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指南发布!许俊堂教授为您解读2021 亚太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栓共识的3大亮点!
指南共识是临床医生开展临床诊疗工作的基石和依据,但如何将纷繁复杂的指南应用于临床实践,却是每个医生需要面对的难题。为此,拜耳医汇抗凝频道推出《专家话共识》栏目,邀请知名专家为大家解读最新指南共识。后续频道会根据最新发布指南,邀请不同专家一起聊指南、话共识,欢迎大家关注!
由于亚太地区CCS患者独特的特征、资源差异以及在关键临床研究中入组的患者较少,国际指南不能常规应用于亚太地区患者的临床指导。2021年6月,亚太心脏病学会(APSC)发布了《高危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患者抗栓共识(2020)》,以期为亚洲CCS患者在出血和缺血风险评估和管理,长期抗栓治疗选择方面提供临床指导。为了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该指南,小编邀请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的许俊堂教授,为大家解读APSC共识相关亮点及对中国CCS患者抗栓治疗有何启发?
一
CCS比SCAD定义更准确
稳定性冠心病(SCAD)不能反映慢性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异质性、干预和和预后的不同,需要将理念和实践逐渐转到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上面来。CCS不同于SCAD,但包括既往定义为SCAD的一部分患者。CCS是 CAD患者除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之外,包括无症状心肌缺血、血管痉挛与微循环病变的冠心病的不同发展阶段[1]。
根据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指南,CCS包括了除ACS以外的大部分CAD表现形式和发展的不同阶段,涵盖六大患者类型[1]:
1
伴稳定性心绞痛症状和(或)呼吸困难的疑似CAD患者(相当于以往的稳定性心绞痛)
2
新发心力衰竭或左心室功能障碍的疑似CAD患者(相当于缺血性心肌病)
3
ACS后1年内无症状或症状稳定的患者,或近期血运重建的患者
4
初次诊断或血运重建1年以上,无症状和有症状的患者
5
有心绞痛,疑似血管痉挛或微血管疾病患者
6
筛查时发现,无症状的CAD患者(隐匿性冠心病)
CCS有的从ACS过渡而来,甚至反复发生ACS,有的长期呈CCS状态;有的已经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有的尚未干预;有的患者还合并房颤。
二
2020年APSC指南针对
CCS评估和抗栓治疗推荐的三大亮点
APSC共识指出,在制定抗栓治疗方案之前,应评估患者的出血和血栓形成风险。亚洲人群相对而言,血栓和缺血风险不一定低,但出血风险较高。
亮点一
血栓风险评估推荐采用CVD
共识基于亚洲人种特点和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亚洲人血栓(缺血)风险评估冠状动脉-血管-疾病(CVD)算法,分为高血栓风险和低血栓风险两部分,如果存在多个危险因素,危险程度随之增加。其中,先前冠状动脉事件包括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等(表1)[2]。
表1 高血栓风险CVD算法
亮点二
出血风险评估推荐采用ABO算法
出血必然导致停药、住院、制动、额外用药和操作增加,进一步加重血栓和缺血风险,增加出血事件。APSC对于出血风险评估采用年龄-出血-器官衰竭(ABO)算法,进而将患者分为高出血风险和低出血风险组,如果存在多个危险因素,则出血风险进一步升高。单纯高龄(虚弱老人>75岁或超高龄>85岁)不能判定为高出血风险,必须伴随一个其他危险因素(表2)[2]。
表2 高出血风险ABO算法
亮点三
高血栓形成风险而无高出血风险的CCS患者,推荐阿司匹林+利伐沙班治疗
基于对亚太地区CCS患者缺血和出血的动态评估,APSC推荐针对亚洲人采取均衡、稳妥和切合实际的抗栓推荐(图1)[2]。
图1 亚洲CCS指南抗栓推荐
(DAPT还是SAPT;DAPT还是DPI)
注:阿司匹林+普拉格雷只考虑在复杂的冠状动脉干预后使用
与欧洲指南一样(表3),APSC推荐的抗血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和口服抗凝药。其中抗血小板药物包括COX-1抑制剂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和普拉格雷),而在口服抗凝药方面,只推荐了利伐沙班。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APSC共识推荐阿司匹林作为首选或者基础的抗血栓药物[1]。
表3 缺血性事件风险高或中等,且出血风险不高的患者,联合阿司匹林75~100 mg/d双重抗血栓治疗的药物选择[1]
对于缺血风险低或出血风险高的亚太CCS患者,推荐单个抗血小板药物治疗(SAPT)。首选阿司匹林,如果阿司匹林不能耐受,可以选用氯吡格雷。
对于复杂PCI,无高出血风险的CCS患者,推荐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时间。
对于高血栓形成风险而无高出血风险的CCS患者,如残留多血管CAD、多血管床CAD、对于既往有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病史患者,推荐给予双通路抑制(DPI),也就是阿司匹林+利伐沙班治疗。
三
APSC指南对中国CCS患者抗栓治疗有何启示?
