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不感人,可能是镜头感不够强
映入眼帘是一手连体字。现在很少还有人认真的写纸质信,一想到这个事,都觉着很有气质。
写信人一开始就主动去拉进和收信人的距离,说我是你的邻居,朋友,接着就是三个分号和一个省略号,讲的都是朋友们的礼向往来。一下子可以把我们带入一个个不同的画面里。在客厅看着远方寄来的衣服、食物、玩具。人物的动作使画面更加真实,仿佛就在眼前浮现。
写到这里,写信人觉着冒失,就像朋友见面之后的寒暄。全然为着对方考虑,生怕对方没有感到自己的诚意,最大程度的让对方感到尊重。这样才不至于让谈话就此凝固,失去聊下去的兴致。
接下来是我们看到三个场景,武汉朋友打开远方寄来的包裹,用药膏给孩子驱蚊;和家人在客厅品尝薯片;在厦门一起品茶聊天。
画面感将写信的人,收信的人,看文章的人溶入共同的时空里。这一抽象的意识源于共同的认知,让什么是温暖变的具体起来。在这一基础上,善良、真诚、真情随之而来,仿佛清晰可触摸。
这些都源于写信人的一次远望。眼睛就像镜头,远望引出所有的画面,主导全部的情感。远远望着,关注着,身处是何方?是何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句话真心话:我想帮帮你。这不是一句空话,不仅仅是一双远方的眼睛,而是实际的行动,是寄来的关心。
有人告诉我,写文章就要想像自己的眼睛是个镜头。这封信不是讲故事,按着三幕剧的结构,开头、转折、高潮来看,他算不上;从语言上来讲,有些文字有些古早的味道,比如远望,见外,你一定不嫌弃等等,也说不上有诗歌的意味深长。但是,从镜头感上讲,我觉得是高分。这也是我认为打动我们的最重要的原因。
可以想象一下,一位福建厦门的女人,每天站在窗前远远地望着武汉,刚刚她的客户里有位武汉的朋友,她随即多寄点礼物过去,心怕武汉的陌生人见外,于是写下这封信。由于迫切想看到武汉朋友收到礼物的样子,她在信里就仿佛看到武汉的陌生人和自己像朋友一样品茶聊天的画面。
这里有远景,有近景,有全景;有平视,有俯视。写信人用她的镜头让我们看到她做的一件事,清晰、明白,而且不紧不慢。配以女性天然的温润,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因此,当你喜欢写,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就可以想象自己的眼睛是个镜头,你先看到什么,在看到什么;你走近看到是什么,远远地看又是怎样。最后,不要忘记配一个俯拍镜头。当你写出来的文字都有点画面感,你就会写的饶有兴致,也就找到点表达文字的窍门,写出来的文字就有自带力量感动人,就像我现在对着这封信泪眼朦胧。
菩提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