻烦,但是现阶段还不足以带来颠覆性的结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