1
回顾多项临床研究,双通道抑制剂对CAD/PAD患者获益明显
ACS/PCI后至少一年DAPT延长治疗和CCS抗栓主要涉及4个临床试验,即CHRISMA、DAPT、PEGASUS和COMPASS研究[3-6]。
CHARISMA试验发表于2006年,包括高危患者一级预防和已经发生心、脑、外周血管事件患者的二级预防,结果显示,二级预防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相较单用阿司匹林,明显降低缺血相关的临床事件,但严重出血事件也显著增加[3]。
DAPT试验发表于2014年,入选完成12个月双抗血小板无事件发生的PCI患者,结果显示,延长DAPT至30个月,显著降低支架内血栓和心肌梗死、卒中和全因死亡三重复合终点,但GUSTO定义的中、重度出血显著增加[4]。
PEGASUS-TIMI 54试验发表于2015年,入选心肌梗死后1~3年的高危患者,评价替格瑞洛双抗方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90mg或者60mg bid)长期二级预防的获益,结果心肌梗死、卒中和心血管死亡三重复合终点显著下降,但TIMI定义的大出血显著增加,临床净获益不明显[5]。
COMPASS试验发表于2017年,入选慢性高缺血风险的CAD或PAD患者,心肌梗死后时间不限,为真正的二级预防研究,评价双通道抑制剂(DPI)能否带来额外获益。结果心肌梗死、卒中和心血管死亡三重终点明显下降,虽然修改的ISTH定义的大出血显著增加,但净获益明显,试验提前终止[6]。
从以上临床研究可以看出,PCI术后患者或者高缺血风险患者,延长双抗(CHARISMA、DAPT试验)或者双抗及双通道二级预防(PEGASUS、COMPASS试验),能够显著降低缺血事件,但无一例外的是出血风险相应增加。其中COMPASS试验是真正的二级预防试验,DPI抗栓得到明确的净获益,DAPT可能更适合PCI术后患者,尤其支架血栓风险较高的患者,能够显著降低支架后血栓风险。
2
这些指南共识对中国的临床诊疗有何启发?
DAPT、PEGASUS、COMPASS三个试验,随机分组时距离发生心肌梗死的时间分别为12个月、1~3年和20年以内,这就决定了三种方案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患者人群(图2)。
图2 三个双抗(DAPT或者DPI)临床试验心肌梗死后起始时间
对于CCS抗栓,欧洲和亚太分别推出了自己的指南共识,那这些指南公司是否能应用于中国CCS患者之中呢?这就需要临床专家从证据出发,找到最优化的抗栓方案,博采众长,取长去短。
1
单用阿司匹林,适用于低缺血风险或者高出血风险患者;
2
单用氯吡格雷,仅作为单用阿司匹林的替代,用于阿司匹林不耐受或发生不良反应时(CAPRIE试验);
3
单用利伐沙班(20mg/日),适用于房颤或者其他需要长期抗凝的情况(AFIRE试验);
4
双通道抑制剂:阿司匹林+利伐沙班(2.5 mg 2次/日),适用于高危或者高缺血风险CAD或者PAD患者的二级预防(COMPASS试验);
5
双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适用于中高危患者,延长双抗治疗,预防高危患者心肌梗死和支架内血栓(DAPT、PEGASUS试验);
6
单用华法林,金属瓣换瓣或者中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WARIS II、CHAMP试验)。
基于WOEST试验,PIONEER试验(利伐沙班)首次尝试并证明了在房颤患者发生ACS或行PCI后1年内,抗血小板+抗凝(DPI)能够作为三联抗栓(DPT+OAC)的替代,并能明显降低严重出血风险。AFIRE研究证实,房颤需要抗凝患者,在发生ACS或者行PCI术1年后,利伐沙班可以完全取代华法林同时作为房颤抗凝和CCS抗栓的长期药物。
参考文献
下滑查看
1.Knuuti J, Wijins W, Saraste A, et al. 2019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s. Eur Heart J, 2019, 00: 1-71. DOI: 10.1093/eurheartj/ehz425.
2.Jack Wei Chieh Tan, Derek P Chew, David Brieger, et al. 2020 Asian Pacific Society of Cardiology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on Antithrombotic Management for High-risk 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 Eur Cardiol, 2021, 18: 16: e26.
3.Bhatt DL, Fox KA, Hacke W, Berger PB, et al. Clopidogrel and aspirin versus aspirin alo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atherothrombotic events. N Engl J Med, 2006, 354(16): 1706-17. doi: 10.1056/NEJMoa060989. Epub 2006 Mar 12.PMID: 16531616
4.Mauri L, Kereiakes DJ, Yeh RW, et al. Twelve or 30 months of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after drug-eluting stents. N Engl J Med, 2014, 371: 2155–66. https://doi.org/10.1056/ NEJMoa1409312; PMID: 25399658.
5.Bonaca MP, Bhatt DL, Cohen M, et al. Long-term use of ticagrelor in patients with p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N Engl J Med, 2015, 372: 1791–800. https://doi.org/10.1056/ NEJMoa1500857; PMID: 25773268.
6.Eikelboom JW, Connolly SJ, Bosch J, et al. Rivaroxaban with or without aspirin in stabl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 Engl J Med, 2017, 377: 1319.